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泡沫的新高峰:美國估值超10億美元科技初創公司突破900家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據紐約時報報道,目前,美國估值超過10億的科技初創公司已經有900多家,而2015年只有80家。投資圈一片繁榮,以前是創業公司找投資者,現在是投資者拿著錢找創業公司,進行所謂的“反向推銷”策略。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貝哈爾曾說,當他在過去認為科技泡沫會破裂時,“每次都變成了新常態”。(安德魯·斯皮爾/《紐約時報》)

    截止到2022年1月份,美國有900多家科技初創公司的市值都超過10億美元,這太瘋狂了。在2015年,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只有80家,那時候都覺得這已經很多了。

    如今的世道變了。以前是創業公司找投資者籌資,如今熱門的初創公司不再需要向投資者籌資了,投資者會主動找上門來。有的時候創始人在周五下午開始籌集資金,然后在周日晚上就能完成交易,這太瘋狂了。

    近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個人和企業對科技產品的依賴性增強,給科技初創公司創造了發展機會。此前,人工智能、核技術、電動汽車、太空旅行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投資者表示,這些突破將改變世界。在此之前,近十年來,科技公司一直主導著股市。

    近幾個月來,社會對食品配送、遠距離辦公設備、遠距離醫療服務等領域的需求量增加。身處這些領域的公司不僅能在疫情中活下來,還能活得更好。2021年最后幾個月,隨著投資者追逐數量有限的那幾家初創公司,以及蘋果等科技股創下新高,這些資金可謂達到了狂熱程度。蘋果的估值已經超過了3萬億美元。

    投資圈一片繁榮,在硅谷以及其他地方,高價值、現金充裕的初創公司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擴張,并試圖在各個領域推翻老牌公司。業內幾乎沒有人認為這類初創公司的增長會受到限制。

    “彩虹盡頭的那罐金子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Canvas Ventures的投資者邁克·加法里(Mike Ghaffary)說,“你如今投資的一家公司,有朝一日可能成為萬億美元的公司。”

    2021年的數據說明了這一點。追蹤私人投資的PitchBook公司稱,2021年美國的科技初創公司籌集了3300億美元,幾乎是2020年的兩倍,其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初創公司比過去五年加起來還要多。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國科技初創公司的首輪融資資金中值約為1300萬美元,相較2020年的1000萬美元增長了30%。PitchBook的數據指出,科技初創公司在結束私募融資,進行公開上市之后,市值最高能達到7740億美元,投資回報率是上一年的3倍。

    2022年1月份,有三家科技初創公司的估值更是達到了令人瞠目的水平:數字白板公司Miro的估值為177.5億美元;支付公司Checkout.com的估值達到400億美元;還有一家售賣NFTs(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的公司叫OpenSea,僅擁有90名員工,但估值已達到133億美元。

    對此,投資者們也準備重磅出擊。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表示,公司已經籌集了90億美元的新基金。另外兩家風險投資公司科斯拉創投(Khosla Ventures)和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分別籌集了近20億美元。

    歲月并非一直靜好。近期美聯儲方面加息的呼聲高漲,再加上奧密克戎冠狀病毒變體的不確定性,科技股股價有所下跌。去年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工具(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vehicle)上市的初創公司股價大幅下跌。人力資源軟件提供商Justworks以市場狀況為由,推遲了預計將于今年進行的IPO。比特幣的價格自去年11月的峰值以來,也已經下跌了近40%。

    但投資者表示,這些情況尚未影響到對私營企業的投資。風險投資公司Maverick Ventures的董事會成員安巴爾·巴塔查里亞(Ambar Bhattacharyya)說,他從未見過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

    投資者們認為,即使經濟暫時放緩,市場總體形勢也不會有什么變化。過去十年,從Facebook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到Uber和WeWork等初創企業在私人市場的估值飆升,關于科技市場泡沫的激烈辯論從未停止,但每次的狂熱終將回歸正常狀態。彭博社Beta的投資者羅伊·巴哈特(Roy Bahat)說,這些所謂的新狀況都是市場常態罷了。

    投資者和企業家們都認為,疫情創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改變局面的機會。企業家兼投資者菲爾·利賓(Phil Libin)創辦了Mmhmm,一家為提供遠程工作視頻通信的公司,并獲得了1.36億美元的資金。利賓說,他每周都會收到很多感興趣的投資者的來信。他表示,疫情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初創企業們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原本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完成的進展。

    在泡沫不那么嚴重的時期,年輕、快速增長的科技公司每18個月才會尋求一次新的投資,現在一年之內就會進行好幾次。

    Hinge Health公司是一家數字醫療公司,為用戶提供遠程理療服務,其聯合創始人丹尼爾·佩雷斯(Daniel Perez)從2020年底就開始收到投資者的大量郵件。這些郵件中包含了投資公司對Hinge Health做的詳盡研究,包括對該公司數十名客戶的采訪,以及競爭對手的數據。這就是投資公司進行的“反向推銷”。

    佩雷斯說:“當我們和投資者交談時,經常會被打斷,投資者會說‘讓我給你看看我們對貴司的了解的情況。’”去年1月,Hinge Health選擇老虎全球基金(Tiger Global)與投資公司Coatue Management一起牽頭進行的一輪3億美元的融資,其中,老虎全球基金的“反向推銷”報告長達90頁。

    加州山景城有一家主營自動化軟件的初創公司叫Workato,公司的創始人維賈伊?特拉(Vijay Tella)表示,他的公司去年11月進行最新一輪融資時,潛在投資者寄來的資料非常詳盡,甚至有一家公司采訪了Workato的30名客戶。特拉擔心他的客戶收到了投資者的垃圾郵件,特地進行了道歉。

    2021年,Workato通過兩輪融資籌集了3.1億美元,估值為57億美元。目前,該公司并未發起新一輪的融資。但是,特拉說,“我敢打賭,這些電話是不會停的。”

    譯者:Jane

    標簽: 初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