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十字路口,營收閃亮,前景迷茫?
北京時間3月10日晚美股盤前,京東(JD.US)公布了其2021年四季度財報,要點如下
1.本季營收依舊強勁,但未來增長或存隱憂:無論與四季度僅增長4%線上零售大盤,還是負增長的阿里CMR相比,京東本季22%的營收增速可謂強勁靚麗,但基本與預期一致。此外,值得關注,公司無論3C自營,快消自營,還是3P傭金&廣告收入和物流收入增速,本季全線下滑到20-30%的區間,過往高速增長的快消品類和3P業務的紅利似乎正在消散。但或由線下門店推動,營收增長反而加速的基本盤3C自營則是意料外的亮點。
2.客戶增長不及預期:21年4季度末,公司年活躍用戶數達5.7億人,少于市場預期的約5.8億人,也未能完成21年新增一億用戶的目標。本季環比凈增用戶1800萬人,在電商旺季的4Q用戶增長反而減少,實在讓人失望。
3.毛利下滑和營銷管理費用擴大拖累利潤:本季或由于營收結構改動,毛利率為13.5%,雖符合預期,但較往年依舊下滑0.4pct。三費中,履約和研發費用率本季都有收縮,但營銷費用由4.6%提高到4.8%,體現出公司推廣投入加大,但用戶增長并不優異。此外,管理費用則同比大增89%,37億的費用中包括超20億的股權激勵。共同影響下,公司本季經營虧損為3.9億元,顯著低于市場盈利數億元的預期。
4.新業務虧損夸大,戰略收縮并非隨心所欲:從各業務的盈利情況來看,京東商城的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1.5%改善到2.1%。物流業務盈利轉正,且利潤率達到2.4%,在電商越發競爭的背景下,物流反而成了利潤貢獻點。本季的新興業務的虧損由上季度的20.7億元擴大到32.2億。看來對于未來營收增長引擎的新業務,以增長換利潤或許是公司的“口是心非”,對于競爭激烈但關鍵的下沉市場和生鮮品類,縮減投入拱手將市場讓與對方恐怕不易。
長橋海豚君觀點
從絕對表現來看,京東本季度的財務仍舊出彩,但強于預期的營收增速早已被市場消化,而不佳的用戶增長&夸張的投入&不及預期盈利情況,則是預期之外的拖累。如各大投行在preview報告中所說,京東本年優異的表現已經過去,而22年營收增長能否依舊強勁才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但本季度公司原先高速增長的快消品,3P業務和物流營收增速都顯著放緩,未來公司營收的增長點在哪恐怕才是本次財報中透露出的最大隱憂。
不過,公司奪得今年春晚合作伙伴,以及在年報中宣布與奢侈品牌和海外電商巨頭Shopify的合作或許能帶來新的增長。
感興趣的用戶,或想獲取公司業績會紀要的,請添加微信號"dolphinR123"加入海豚投研交流圈,一起碰撞對投資的思考。
本季度財報詳細解讀
一、本季營收依舊閃亮,但展望未來略有迷茫
1.首先京東的基石業務--1P自營零售本季度收入2,347億元,同比增長22%,略微高于市場預期的2305億元。本季增速與上季度的22.9%基本一致,而全社會線上零售大盤4季度同比增速則從3Q的8%,顯著下降到4%。因此京東在行業逆風中,仍在頑強前行,市占率提升。
細分來看,自營數碼家電本季收入1409億元,同比增長由上季度的19%提速到22%。在電商和房產雙重逆風的環境下,京東的通電商品銷售增速反而逆勢增長實在超出預期。本季營收超過一致預期5%。
京東通電業務增長持續超預期的原因除繼續搶占對手蘇寧的份額外,市場中也有觀點認為京東在線下(特別是鄉鎮市場)廣泛開設的實體門店貢獻的收入未被充分預期。
以快消品為主的一般商品,本季收入達937億,同比增長23%。從絕對增速的角度,京東相對大盤的表現依舊優異。但快消品等作為京東3C產品外的第二增長曲線,其過往增速持續更高,但到本季其增速已下滑到與3C品類一致,是否其高增長的紅利期已然去?本季營收也略低于市場預期2.7%。
此外,根據海豚君先前了解到的消息,同樣專注快消品的天貓超市正加大投入,以及自營貓享品牌的推出對京東會產生多大影響,值得關注。
2.反映京東3P平臺業務表現的傭金和廣告本季度為22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7%。與自營快消品的表現類似,3P業務的絕對增速依然不俗,與阿里核心CMR收入同比轉負的表現相比也是對比明顯。但隱憂也是本季增速明顯下滑到與自營零售業務增速接近,拆除“2選1”后京東3P業務快速發展的紅利期還有多久?
