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冬奧解說告別秀,咪咕將失“流量密碼”?
不同于明星粉絲的高粘性,憑借北京冬奧會吸引來的用戶,大多并不會完全忠于咪咕視頻,更多是為體育賽事或某個評論員而著迷;一旦沒了相關賽事或個人,用戶就會流失。在這一點上,咪咕視頻是吃過虧的。
“王濛解說,還有人沒看過我會傷心的,OK?”
如果要問北京2022年冬奧會“頂流”有誰,前中國短道速滑國家隊成員、冬奧會四金得主王濛必然榜上有名。
“我的眼睛就是尺”、“這我也不知道怎么同情他們”、“我說什么!我就問我這教練是白當的嗎?”被稱為段子手的王濛,憑借“嘮嗑式”解說火速出圈,成為了這個冬天被討論最多的人之一。
根據《黑龍江日報》發布的統計數據,從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至今,王濛這個名字8次在微博熱搜榜登頂,29條進入微博熱搜榜前十,50條登上熱搜榜;#王濛解說#這條不僅熱搜登頂,并且在榜時間長超2100分鐘,同名微博話題目前閱讀數也已經超過26.6億次,總討論量超55萬次。
新浪微博#王濛解說#話題相關數據(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作為邀請王濛參與本屆冬奧解說的平臺,咪咕視頻順勢走紅,畢竟要想看“濛主”(網友對王濛的昵稱)完整解說,必須登陸咪咕視頻。“看冬奧,上咪咕視頻”,也因此被廣泛傳播。
2014年成立的咪咕視頻,在長視頻領域相較愛優騰只能算是“后來者”,且其一直以體育賽事轉播見長,較難“破圈”。如今,咪咕不僅在冬奧轉播上打敗了騰訊、快手等主流大廠,且憑借屢屢登上微博熱門的冬奧解說,咪咕還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流量新神話,不可謂不驚喜。
但在2月16日,北京冬奧會迎來了短道速滑項目最后一個比賽日,這也意味著今晚是王濛在咪咕視頻上演的最后一場冬奧比賽解說。
未來,失去王濛這個“流量密碼”后,咪咕視頻還能在視頻江湖掀起多大浪花?
1 借助王濛解說破圈
“我的眼睛就是尺,我告訴你們,肯定贏了,不用看回放了!”
“誰呀?自己摔倒了?沒辦法……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同情他們。”
“中國的首金誕生了!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短道速滑隊!”
……
喊出這一串“金句”的人,正是王濛。
2月5日晚,首都體育館,北京2022年冬奧會迎來短道速滑項目首個奪金點——混合團體接力決賽。
作為前奧運冠軍、中國短道速滑女隊領軍人物,王濛受邀與黃健翔搭檔,共同完成咪咕視頻的賽事解說任務。
要知道黃健翔的賽事解說水平可是公認的厲害。他參與過第八屆全運會、1998年法國世界杯、曼谷亞運會、第八屆世界游泳錦標賽、非洲國家杯足球賽、悉尼奧運會、2000年歐洲足球錦標賽、韓日世界杯等多個國內外頂尖賽事的解說,廣受好評。
有知乎網友這樣評價他:“洞察力強、思路很清晰,對場上形勢經常能做出準確的預判”,“有不錯的知識儲備和信息收集”,“當時央視所有的足球重要比賽都交給黃(黃健翔),也是符合民意眾望所歸的”。
可以說,2006年以前的黃健翔,就是國內足球賽事最高解說水準的代表之一,是不少80后、90后的偶像。聽黃健翔解說,成為不少人看體育比賽的“標配”。
就是這樣一位資深體育賽事解說員,在王濛面前“潰不成軍”,甚至難以插話。多數時候只是附和,“你看得很準”、“你說什么都對”。
當晚的決賽隊伍包括中國、匈牙利、加拿大和意大利四支,都是當今冰壇勁旅,世界排名第1、3、5、7位,競爭非常激烈。
比賽開始前,在黃健翔介紹參賽隊伍時,王濛就表現出了專業優勢,不僅對各個國家特點和選手背景十分清晰,還向觀眾分析短道速滑起跑戰術。
面對處于第四道不利位置的中國隊,王濛提出專業建議:“可以將起跑放在范可新這。因為奧運會預選賽時,她也是在首都體育館(參賽)、也是在第四道。”結果范可新如她所說,是接力項目第一棒,且在第一槍時搶到了有利位置。網友由此給予王濛“事前諸葛亮”稱號。
不同于一旁黃健翔的冷靜、克制,王濛在比賽焦灼的時候,甚至會在演播室里“咚咚咚”大錘桌子,用最大聲音嘶喊:“對!全力滑起來!這是女孩兒唯一的機會!滑—起—來!”兩人因此也被大家戲稱為“拍案組合”。
圖片來源:咪咕體育
身為黑龍江人的王濛,還有著東北人與生俱來的幽默氣質,這種特質從她的解說里也能清晰表現出來。中國隊最后沖線時刻,與意大利隊差距較小,需要依靠技術圖片來判定最終結果,霸氣的王濛憑借著自己老道的經驗和觀察就自信地大喊:“(中國隊)贏了!贏了!我的眼睛就是尺!”
