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大財富管理,不香了嗎

    放眼整個金融業,除了大財富管理,還有什么更好的故事可講呢。這是現實,也是我們的焦慮之所在。

    大財富管理撐起了金融板塊的顏面。

    這原本是一個長坡厚雪的故事,但在資本市場上,早就風起云涌。從“銀茅”招行到“券茅”東方財富,主線都是大財富管理。

    隨著消費金融受到全面的強監管,大財富管理堪稱零售金融領域的唯一主角。不夸張地說,如果失去了大財富管理,金融行業將黯然失色——無論傳統金融還是新金融。

    然而,以最近東方財富股價暴跌為標志,風靡已久的大財富管理故事遭遇了考驗。在日漸高漲的預期與曲折前進的現實之間,那道裂痕蓋不住了。

    遺憾的是,在當前的金融業,除了大財富管理,已經很難找到一個足夠激動人心的故事了。

    不是嗎?

    01

    東方財富是個奇跡。

    當2004年東方財富網上線的時候,它只是一個普通的財經網站,沒有人能料到它不可思議的崛起。

    2019-2021年,東方財富累計上漲432%,完爆所有上市券商。它也一度超越中信證券,成為市值最高的券商領頭羊。

    這背后,東方財富被視為中國財富管理賽道的明星企業,受到了內資與外資的一致追捧,推動東方財富的PB最高時超過10倍,遠超券商行業2倍左右的平均水平。

    現階段,最大的看點是基金代銷業務。在目前的公募基金市場上,東方財富是僅次于螞蟻和招行的第三大代銷機構,力壓工行和建行。

    數據顯示,2016-2020年,東財代銷基金業務收入從8.7億增長至29.6億,年復合增速高達36%,占營收比重高達30-40%;去年上半年,其代銷業務收入高達23.97億,同比暴增110%,營收占比躍升至41%。

    東方財富此前曾公告,預計2021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71.62%-86.27%。業績如此靚麗,代銷業務居功至偉。

    不過,在去年12月中旬股價逼近40元高點之后,東方財富開啟了一波調整,到節后已經跌去15%。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2月14日,東方財富盤中跌超15%,收盤暴跌13.36%。

    除東方財富外,財富管理投資主線的廣發證券、興業證券、東方證券等同樣跌幅靠前。

    02

    為什么跌這么慘?

    我們可以找到諸多原因,包括估值泡沫、可轉債的轉股壓力,但也體現了投資者對其基本面的擔憂。

    經歷了過去兩年的高歌猛進,2022年以來,公募基金市場出現了疲態。這就給東方財富的基金代銷業務帶來了挑戰。

    據同花順iFinD統計,今年1月份共有80只新基金成立,合計首募規模820.23億元,無論環比還是同比均大幅萎縮;而上次單月基金規模低于1000億元還是在2019年7月份,創下2年半新低。

    延長募集期限的基金也在增多。截至2月15日,今年以來共有33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期公告,除了中小基金公司,不乏頭部基金公司身影。

    此外,已有多只公募產品募集失敗。2月12日,中銀國際證券發布公告,中銀證券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募集失敗;2月15日,同泰基金發布公告,旗下同泰同享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募集失敗。

    從熱火朝天到冷冷清清,看上去急轉直下,但考慮到劇烈波動的市場行情,也不算太意外。

    與此同時,截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總規模超過25萬億,其中2020、2021年就合計增加了10萬億,這樣的超高速增長并非常態。

    一旦公募基金的增長大幅放緩成為定局,必將影響資本市場上大財富管理故事的演繹。

    03

    銀行股也離不開大財富管理。

    強監管之下,在零售金融這條主線上,消費金融逐漸偃旗息鼓,財富管理正如日中天。

    以招行為龍頭,包括興業、平安、寧波等明星銀行,都紛紛講起了大財富管理的故事。

    2021年3月,招行旗幟鮮明地提出打造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行長田惠宇稱,大財富管理是招行穿過未來的迷霧所能看到的、離3.0模式最貼近的方向,是“輕型銀行”縱深推進的高級型態,也是在低利率時代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戰略支點。

    同一時間,興業銀行開啟新五年規劃,提出“要努力成為全市場一流的財富管理銀行”,“財富銀行”將與投資銀行、綠色銀行一并成為興業銀行升級打造的“金色名片”。

    去年10月,平安銀行“新銀保“模式浮出水面:在原有財富客戶經理、私行客戶經理之外,打造一支以壽險產品銷售為主、兼顧復雜金融產品銷售的財富管理隊。

    11月,寧波銀行發布個人銀行APP 2022版,同步上線寧波銀行財富開放平臺,這是業內首家推出財富開放平臺的城商行。

    故事的另一面是,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的大財富管理業務所貢獻的營收占比整體還很低。招行或許是唯一的例外:去年上半年,其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06.12億元,占全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接近30%。

    從近期披露的業績快報來看,2021年上市銀行業績增速明顯回升,但這很大程度上是2020年低基數的結果。宏觀經濟降速換擋,銀行業回歸低速增長,是不可逆轉的長期趨勢。

    放眼整個金融業,除了財富管理,還有什么更好的故事可講呢。難不成,普惠金融?綠色金融?ESG?

    這是現實,也是我們的焦慮之所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新金融瑯琊榜”(ID:finrank),作者:董云峰,編輯:葉冬,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財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