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王炸,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全面啟動

    北京冬奧會,全球數十億人矚目。

    鮮為人知的是,幾乎就在同時,另一個對中國未來影響更大也更重要的工程,也在張家口悄然進行。

    01

    張北縣,距離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百里之外。

    這座很多中國人感到陌生的小城,撐起了整個冬奧會期間的云計算任務。長達數千小時的賽事內容,以4K甚至8K超高清格式,從這里、從云上向全球轉播。

    ▲阿里巴巴張北云計算數據中心

    這在奧運會歷史上,還是頭一次。

    在云的基礎上,通過5G、AI等技術,能夠對運動員的動作瞬間進行360度捕捉,從而為觀眾呈現一場視覺盛宴。

    比如,像子彈一般的特效,還有獵豹超高速攝像機下,無所遁形的犯規動作。

    冬奧會只是張家口大數據產業的一次集中亮相。過去幾年,隨著阿里、騰訊等巨頭入駐,這里已形成一個從張北到懷來的數據中心產業集群。

    僅騰訊懷來數據中心,就占地1000多畝。全部建成后,將上架服務器100萬臺。

    以張北、懷來為抓手,張家口正建成華北地區最大的數據中心。

    就在幾天前,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張家口赫然在列。

    除了張家口,還有我們熟知的貴州貴安,也就是騰訊、華為、蘋果等巨頭云集的中國大數據之都,以及:

    內蒙古和林格爾、寧夏中衛、甘肅慶陽等等。

    這8個算力樞紐和10大數據中心集群,大多位于中西部,它們的規劃、投建標志著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之后,我國又一個重大工程正式啟動。

    這就是東數西算!

    所謂東數西算,就是通過新型算力網絡建設,將東部的數據,送往西部去計算。

    這注定是一個載入史冊的大國工程,必將為中國的數字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的動力。

    02

    農業時代,水利一直是人類重要的基礎設施。18世紀工業革命以后,電力又成為驅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

    如今,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算力正成為新的基礎設施。

    不同于水利和電力,算力要解決的問題,是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的數據大爆炸。

    1992年,整個人類互聯網,每天只產生100GB數據。

    如今,全球76億人,每人每天生成1.5GB數據。僅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一天產生的數據就足以填滿32塊硬盤。

    數據大爆炸,再加上2012年以后,人工智能在算法上的突破,人類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

    然而,與此同時,過去十年,全球計算能力的增長卻遠遠落后于數據增長。

    要彌補兩者間的巨大鴻溝,除了依靠技術進步,更現實的辦法,就是像工業時代建電廠一樣興建算力基礎設施。

    這也是包括中美兩國在內,全世界科技強國的共同選擇。

    興建算力基礎設施,不但占用大量的土地,還消耗大量的電力。僅2020年,國內數據中心年耗電量,就相當于兩個三峽水電站!

    但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大部分數據中心都建在了東部。那里不但土地資源緊張,電力也主要靠火電,成本高不說,還污染環境。

    隨著算力需求的激增,這種格局愈發難以為繼。向西挺進,成為一種必然。

    與東部相比,我國西部擁有廣袤的土地。更重要的是,西部地區太陽能、風力、水力等可再生能源豐富,能夠為數據中心提供清潔、便宜的電力。

    以張家口為例,這里自古便以風口著稱,壩上草原那一望無際的風電機組,無不向人們昭示著這個風電大市的威力。

    最新數據顯示,張家口風電裝機容量排名全國第二,僅次于新疆哈密。

    不僅如此,這里還有涼爽的氣候,有利于服務器散熱。以張北為例,年平均氣溫2.6℃,可為數據中心節約近一半的降溫成本。

    同樣因為氣候而被相中的,還有貴陽貴安。幾年前,騰訊七星數據中心因為建在貴安的山洞中而走紅網絡。

    如今,這里已成為全世界聚集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地區之一,云集了蘋果、華為、騰訊等眾多全球巨頭。

    至于為什么將數據中心放在貴安,騰訊CEO馬化騰的解釋是:

    “貴州水電充足,電力便宜,同時還有很多恒溫的山洞,是一個最合適建大型綠色數據中心的好地方。”

    西部除了風電和水電,廣袤的土地,還有充足的太陽能。

    寧夏中衛,位于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十幾年前還是一片沙地。

    如今,這里已建成中國最大的沙漠光伏電站之一。

    不止中衛,隨著世界最大的單晶硅生產基地落戶銀川,整個寧夏都正成為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動機。

    充沛的清潔能源,也為中衛引來了金鳳凰。早在2014年,全球云計算龍頭亞馬遜,就將數據中心選址在了中衛。

    如今,中衛和張家口、貴安一起,躋身全國10大數據中心集群。

    無論張家口,還是中衛,十幾年前,都還是國家重點扶貧地區。是數據中心,改變了它們的命運。

    被改變的,遠不止西部地區,整個國家都將因此受益。

    按照規劃,“東數西算”工程將把對網絡要求不高的業務,比如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轉移到西部。

    東部三大樞紐,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則集中處理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遠程醫療等算力需求。

    這種全國一盤棋的統一調度,不但將優化數據中心的布局,帶動西部經濟發展,更將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算力。

    03

    如果將2000年視為一個分水嶺,那么,2000年之前可歸為硬件時代,德國和日本產品行銷全世界。

    在那之后,數字經濟崛起,改變了全球競爭規則。

    數字經濟的背后,是算力。沒有算力做支撐,整個數字經濟大廈,包括所有對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都將淪為一場泡影。

    算力,也因此成為大國角力的主戰場。

    而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中美兩國領跑世界。根據2021年IDC的報告,兩國在全球計算力排名中,分列前兩名。

    從下圖也可看出,全球大型的數據中心,大多位于中美兩國。

    這一算力格局,既是國家力量的體現,也是科技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中國,以BATH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是除三大移動運營商外,興建大型數據中心的主要力量。

    同樣,在美國,亞馬遜、谷歌、蘋果、微軟和Facebook的勢力擴張,催生了對數據中心的龐大需求。

    這種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中美建成了全世界最龐大的算力網絡。

    與中國的“東數西算”類似,美國也有許多數據中心,建在了廣袤的荒漠腹地,或者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

    比如,蘋果位于亞利桑那州的梅薩數據中心。

    以及,Facebook位于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的數據中心。它們都利用了當地豐富的太陽能、風電等可再生能源。

    盡管我們在算力的建設和分布上,與美國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中美之間在數據中心的建設上,仍有較大差距。

    來自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600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這其中,僅微軟、亞馬遜、谷歌三家美國公司,占比就超過一半。

    基礎設施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而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過去20年,我們通過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三大工程,解決了能源在地區之間的分布不平衡,最終躋身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

    未來,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要想繼續引領世界,成為創新強國,就必須大力興建算力基礎設施。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或將為中國贏得下一個20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ID:hstl8888),作者:華商韜略,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超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