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合成生物學碳捕捉全球第一股,「LanzaTech」估值22億美元即將上市

    LanzaTech利用自己的“氣體發酵技術”,通過技術授權與合作開發的方式,實現綠色化工制造和工業負碳。

    2022年3月8日,「LanzaTech」在官網宣布將通過SPAC的方式登陸納斯達克,估值為22億美元,其交易對手方為AMCI Acquisiton Corp. II,合并后的公司更名為LanzaTech Global, Inc. 股票代碼為“LNZA”。

    2005年成立于新西蘭的LanzaTech稱自己為“創新的碳捕獲和轉化(CCT)”公司,它們希望通過回收碳來制造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用品。

    LanzaTech目前可以用一氧化碳制造乙醇,這項技術已經在中國首鋼集團旗下的一家鋼廠和一家合金廠實現了商業化。公開信息顯示,LanzaTech還在中試規模生產丙酮和異丙醇等化學品,這項技術是可以進一步延伸和拓展的。

    根據美國證監會網站披露的文件,LanzaTech與歐萊雅(L"Oreal)、科蒂(Coty)和聯合利華(Unilever)等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使用捕獲和回收的碳排放作為原材料,為消費品制造包裝和配料。

    CrunchBase網站顯示,LanzaTech此前已經完成8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3.1億美元。

    著陸TouchBase將從公司基本面、ESG分析、賽道分析三個方面解析LanzaTech這家公司:

    1.公司基本面:“用回收碳制造世界”可行嗎?

    2.ESG分析:用“氣體發酵技術”實現碳捕集

    3.賽道分析:中國股市的“碳捕集”概念股有哪些?

    公司基本面 | “用回收碳制造世界”可行嗎?

    LanzaTech的核心技術是碳捕集與碳轉化。

    據公開信息,LanzaTech的技術主要是以富碳氣體為原料,生產碳氫化合物或者醇類化合物(丁二醇、乙醇等),再參與生成塑料等生活中廣泛應用的產品。

    著陸TouchBase制圖圖 | LanzaTech利用氣體發酵技術生產2,3-丁二醇流程

    早在2011年,國內就有報道稱LanzaTech通過其氣體發酵技術在一種工業裝置中利用廢氣資源成功生產出2,3-丁二醇產品。2,3-丁二醇可以用于進一步生產丁烯、丁二烯和甲乙酮等中間物,這些中間物隨后可被用于生產碳氫燃料以及聚合物、合成橡膠、塑料和紡織品等多種化學品。

    2014年,LanzaTech和韓國SK創新公司合作開發1,3-丁二烯。2016年,LanzaTech和Invista合作開發生物丁二烯,并且已經合成了它的關鍵前體1,3 -丁二醇和上面提到的2,3 -丁二醇。

    把富碳氣體“變廢為寶”,這對排碳量高的行業來說十分重要,比如鋼廠。LanzaTech的創新發酵技術能將鋼廠產生的富碳廢氣轉化為乙醇和其他基本化學品。2013年,西門子冶金技術部與LanzaTech簽署了一份長達10年的合作協議,計劃向全球鋼鐵行業提供綜合環保解決方案的開發和營銷。2018年5月3日,這項將富碳氣體轉化為乙醇的技術也正式在中國首鋼旗下的河北省曹妃甸京唐鋼廠投入商用。

    此外,LanzaTech還試圖用工業廢氣制造航天燃油和柴油,并且成立了以生產可持續航空燃料為目標的LanzaJet子公司,并獲美國能源部資助。

    不難看出,LanzaTech的商業思路清晰明朗,那就是利用自己的“氣體發酵技術”,通過技術授權與合作開發的方式,為其他企業提供環保解決方案,從而實現綠色化工制造和工業負碳。

    ESG分析 | 用“氣體發酵技術”實現碳捕集

    LanzaTech公司所研發的技術主要是對E(環境)有所貢獻。

    通過氣體發酵技術,LanzaTech將工業廢氣、垃圾合成氣、重整天然氣等非食物、低價值氣體轉化為丁二醇或者乙醇,隨后再進行下一步化學合成。這項技術如果被驗證真實有效,那么將其和目前的實體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相結合,可以實現工業碳減排甚至是“負碳”。

    在美國專利局公開檢索工具上以“LanzaTech”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一共返回了251條專利記錄。

    2021年12月9日LanzaTech公開的一項有關“碳捕集(Carbon Capture)”的專利顯示,微生物可以將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與氫氣混合物轉化為各種燃料和化學品,例如梭菌屬的厭氧菌就可通過乙酰CoA生化途徑將CO、CO2和H2轉化為乙醇,這個專利所建議的最優菌群也是自生梭菌。

    而一氧化碳(CO)的原料市場是非常龐大的。這項專利指出,僅澳大利亞的鋼鐵工業每年產生并釋放到大氣中的CO就超過50萬噸。可見,碳捕集技術對減碳的效果十分可觀。

    不過,碳捕集技術也存在一些隱患,比如CO2 泄露問題、成本不穩定、技術難度大等。

    著陸TouchBase注意到,除了上述應用,LanzaTech還在2022年1月13日公開了一項“氣體發酵法生產基于蛋白質的生物塑料”專利,未來LanzaTech可能將在生物塑料領域繼續發力。

    賽道分析 | 中國股市的“碳捕集”概念股有哪些?

    在國內資本市場上,“碳捕集”也并不是一個新鮮詞匯。“碳吸收”中一項較為直接和有效的技術就是“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即CCUS)”。

    華寶證券指出,根據減排效應的不同,可以將CCUS分為減排技術、傳統CCUS技術以及負碳技術、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和直接空氣碳捕集與封存(DACCS),LanzaTech所應用的技術就主要為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技術(BECCS)。

    圖源 | 華寶證券創新部圖 | CCUS示意圖

    華寶證券搜集的數據顯示,2017-2021年全球商用的CCUS設施數量不斷增加,在25國均有部署,以美國和歐盟為主。2021年新增項目中,中國占比6%,累計項目占比11%,總體來說,中國尚處于研發與示范階段。

    在二級市場上,遠達環保(證券代碼:600292)和凱美特氣(證券代碼:002549)在2020年的年度報告中都披露了有關碳捕集的信息。

    其中,遠達環保建成了國內首個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及液化裝置,凱美特氣的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工業尾氣中二氧化碳捕捉及綜合利用技術”得到驗收。冰輪環境(證券代碼:000811)也在利用碳捕集和氫能裝備打造第二生長曲線。

    此外,在股民的詢問下,華光環能、同興環保的董事長秘書也在回復中提及了公司正在建設的碳捕集項目。

    在今年的兩會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就“加快CCUS產業鏈發展”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廢棄塑料及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力度”提出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著陸TouchBase”(ID:Touch-Base),作者:陳思源,編輯:王紫荊。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即將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