•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冰墩墩+周杰倫也救不了NFT

    火了一年的NFT,2022年似乎還沒有火過頭。

    近日,國際第三大運動品牌、德國上市公司彪馬將名字改為“PUMA.eth”,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彪馬將繼續探索NFT世界。事實上,除了彪馬之外,耐克、阿迪、安德瑪、亞瑟士等運動品牌在更早的時間里就開始了對NFT的布局。

    前有林俊杰、周杰倫、陳冠希等大牌明星為其站臺、打call,后有新華社、央視網等官媒及證監會法定媒體《上證報》,甚至包括國際奧委會都先后入局,再加上連運動品牌都來湊熱鬧,2022年數字藏品難道還處于加速發展期?

    搭上元宇宙、圈住年輕人,NFT的“加速發展期”還在繼續

    周杰倫、林俊杰等明星加入其中,以及新華社、央視網等官媒以及國際奧委會入局以外,無一例外都在向外界肯定數字藏品確權與收藏價值,并強化了數字藏品信心。

    不過,在行業內缺乏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條文限制,以及此前國內對于數字貨幣領域的交易有著諸多限制的背景下,這些組織和個人為何會拋棄保守的態度,踴躍的沖入這個“戰場”?在《螳螂觀察》看來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是用于表示數字資產的唯一虛擬貨幣令牌,具有不可分割、不可代替、獨一無二等特點。

    基于NFT的性質特點,一方面等于是提供了一種數據化的“鑰匙”,不僅可以確保購買者的所有權和創作者的版權,也得以讓購買者方便地進行轉移和行權。另一方面,NFT去中心化的特點也大大增強了數據資產交易、流轉的效率,加速了數字資產化的趨勢。所以從技術的本質以及發展的未來來看,NFT都是大勢所趨,這也是玩家們重金押注的原因之一。

    第二,后疫情時代,年輕人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都想把握住的消費群體。

    從樂信研究院此前對外發布的《后疫情時代年輕人消費趨勢報告》,可以看出在中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超4億“90后”、“00”后年輕人群是消費需求最旺盛的群體。

    ODin NFT平臺創始人潘波就對外介紹,參與NFT交易的95后最多,其次是90-95年,接下來是80后,70后、00后極少,這是因為NFT滿足了大部分年輕人追求特立獨行、獨一無二的心理,同時林俊杰、周杰倫和庫里等明星也擁有很大一部分的年輕粉絲群體,受“明星效應”的影響,粉絲們也想去了解這個市場,拉近與偶像之間的距離。

    在這樣的趨勢下,對各行各業來說,NFT儼然正在成為接近年輕人的“媒介”。于是很多公司、品牌逐漸開始將NFT這一全新的形式加入公司產品的宣傳。比如,奈雪在六周年活動時推出線上NFT數字藝術品,就被市場解讀為“與時下最熱門最潮流的話題相結合,進一步連接與迎合年輕人,打造品牌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現階段NFT還蘊含著極為可觀的待挖掘潛力。

    據Nonfungible的數據顯示,去年Q2,NFT市場交易額達7.54億美元,同比增長3453%,環比增長48%。作為市場份額占比超90%的門戶OpenSea,在今年年初完成的C輪融資中估值也已飆升至133億美元。

    除了平臺和市場規模像是拿到了“暴富劇本”以外,具體到某些產品同樣是漲勢驚人。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冬奧會期間,冰墩墩可以說是“頂流”一般的存在,原價200左右的玩偶,價格翻了十倍還一度出現“一墩難求”的局面。熱度反饋到數字藏品上,據nWayPlay官方交易平臺數據顯示,限量500個的冰墩墩數字盲盒一上線便秒空,甚至在二次交易時還出現了大幅度的價格暴漲。

    又比如,2022年1月18日,周杰倫與好友合伙創辦的潮牌宣布發售NFT項目——幻想熊,限量1萬個,售價為0.26個以太坊。然而發售僅僅一周,就達到單個7.4ETH的高價,相當于114975人民幣。

    既迎合了未來趨勢,又貼近了年輕的消費群體,再加上還掌握了“財富密碼”,NFT在2022年還將繼續加速發展。不過,一碼歸一碼,NFT行業內的風險究竟值不值得企業和個人冒險,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生意”不小但不好做,企業和個人該如何擺脫“韭菜命運”?

