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了2021年全球上千家獨角獸企業,發現了這些事情
2021年對于全球的明星初創公司和鐘情于它們的投資者來說都是瘋狂的一年。即使在疫情的影響下,各種問題依然在困擾著全球經濟,但科技對于商業的變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著。在資本的擁護下,全球各行業雨后春筍地涌現出估值達到 “獨角獸”水平的新銳科技公司,其數量在2022年初即突破了一千的大關,估值規模也水漲船高。
本文內容選自《2021全球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由《中歐商業評論》組織案例研究中心出品,是連續第二年對全球獨角獸行業做深入分析。市場的狂熱不免引起我們的擔憂,在不確定性更加劇烈的今天,我們需要更加理性地思考科技與商業的未來。
01 張一鳴登頂,全球頭號獨角獸公司仍然來自中國
表 1 2021年全球估值前十的獨角獸榜單,資料來源:CB Insights
2020年終估值前十的獨角獸企業中,滴滴出行、大型多人在線游戲創建平臺Roblox(羅布樂思)、美國電動卡車公司Rivian、快手在2021年上市。如今,今日頭條、抖音及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1400億美元估值,甚至有說法稱字節跳動在私募市場的估值達到了5000億美元)、伊隆·馬斯克的商業航天公司SpaceX(1003億美元估值)和美國的金融科技公司Stripe(950億美元估值)穩居全球前三,這三大千億級別的巨型獨角獸在估值排名上實現了“斷層”級別的領先(表 1)。
02 中國的三大熱門賽道,各自脫穎而出一只新的百億級獨角獸
相較于前一年,中國大陸的獨角獸公司數量從122家上升至169家。2021年中,中國有三家估值過百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完成上市,分別是滴滴出行、快手、滿幫集團。在2021年中,中國的估值達到10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較前一年多出了三家,分別是社交電商應用小紅書、創新型飲料公司元氣森林、自動駕駛系統公司縱目科技,所以中國仍有8只估值達到百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
2013年成立的小紅書,目前已是中國最受歡迎的消費“種草”社區,于2021年11月完成了新一輪5億美元融資,由淡馬錫和騰訊領投,阿里、天圖投資、元生資本等老股東跟投,投后估值高達200億美元,是目前中國身價第二昂貴的獨角獸企業,估值較前一年的30億美元翻了6倍多。主打無糖和低糖的飲料公司元氣森林近年來大幅擴張,在2021年4月和11月分別完成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淡馬錫、紅杉中國、華平資本等,投后估值達150億美元,較2020年末的20億美元估值翻了7.5倍。
成立于2013年的自動駕駛公司縱目科技是一家自動駕駛系統ADS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技術和產品供應商,相對于前文的兩家公司來說品牌知名度較低,在去年的獨角獸企業名單上也沒有出現。公司如今能一舉達到百億美元估值主要是由于被進軍智能電動車領域的小米看中,是小米宣布造車后的首批投資企業之一。2021年6月,縱目科技完成1.9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達到了114億美元。除了小米,縱目科技的客戶還包括一汽、長安、北汽、吉利、理想汽車等。
03 疫情經濟和加密貨幣投機熱,造就了大批高估值的新晉獨角獸
表 2 2021-22年估值最高的十只新晉獨角獸,資料來源:CB Insights
2021年的新晉獨角獸反映出了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火熱,估值前十中有四家業務與加密貨幣有關(表 2)。前十中有一家中國公司——縱目科技,和一家具有中國創始人背景的公司——極兔速遞。極兔速遞最早由兩位OPPO的中國高管在東南亞成立,帶有段永平系的加持,成立初期主要是為了解決OPPO在東南亞的銷售物流問題,在東南亞取得成功之后“出海轉內銷”,在2020年進入國內后主打低價戰略,恰逢拼多多等主打下沉市場的電商崛起以及直播電商等新電商模式的興起,從而在中國本已比較飽和的物流快遞行業中異軍突起。在2021年,極兔速遞先后獲得了三筆來自博裕、高瓴、紅杉、博納亞洲等頂級機構的投資,估值水平和全球業務布局突飛猛進,未來發展目標已瞄向國際級的物流巨頭。
