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網紅吃飽、品牌陪跑,被“鯊魚褲”帶火的健身服還是好生意嗎?

    銷售價格可以是成本價的8倍到10倍,但不賺錢。中國版Lululemon的故事還能說得通嗎?

    以流量邏輯起家的Keep沖刺IPO,雖然“流血上市”,但也讓國內健身賽道迎來了一段小高潮。

    招股書顯示,2020年及2021年Keep平臺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2970萬和3440萬,其中,2021年三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MAU)達到4175萬。

    國內的健身熱潮持續上漲,其中女性市場更甚。從2018-2020年天貓消費數據來看,女性在運動市場消費規模占比逐年增長,女性健身服飾品牌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在國外,瑜伽服品類“鼻祖”Lululemon當前的市值已經超過了400億美元。受此影響,資本也在運動服的垂直領域,尋找中國版的Lululemon。

    產品定位于女性健身服飾的品牌,如暴走的蘿莉、MAIA ACTIVE、粒子狂熱、Particle Fever(粒子狂熱)、明霓菲等均獲得了融資。

    “Lululemon告訴了市場還有瑜伽服這樣的需求,而在當前,這些國內的挑戰者正在試圖告訴消費者,產品也不僅僅是Lululemon那個樣子?!痹谂越∩矸椯惖缽臉I多年的王磊(化名)告訴全天候科技。

    但從整個賽道的發展來看,國產品牌對市場的品牌化教育還在初級階段,以至于需要用極高的營銷費用來推動銷量。甚至于一個百萬粉絲KOL的“貼牌”產品都能比品牌們更賺錢。

    另一方面安踏、耐克等傳統運動品牌也在加碼布局女性運動鞋服產品,整個賽道的競爭已經逐漸淪為一片紅海。

    為了加速品牌化進程,搶占更多的市場,新品牌們不得不加速融資。

    但在新消費投資大撤退的當下,“誰能融得更多,肯定誰才能先活起來。”一位健身服飾企業的品牌人士如此說道。

    熱潮之下:“貼牌”橫行,品牌難

    “就當前而言,市場還沒有到品牌化這個階段。”王磊說,“已經有品牌效應的只有Lululemon,幾家拿到融資的品牌,其實品牌打造得都不算成功?!?/p>

    而這也使得Lululemon成為了女性健身服賽道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國產品牌們紛紛舉起了“中國版Lululemon”的旗號。

    Lululemon的誕生和崛起,一方面受益于20世紀末,運動服飾巨頭們專注于綜合類、偏男性的運動鞋服的市場爭奪,以至于女性運動的服飾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則是趕上了瑜伽文化熱,瑜伽服飾處于一片藍海之中。

    用24年時間,Lululemon憑借一條瑜伽褲引領風潮,長成了運動服飾中的“新巨頭”。截至3月1日美股盤前交易,其市值為407.51億美元。去年11月,其市值還一度站上600億美元。

    在營收上,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間,Lululemon翻了12倍。2021財年,該公司預計將以很高的利潤率賺得62.5億美元-62.9億美元的收入。

    Lululemon的產品單價較高,在中國一條瑜伽褲的售價大致就在750—1000元之間。這也使得其毛利率較高,近四年來平均毛利率高達55%,超過了耐克和阿迪達斯。

    Lululemon天貓店,一款“鯊魚褲”價格高達850元

    但也因為Lululemon的高售價,使得女性健身服飾的中低端市場需求并沒有被充分滿足。

    在2015年前后,Lululemon市值一路走高之時,國內的女性運動服飾創業迎來了一波小風潮,暴走的蘿莉、MAIA ACTIVE、Particle Fever(粒子狂熱)等品牌,如雨后春筍般相繼涌現。

    但從當前行業整體來看,健身服賽道的市場集中度并不高。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瑜伽健身服飾市場規模達到了141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6.38%,預計2022年,瑜伽服飾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56億元。

    而銷量排在行業前列的MAIA ACTIVE、暴走的蘿莉,據其官方提供的數據,在2021年,銷售額均剛突破3億元的門檻,兩家頭部品牌的市占率加起來也只有4.3%左右。

