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億票房的《這個殺手》背后:騰訊“三駕馬車”的新篇章?
從情人節到元宵節,電影票房大盤在這兩個人造檔期之下依舊不算好看,但是集體的萎靡不代表沒有贏家,《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以下簡稱《這個殺手》)作為春節檔的最大黑馬,熱度依舊在持續發酵。
截至寫稿時間,《這個殺手》累計票房達到22.09億元,單日票房達到2158萬元,整體走勢僅次于主旋律大片《長津湖之水門橋》(以下簡稱《水門橋》)。雖然前兩天的情人節、元宵節,讓《十年一品溫如言》(以下簡稱《溫如言》)《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以下簡稱《你的世界》)等新片短暫地收割了一波紅利,但是檔期效應消散之后,《水門橋》《這個殺手》等老片,依舊統領市場。
《這個殺手》背后的出品公司們,也在電影的意外爆發下,產生了一些新敘事。作為主要出品方開心麻花打了一場翻身仗,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喜劇產出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同樣作為主要出品方的騰訊系的“三駕馬車”,新麗傳媒、騰訊影業、閱文影視在電影市場有了新的布局。
上周,騰訊再次宣布組織架構調整,騰訊影業從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被調整進入CDG(企業發展事業群),騰訊影業IP影視化開發工作,分散給了新麗傳媒、閱文影視、騰訊動漫,之后將聚焦于時代旋律作品,承擔社會責任。
或許可以說,《這個殺手》是騰訊系電影公司的一個拐點,未來騰訊在電影市場的布局,會出現新的路徑。
《這個殺手》22億票房,“三駕馬車”與麻花喜劇的翻身仗
《這個殺手》的成功,對于背后出品公司而言,都是一個意外驚喜。而對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而言,或許是一場“翻身仗”。
實際上,騰訊系“三駕馬車”的組合在影視產業上游出現的時間并不算長。2020年10月,騰訊將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家公司進行業務整合,而這個整合的大背景是騰訊“2018年930變革”,將QQ、QQ空間、騰訊視頻、騰訊新聞、騰訊微視、騰訊影業、騰訊動漫、天天快報等業務整合為PCG事業群,這場變革之前,騰訊影業屬于IEG(互動娛樂事業群)。
據不完全統計, 近兩年來三駕馬車陸續以排列組合的形式進行內容產出,電影市場上相關出品作品達到17部。
而這其中三駕馬車同時出現,并且獲得票房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如三家公司同時參與的《秘密訪客》,去年的五一檔上映,雖然有陳正道導演坐鎮,郭富城、段奕宏等演員主演,但是該電影口碑與票房皆不如預期,去年暑期檔大制作的主旋律電影《1921》同樣沒能掀起票房熱度。
2022年三家公司合作的《李茂扮太子》,開心麻花沒有參與出品,但是馬麗、常遠、艾倫等開心麻花標志性演員,讓這部電影被打上了開心麻花的烙印,也成為開心麻花喜劇失敗案例之一。
《這個殺手》是開心麻花久違的成功案例,也是三駕馬車在電影市場上的“翻身仗”之一。雖然官方并未對外透露《這個殺手》的成本如何,但是目前電影片方分賬票房達到7.88億元,顯然是春節檔投入產出回報最高的電影。
而三駕馬車如何協同,可以歸納為閱文影視孵化IP,新麗傳媒承制內容,騰訊影業聯動內外部合作平臺。這樣的分工不難理解,閱文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網文平臺,旗下擁有大量頭部IP,影視內容提供血液;新麗傳媒在歸攏閱文集團之前,作為老牌影視公司,影視制作能力已經被劃分至行業第一梯隊;而騰訊影業是率先進入電影市場的互聯網影業,采取的策略是構建聯盟,騰訊影業已經陸續與中影、橫店集團等數十家影視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此前還與貓眼組建了“騰貓聯盟”。
劇集市場上,三駕馬車有《慶余年》《贅婿》等作品作為案例,閱文網文IP是一個強有力的標志,但在電影市場上,三駕馬車的協作并不明顯。以《這個殺手》為例,電影改編自日本電影《魔幻時刻》,IP內容與閱文集團并無關聯,新麗傳媒、騰訊影業到底承擔了何種職能也不能明確區分。
騰訊系“三駕馬車”職能調整,將走向何方?