2021年以來涌現的五百多家新獨角獸公司中,除開估值前10的公司之外,也不乏眾多高知名度的公司,比如推出“NBA Top Shot”系列NFT的Dapper Labs、加密貨幣交易服務商Blockchain.com、埃隆·馬斯克捧紅的多人在線語音聊天社交軟件Clubhouse、湖南的網紅餐飲品牌文和友、由微軟獨立出來的人工智能公司小冰科技等。
04 上市后原形畢露,“催熟”的獨角獸們經不起時間考驗
2021年內上市的全球明星獨角獸的股價表現普遍不佳(截至2022年2月17日)
在中國的眾多明星獨角獸公司中,人臉識別技術企業商湯科技在2021年末于香港上市,成為中國AI“四小龍”中首家成功上市的公司,上市后股價一度翻倍,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字節跳動在2021年保持著在全球范圍的高速增長,2021年全年收入約為5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77億),同比增長70%,從估值上看已位居中國互聯網企業第三,甚至有望挑戰阿里巴巴。但在收緊的監管環境下,字節跳動的業務規模在2021年開始也有所收縮。此外前身是“瓜子二手車”的車好多,計劃全面轉型為線上汽車電商,于2021年6月完成了一筆3億美元的融資,估值接近百億美元。
當然,一級市場旺盛的虛火讓“獨角獸”變“毒角獸”、“新貴”變“新跪”的例子依然屢見不鮮。在中美國際關系復雜、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受到的監管趨嚴、以及國內“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和“雙減”的政策背景下,許多商業模式本身還不夠成熟的互聯網公司,以及青少年教培行業的公司如今前途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去年的報告中,中國第二和第三大的獨角獸企業——共享出行APP滴滴和短視頻APP快手于2021年分別在美國和香港上市,而如今滴滴由于合規安全問題和監管方壓力面臨退市,并于今年春節后被曝幾乎全線業務都將裁員,總體裁員比例約為20%。
快手在經歷了上市之初的風光之后,面對監管壓力、虧損擴大、用戶增長見頂和抖音的強勢競爭,股價已跌破發,較高點跌去了近八成。股價與業績的雙雙承壓讓快手于21年9月宣布了成立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變動,組織架構模式由職能制轉變為事業部制。另一家此前估值過百億美元的車貨匹配信息平臺滿幫集團也于去年在美股上市,但隨后由于合規問題,多次被約談、要求整改,以及公司本身虧損擴大、營收增速放緩,股價大幅下跌,目前市值較上市前的估值已大幅縮水。
曾經熱門的賽道——在線教育、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中的高估值公司,無論上市與否,商業模式本身不夠成熟,燒錢補貼看不到盡頭,競爭格局激烈且混亂,在行業監管政策收緊后,基本都已陷入行業泡沫破裂后的困境。社區團購電商中生存狀況較為安全的興盛優選,盡管于年中獲得新一輪融資,估值達到80億美元,但擴張與補貼不得不暫停。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2021年中上市后股價均一路暴跌至深度破發,其中叮咚買菜已于去年末已被曝進行了大規模裁員。
2021年7月24日,“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的“雙減”政策落實后,青少年在線教育公司幾乎被無差別血洗,原先的高估值已基本崩塌,從資本的“寵兒”淪為“棄兒”。其中在獨角獸榜單上位居高位的猿輔導盡管還顯示有155億美元的估值,但在監管政策突變后,80%以上收入比例的業務面臨關停轉型,4萬多員工面臨調整或優化。而在榜單上顯示有45億美元估值的VIPKid,和30億美元估值的作業幫,為了能夠活下去,也不得不進行大幅裁員和艱難的業務轉型。
而在消費疲軟的市場環境下,許多此前高速擴張的新消費品牌在市場嚴重內卷的競爭形勢下也發展到了瓶頸,其中以被熱炒的新消費的代表——連鎖茶飲品牌奈雪的茶和喜茶為例。在去年的榜單中估值20億美元的奈雪的茶于年中在香港上市,號稱“新式茶飲第一股”,但上市前后屢次被曝出現食品安全衛生問題,且盈利能力不佳,門店數量維持擴張的同時虧損也創下新高,股價一路“跌跌不休”,破發超60%。