    “早期整個行業的發展并不規范,所有品牌都是貼牌拿貨的階段。”王磊說。

    所謂的貼牌,指的是賣家到服裝批發市場或者工廠掃貨,拿到合適的服裝后貼上自己的品牌標簽,再賣給消費者。

    在這種形式下,整個行業的發展十分混亂,進入門檻極低,且低質量的產品層出不窮。但由于消費者本身對這類產品的認知度不高,在低價的優勢之下,也能被市場接受。

    “現存的小而散的個人品牌是非常多的。”王磊說?!昂芏嗵詫毜暌廊贿€是做貼牌生意,一個健身博主就能去拿貨,貼上自己的標簽,賣給消費者?!?/p>

    對于國產瑜伽服品牌創業者而言,這是眼下最棘手的問題,小而散的品牌以更實惠的價格拉攏消費者,“貼牌生意”依然占據著不小的市場比例。

    搜索“瑜伽褲”,電商平臺上有大量價格在100元以內的產品

    另一個不利的競爭因素來自于服飾巨頭。耐克、阿迪達斯、斯凱奇等品牌在近年來紛紛加大女性運動產品的研發,不甘寂寞的時尚女裝ZARA、HM、Gap等也紛紛推出了運動系列產品。

    整個市場的競爭已經處在紅海之中,瑜伽服品牌的品類優勢呈現逐漸下降趨勢。

    超高的毛利率,卻不賺錢?

    而難題不僅僅出現在激烈的競爭上。直到當前,健身服飾的供應鏈也并不完善。

    雖然也有創業者想要在產品上做出優勢,但早期供應鏈的包容度并不夠。

    專注于服飾賽道投資的CVC投資人Jay(化名)告訴全天候科技:“在疫情發生前,許多工廠接受安踏、耐克這類大品牌的訂購量,就已經滿足產能。許多服飾廠并不愿意接受產量只有幾百或一千的單子。”

    MAIA ACTIVE創始人王佳音也曾透露,這還需要有耐心的供應鏈來伴隨品牌成長,“比如說我們從創立之初一直在合作的一家供應鏈,早期我們一個單子最小的訂購量只有200件,供價會相對貴一點。但是到現在我們可能單款能夠去到兩三萬,其實它的供應鏈基本上就沒有什么消耗了?!弊罱K能走向雙贏,考驗的是對雙方理念的認同和信心。

    “但疫情之后,許多國內的工廠慢慢開始有了接小單的意向。”Jay表示,且受服裝行業向“快反”模式轉型的影響,供應鏈上多款式、小批量的服裝生產情況也在增多。

    供應鏈的態度是一方面,據王磊透露,國內做健身服飾的工廠,技術與鏈條相對完整的實際上也只有幾家,而在它們之外,產品能夠達到的品質參差不齊?!安荒鼙WC交貨周期”的問題也依然存在。

    以一件運動內衣為例,在供應環節就需要涉及支撐性、被扣材質、多種面料等等,有的步驟還需要人工縫制。一些產品甚至供應商就能達到40家,而一個鏈條未能扣上,一批貨都難以上市。

    在當前,雖然各大品牌都在試圖建立自己的工廠,以增強對產業鏈與成本的把控,但自給自足的產量并不多。一方面是因為建立大產量工廠將是一個很大的投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風險太高。

    王磊認為,品牌實際上在前期很難判斷哪一款產品能成為爆款,哪一款產品又會滯銷。即便出現了爆款產品,上一批貨銷售一空,下一批貨加速生產到上市,也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已經錯過了最為暢銷的階段,誰也無法保證這批產品還能不能繼續暢銷。

    而王磊所在的健身服飾品牌,在2021年就因判斷錯誤市場,導致了5000萬的銷售額損失。

    在當前,許多品牌正在引入大數據與信息化的后臺搭建,試圖以大數據和標準流程來預測消費者的喜好,以及完善生產到上市的流程問題。

    “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可能也就能改善20%的情況,大多數的需求還是不能被準確、及時預測到?!蓖趵谡f。

    上述問題無法妥善解決,直接影響到品牌的盈利能力。

    據一位接近服飾產業鏈的從業者透露,實際上健身服產品的毛利并不低。“做這類產品的工廠就那幾家,他們的成本價在行業中其實并不是秘密。以一條鯊魚褲為例,走中低端的品牌成本價50元,售價150元,毛利率能夠達到67%。”

    而所謂的主打中產階層的產品,一件鯊魚褲能夠賣到400-500元。“銷售價格可以是成本價的8倍到10倍?!鄙鲜鋈耸勘硎尽?/p>

    但品牌們在營銷上的投入極高。一位接近暴走的蘿莉的從業者透露,暴走的蘿莉僅營銷成本就能夠占到整個營業收入的40%,而“這在行業當中屬于平均水平?!?/p>

    暴走的蘿莉產品圖

    綜合下來,即便毛利率極高,除去營銷成本和企業管理成本之后,這些品牌并不賺錢。

    而與品牌們不同,個人賣家的利潤卻十分驚人。

    “一個健身博主帶貨一款爆款鯊魚褲,都能有1000萬到2000萬的銷售額?!蓖趵谡f,“她們做貼牌服裝,中間的毛利潤也會極高。并且她們有自己的粉絲的積累,并不需要在營銷上投入過多。”