    任何一樣新鮮事物,如果其背后的機會大于風險,當然值得嘗試,但如果風險明顯高于機會,那么最好暫時還是抱持保守的觀望態度。

    NFT市場通過前文的論述,很明顯可以看出這個概念并非“空中樓閣”,確實有自己的可取之處,但也必須承認NFT這個“黃金屋”內同樣危機四伏。

    首先,隨著NFT一些產品的價格呈指數上漲,自然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注意到。

    2月1日,一位NFT收藏大戶larrylawliet.eth在社交媒體表示,其持有的多只Bored Ape Yacht Club、Mutant Ape Yacht Club以及Doodles NFT等系列價值不菲的NFT藏品被黑客盜取,這批失竊的NFT總價值約為人民幣1079萬元。

    事實上,這并非第一起失竊案例,1月10日,紐約藝術品藏家兼畫廊主Todd Kramer曾發文尋求幫助,他有超過220萬美元的NFT藝術品被盜,引發廣泛關注。

    這些事件的發生大多都是因為用戶因不當操作導致私鑰泄露,或者是轉移資產時填錯地址而引發的風險。再加上NFT的背后是智能合約,其中所有的操作都是通過一行行的代碼來執行,如果這些代碼不完善,很容易被黑客鉆空子。如此這般,難免會勸退一些有意向的個人。

    其次則是道德風險,一些企業意識到NFT的價值后,便開始以此為噱頭,欺騙用戶從而盈利。

    比如虛假的NFT網站,像MetaMask的一部分用戶最近遇到要求用戶私人錢包密鑰或12字安全種子短語的虛假廣告,另外一些詐騙者可能會冒充知名NFT平臺發送虛假電子郵件給用戶,聲明有人要為用戶的NFT出價,并要求用戶點其中的內嵌按鈕。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不確定性,比如由于相關的政策法律尚未明確,所以NFT對這類信息極為敏感,去年5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關于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嚴禁虛擬貨幣炒作。

    很快,加密貨幣的大盤便震蕩下行。據悉,NFT賽道的整體銷售額則從高點的1.76億美元驟降至860萬美元,暴跌了95%。所以,當相關的政策出臺后,可以預見到行業將迎來怎樣的動蕩,對此,企業和個人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在這樣的風險包裹之中,企業和個人該如何順利和安全的踏入NFT這個“黃金屋”?

    對個人而言,在探索NFT市場時,切忌不能抱有僥幸心理。

    NFT某種程度上和“刷單”很像,每一個下載刷單軟件的用戶,并非沒有意識到這個騙局,而是覺得“我一定不是最后一個”,最后被成功割了韭菜。

    NFT市場里也一樣,考慮到一些投機者的心態,一些操盤者在發布了作品后,就會讓自己團隊的人將其搶購一空,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吸引了一部分想用“一杯奶茶買個未來”的用戶購買再高價拋售。所以當用戶不考慮收藏價值,而是想要“發一筆橫財”的話,就一定要擦亮雙眼,不能抱有“我不是最后一個接盤者”的僥幸心理。

    對企業而言,一方面,最好可以盡可能的聯合優質項目,像知名藝術家和IP,提高用戶對于這款NFT作品本身價值的認可度。

    比如去年3月11日,佳士得拍賣行以69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藝術家Mike Winkelmann的數字拼貼畫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以作者的知名度和這個作品新穎的創作理念,這個價格是被市場認可的。

    再好比去年9月致敬KAWS系列盲盒在Gate.io NFT魔盒平臺上線,每一批盲盒在上線兩分鐘內都被搶購一空,這與KAWS是高階的玩家級潮流玩具有著較大的聯系。

    另一方面,企業在NFT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創新,比如此前的“NFT+盲盒”,原本“平平無奇”的NFT作品,被“盲盒”加持后帶來的不確定性、驚喜感、以及衍生的收藏價值,實現“身價倍增”也就有跡可循了。

    以8月火幣NFT平臺發行的小黃鴨紀念盲盒為例,其分為三種類型卡牌收藏品,從低級到高級分別是N卡、SR卡和SSR卡。這款盲盒的官方售價為99元,但在實際的交易中SR卡售價達到5000元,上漲50倍。抽到的SSR卡牌售價為9666.66元,上漲近100倍。

    總而言之,明星、機構、企業前仆后繼投身其中,電影、藝術、奢侈品行業也開始與NFT接軌,都在說明其本身的特質具有的價值和吸引力,但市場發展的早期并不只有美好的敘事,造作風險、道德風險以及不確定性將其緊緊包裹,背后的風險并不小于可能蘊藏的機會,在《螳螂觀察》看來,在還未有制度出臺,行業沒有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之前,個人和企業都還需抱持著更為審慎的態度。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