騰訊自身或許也察覺到新麗傳媒、騰訊影業、閱文影視三家公司協作上的模糊地帶,上周騰訊影業相關的業務調整,似乎傳遞出了巨頭的打算。
騰訊對外宣布,騰訊影業將從PCG被調整進入CDG,但是最高領導人沒有出現變動,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CEO程武將繼續領導該業務板塊。這次調整之后,三駕馬車各自承擔的職能被厘清。
官方表示,騰訊影業將重點聚焦時代旋律作品開發。不少人將這視為騰訊影業剝離商業屬性的信號,預計此后騰訊影業出品的商業娛樂內容將大幅減少,更加偏向文化品牌與人文價值。
這對于騰訊影業是一個不小的轉變,此前騰訊影業作為騰訊在電影市場上的主要觸手,一度是互聯網影業中進擊力度最強的影業之一。
2015年騰訊影業成立,起初是以《魔獸》《金剛:骷髏島》《神奇女俠》《毒液》等好萊塢進口片建立山頭,隨后陸續參與出品了《地球最后的夜晚》《無名之輩》《我和我的祖國》等國產電影。在互聯網影業大部分充當傳統影視公司配角的那幾年,騰訊影業雖然不算大爆,但是也逐步構建出了自己的出品發行鏈路,并在商業票房市場獲得一些認可。
聚焦時代旋律作品,意味著此后《魔獸》《毒液》這類商業進口大片可能均不會出現在騰訊影業的片單上。這在目前的電影市場上看似乎影響并不大,畢竟疫情沖擊之后進口片在國內市場的比重就大幅降低,但是如果進口市場逐漸恢復正軌,騰訊影業的調整勢必成為市場進口片的一個缺口。
而觀察此前騰訊影業的片單,又會覺得這種調整在可接受范圍。
2019年各大影業還在樂此不疲進行片單大戰之時,騰訊影業曾在年度發布會上公布了一批項目,彼時騰訊影業將34個項目劃分為六個文化系列,其中時代主旋律內容占據了最大篇幅,《緊急救援》《我和我的祖國》《建國大業》等主旋律作品作為頭部項目亮相。這時騰訊影業對于文化符號、時代價值相關的內容已經有了極大的偏重。
近兩年騰訊影業除了參與《慶余年》《贅婿》等項目,頭部項目也是主旋律電影《1921》,現實題材劇集《人世間》等。有媒體報道,騰訊影業此后將開發更多此類影視作品。
騰訊影業從內容事業群脫離之后,PGC事業群其他平臺也會補充騰訊影業的缺口。官方信息透露,新麗傳媒將聚焦頭部IP項目的制作,閱文影視則持續進行閱文IP資源孵化,聚焦與外部聯合開發,推進網文IP影視化,騰訊動漫負責培養國漫IP,協同推進動漫IP的影視化。
這意味著此后《慶余年》《贅婿》這類網文IP作品,或者《一人之下》這類動漫改編作品,騰訊影業參與的頻率都將減少。
有相關人士對媒體透露,騰訊影業調整之后,賺錢不是騰訊影業的第一目標。但錢總是要賺的,那顯然商業變現的需求就進一步分攤到了新麗傳媒身上。
這次調整騰訊系三駕馬車將走向何方不得而知,此后能否再出現《這個殺手》這樣的意外黑馬作品也是個賭石一樣的行為,但是主打時代旋律顯然是符合現階段內容市場環境的,騰訊影業能夠在這一階段生產出多少具備社會價值的作品,背負多少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還要慢慢觀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娛樂獨角獸”(ID:yuledujiaoshou),作者:何西窗,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