    “我們看著她們都特眼紅?!蓖趵跓o奈地表示。

    在不賺錢的同時,品牌需要花的錢卻逐漸上漲。據行業人士透露,隨著互聯網紅利期的過去,線上流量的價格越來越貴,致使健身服品牌的營銷投入持續增加。

    另一方面,品牌們在供應鏈上的競爭,也使得各個環節有所漲價,尤其是在原材料上。以健身服飾經常用到的萊卡面料為例,上述人士透露在2021年,其價格就上漲了40%。

    “當前大家(創業品牌)都處在搶奪市場份額的階段,都會大量的去買流量,拓展銷售渠道?!蓖趵谡f,“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錢,沒有錢去支撐就很難維持下去。”

    向左還是向右?

    實際上,許多品牌拋開短期盈利,加速搶占市場份額,本身也有資本推動的原因。

    在2020年到2021年兩年中,這個賽道迎來了融資的小高峰。

    成立于2015年的粒子狂熱,至今已完成了6輪融資。最新一輪的C輪融資由高瓴創投獨家投資,有媒體報道稱投后估值超10億。

    在粒子狂熱之外,2020年7月,運動品牌“明霓菲”已完成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主投方為宏太投資。2021年12月,MAIA ACTIVE也宣布完成百麗國際獨家戰略投資C輪融資,融資金額近億元。暴走的蘿莉則在2021年年中,完成了不公開披露的B輪融資。

    王磊認為,資本向這個賽道有所傾斜,一方面是因為新消費投資熱的溢出,健身服飾成為了一個受益方;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賽道的確還沒有跑出更大的品牌,值得以資本的推動來重塑賽道格局。

    Jay則表示:“這個賽道肯定是值得去看,像健身、滑雪、露營這類愛好的興起,對運動服飾都提出了垂直品類的需求。”

    不過,對保守的投資人而言這個賽道仍然需要觀望。

    “我會更加關注它們的供應鏈和渠道,以及未來的可能性,如果只是單純的看一個品類,其實很容易鉆牛角尖?!盝ay說。而在渠道上,“我認為它們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在如何從線上走到線下去?!?/p>

    向線下拓展渠道,就會涉及到其商業模式的改變,在開門店上,做加盟需要考驗其管理體系與控價體系;做直營就要考驗資金與開店的能力。無論是哪種模式,都是對品牌團隊的巨大考驗。

    在當前,健身服飾品牌依然以線上銷售為主,一些品牌已經對線下展露出了野心。MAIA ACTIVE在2019年,于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第一家門店,正式布局線下。截至2021年底,品牌在8個城市的核心商圈擁有18家直營門店。

    但許多品牌還未在線下渠道的發展上取得成績。

    另一方面則在于品牌自身的影響力的打造。

    在塑造品牌的過程中,很多企業舉起了“中國版Lululemon”的旗幟。王磊認為:“其實大家都不想做Lululemon,但行業中目前只有Lululemon可以去對標?!?/strong>

    Lululemon在中國的線下門店

    “一是因為在中國瑜伽文化很難去支撐起一個品類;二是另外它的價格太高,800塊錢一條的瑜伽褲,實際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消費得起?!蓖趵谡J為,國內更需要普世的、接地氣的、能快速迭代產品的品牌。

    專注于運動服飾賽道的Jay則認為,“我覺得單純看瑜伽服這個品類市場會比較窄。”

    實際上無論是Lululemon,還是其他國產品牌,都在不斷擴充品類,將其定位于女性運動服飾,實際上涵蓋了瑜伽服、運動內衣、時尚運動等多種產品,一些品牌還拓展到了休閑服飾賽道上。

    隨著這類服飾的運用場景增加,且有向日常化穿搭發展的趨勢,賽道的天花板也在逐漸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SKU增加,這類品牌的標準化優勢已經不那么明顯。

    粒子狂熱的一款冬裝產品,其風格已經開始向休閑服飾轉變

    在女裝賽道,一個共同的弊病在于,款式多,更新迭代快,庫存難以解決。

    相較之下,健身衣原本具備一定的標準化優勢,且對款式升級的需求沒有女裝那么強,這也意味著一款產品的售賣周期可以更長。但當SKU增加,且品類的邊界模糊之后,原本女裝賽道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出現在健身衣賽道上。

    品牌們要講好女性運動服飾的故事,需要在成本、渠道、定位上進一步思考。但一個不錯的趨勢在于,行業已經初步完成了從0到1的積累,市場也在從開荒進入到相對規整的時期。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國產女性運動服能跑出屬于自己的“Lululemon”。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胡描,編輯:羅麗娟,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