3.京東物流與其他服務本季度收入190億元,同比增長30%,增速明顯下滑,且營收低于預期8%。雖然沒有細看京東物流的財報前無法判斷,增速下滑主要是由內單還是外單導致,但從上述3C、快消自營還是3P營收增速都放緩的背景下,其下游的配送業務增長放緩也在情理之中。
4. 結合上述各項業務,本季京東總體營收2759億元,同比增長23%,與市場預期的2749億元可謂一模一樣。總的來說,本季京東的表現相對大盤還是相當優異,但也通過先前的溝通,已基本被市場完全消化。而問題則在于,京東各項業務增速基本回到同一水平后,未來持續帶動京東強勁增長的點已沒那么清晰。
二、用戶增長不及預期
截至2021年4季度末,公司年活躍用戶數達5.7億人,少于市場預期的約5.8億人。本季環比凈增用戶1800萬人,在電商旺季的4Q用戶增長反而顯著減少,表現絕對是不讓人滿意的。長橋海豚君認為,背后原因或是京喜及社區團購等下沉平臺的用戶增長放緩所致。
三、利潤表現:毛利率下滑,及營銷管理費用擴大拖累盈利
1.毛利潤:本季毛利潤為371億元,毛利率為13.5%,雖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的13.6%,但同比依舊是下滑了0.4pct。
2. 三費中營銷和管理費用擴展明顯:從同比的角度,公司本季的研發和物流費用是相對收縮的。但營銷費用由4.6%提高到4.8%,體現出京東在4季度的買量和推廣投入有所擴大,但用戶增長并未提速,可見競爭仍在加大。
除此之外,管理費用41.1億元,同比大增89%,費用率也由0.9顯著增長到1.4%。深入來看,管理費用中包含21億的股權激勵費用,雖然通過激勵挑高管理層積極性無可厚非,但這對于公司股東也是實打實的成本,在公司處于盈虧平衡點時也是一大拖累。
3.經營利潤:綜合以上因素,公司4季度經營虧損3.9億元,低于市場預期能取得數億元利潤的預期。
四、分部經營數據
從分部盈利來看,本次京東盈利不及預期的原因除上述之外,新業務虧損擴大也是原因之一。
1. 首先,京東產發與京喜從商城業務轉入新業務后,京東商城業務的利潤進一步提升:四季度經營利潤53億元,利潤率達2.1%較去年同期的1.5%顯著改善。
2. 物流業務(包括內外單)雖然本季度營收增速放緩,但盈利終于轉正,且利潤率一下達到2.4%,竟是京東最賺錢的業務。作為各電商平臺中獨有的配送業務,難道在電商越發競爭的背景下,物流反而成了利潤貢獻點。
3. 超預期的點在于,雖然公司在上季度溝通時聲稱將收縮新業務投入,減少虧損,但實際上本季的虧損由上季度的20.7億元擴大到32.2億。看來對于未來營收增長引擎的新業務,以增長換利潤或許是大多數公司的“口是心非”,對于競爭激烈但關鍵的下沉市場和生鮮品類,縮減投入拱手將市場讓與對方恐怕誰都不愿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長橋海豚投研”(ID:haituntouyan),作者:長橋海豚君,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