線下茶飲連鎖品牌中估值最高的喜茶也屢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在經營上則被曝門店增速放緩,門店盈利能力下降,并于最近啟動了涉及30%員工的內部裁員。而榜單上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明星獨角獸——估值達70億美元的微醫,也于2021年遇到了行業的降溫和數據治理問題導致的上市失利。在業績仍處于嚴峻虧損的情況下,選擇主營C端會員制醫療服務的微醫,也不得不進行大規模裁員,增長前景顯得不明朗。
海外的獨角獸企業中,估值最高的兩只——立志要幫助人類移民火星的SpaceX和美國的B端電子支付基礎設施服務商Stripe都于2021年完成了新一筆融資,估值都上升到了千億美元左右的水平。SpaceX的融資將用于目前主要開發的兩大項目——下一代完全可重復使用運輸系統“星艦”,目標用于向月球和火星載人運貨,和由小型衛星組成的全球網絡“星鏈”,向全球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Stripe則受益于全球疫情對于互聯網經濟的刺激,業務將在歐洲和亞洲進一步擴張。
另外完成重要融資從而估值大幅上升的還有瑞典的“先買后付”消費信貸服務商Klarna,和打造了虛幻引擎和《堡壘之夜》的美國游戲廠商Epic。類似于歐洲版“花唄”的Klarna也確實在2020年得到了螞蟻金服的投資,并嵌入了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平臺。在2021年得到了來自軟銀愿景基金牽頭的一筆6.39億美元投資之后,估值達到了456億美元,這甚至超過了歐洲老牌大型銀行巴克萊和瑞士信貸的市值。
較早擁抱“元宇宙”的Epic Games,擁有最頂級的游戲引擎——虛幻引擎、《堡壘之夜》等高人氣多人在線游戲、和1.6億用戶的游戲商店,在“元宇宙”概念大火的2021年,自然成為了資本市場的香餑餑。在上下半年各完成一輪融資后,Epic Games的估值在一年之內翻了兩倍多,達到了近500億美元。
2021年內,海外的許多明星獨角獸也完成了在股票市場上市,然后其中大部分在股票市場的不佳表現則倒是反映出了它們在一級市場上估值的虛高,招致了不少爭議。比如號稱“元宇宙第一股”的少兒編程游戲平臺Roblox、一整年僅賣了不到一千輛車卻炒上千億市值的電動卡車廠商Rivian、東南亞版“滴滴”Grab、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平臺軟件開發商UiPath、在“散戶vs華爾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Robinhood、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印度支付寶”Paytm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等。
05 世界格局劇變下的2022年,等待泡沫破裂后真正的好生意
從2021年一級投資市場的驚人增長和明星獨角獸企業在一、二級市場的價值倒掛、破發,以及目前互聯網科技股的回調可以看出(圖 1),目前的獨角獸估值存在著一定水分,估值虛高,且并沒有涌現出很多真正能帶來行業革新的獨角獸,2021年的這種爆發式的增長很難會長期持續。2022年伊始,地緣戰爭的“黑天鵝”已經給全球投資者當頭一棒。
預期在2022年,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的逐漸平復,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商業業態會重回正軌,針對新興行業的監管逐漸跟上,以及宏觀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再加上居高不下的通脹和遲遲不能改善的全球供應鏈問題,投資者對于新興領域的投資邏輯會發生改變,投資者所青睞的賽道會進行切換,對于獨角獸企業的投資會趨于謹慎和理性,獨角獸企業的融資活動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降溫,全球范圍科技獨角獸在數量和估值上的增長幅度相較于2021年將會有所回落,但科技驅動的商業創新不會停止,我們更有望看到具備真正革新技術、更加具有實用經濟價值的獨角獸公司脫穎而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ID:ceibs-cbr),作者:何澗石,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