一旁的黃健翔或許是想嚴謹些等待電子計時結果公布,遲遲未接上話,直到幾秒鐘后才拍拍掌,順著王濛的話說:“贏了,中國隊贏了。”
王濛這種吶喊式、拍桌式的解說風格,非范式、無套路的“濛言濛語”,一掃觀眾對體育解說的刻板印象,真切傳達了解說人的專業和對體育項目、團隊運動員的熱情,從而感染了無數網友。
咪咕作為背后的“操盤手”,眼見著熱點出現,自然不會放過。咪咕體育頻道迅速將王濛相關金句剪成短視頻發布,順利讓“王濛解說”與“短道速滑摘中國隊北京冬奧首金”一起成為當晚熱議話題。
圖片來源:網絡
在該話題下,不少網友都夸王濛的“相聲式”解說,“這是在看單口相聲吧”,“濛姐(牛),我是真的會笑死”;還有網友要求“把王濛焊死在直播間”。
網友夸贊王濛解說(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雖然所有的熱搜和熱議關鍵詞都與咪咕視頻關系不大,但當大家點開熱搜總能在頭幾個位置看到來自咪咕視頻發布的賽事情況或直播視頻。而當網友進一步尋找王濛解說全集時,都會被引向一個方向——咪咕視頻。
這一次,咪咕視頻迎來的再不只是足球迷,而是由冬奧出圈,吸引來了千千萬萬不同背景、年齡層的觀眾。
2 咪咕做對了什么?
事實上,北京冬奧會賽事直播和轉播平臺并非咪咕視頻一家,顯然其他家都敗給了它。
根據此前官方公布的情況,央視擁有北京冬奧2022年冬奧會在中國大陸地區(含澳門)獨家全媒體權利及分授權權利。
而在中國大陸地區,中國移動咪咕、騰訊、快手、北京冬奧紀實頻道、上海五星體育頻道、廣東體育頻道這六個單位也獲得了央視授權。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獲得的權限也存在一定差異。例如,短視頻賽道的快手和長視頻領域的騰訊視頻,與央視總臺達成的是冬奧賽事轉播視頻戰略合作,可以為用戶帶來點播與短視頻內容等;而 咪咕視頻顯然具有更大優勢,因為其與央視達成的是賽事轉播頂級合作,可以在賽事期間提供央視制作并播出的全量賽事內容和節目(體育頻道/奧運頻道)。
即便還有無版權平臺試圖通過引入谷愛凌、武大靖等冠軍,邀請運動明星直播互動等方式,分食北京冬奧這波流量紅利,但在直接獲得賽事轉播授權的咪咕視頻面前,全都不值一提。
除去版權這個頭號法寶,回到咪咕視頻本身,外界也很疑惑,為何此前多次與央視合作(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0年歐洲杯等)拿下頂級賽事轉播權,它都沒能出圈,卻能在本屆冬奧會上大放異彩?
這可能得歸結為 咪咕視頻別具一格的解說,其中尤以王濛為甚。
在大眾印象里,傳統體育賽事解說以專業、客觀為主,王濛式解說不僅不能算是好的解說,甚至可能不被允許。畢竟,拍桌、吶喊、先于裁判喊出結果等操作,屬實“違規”。
但現在的觀眾早就不滿足于“解說說什么,我就聽什么”,他們偏好更直接、更有效的表達。而過去飽受詬病的情緒,如今也被看作是解說員率真、個性的表現。王濛不僅能為觀眾帶來專業知識和戰術講解,情緒化語言和動作也讓觀眾擁有沉浸式體驗,而幽默的“嘮嗑式”解說、“相聲式”解說也 為體育賽事增添了更多趣味性。
咪咕視頻似乎也從王濛解說中找到了“流量密碼”,之后平臺每場賽事解說,幾乎都采用“專業評論員+前奧運冠軍”的搭配,效果非常好。
除了短道速滑項目,咪咕平臺一些雪上項目解說表現也很突出,引得網友連連夸贊,還自發呼吁大家都去看咪咕視頻。
有網友表示,“小蘇的兩場比賽都在下午最困的時候,但是解說就跟直播帶貨一樣賊有激情,頓時不困了。”甚至還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文稱,“下載一個咪咕,你不僅能看短道速滑的比賽,還能看張嘉豪對蘇翊鳴的專業解說。”
網友呼吁下載咪咕視頻(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實際上,除了由黃健翔、王濛的“拍案組合”外,咪咕視頻還擁有超150位解說嘉賓,包括宋世雄、韓喬生、劉建宏、楊健等名嘴,以及李堅柔、周洋、陳露、張昊等奧運冠軍、世界冠軍。
還有一位特殊解說員——冬奧冠軍谷愛凌超寫實數智達人Meet GU,她曾現身咪咕視頻演播室,為谷愛凌加油助陣。隨后,咪咕視頻還推出了“谷愛凌”Meet GU新春手辦——谷凌凌,成功擠進冬奧熱門周邊行列。
當然,咪咕視頻的 話題運營能力也為本次冬奧平臺大戰加碼不少。
一方面,在制造熱點內容時,平臺大多圍繞王濛瘋狂輸出,不分散關注;另一方面,在直播中通過評論員口播方式,將“看冬奧,上咪咕”的口號深入人心,從而打造品牌影響力。
網友夸贊咪咕視頻運營能力(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必須要提的是,與其他一些視頻平臺在轉播頂級體育賽事時收費的操作不同, 咪咕視頻本次轉播完全免費。用戶甚至不需要下載App,在網頁端即可直接觀看。
相較而言,去年某視頻平臺獲得2021/22—2024/25四個賽季英超聯賽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獨家新媒體轉播授權后,即上線了“英超全季通”產品,預售價達到228元/賽季。
3 能否扭轉江湖格局?
在不少人高呼咪咕視頻“贏麻了”的時候,還有更多人唱衰咪咕的未來。
因為咪咕視頻并非第一個憑借體育賽事轉播出圈的平臺,樂視體育也曾憑借強大的“版權帝國”有過輝煌,但最終難逃衰敗的命運。對于咪咕視頻而言,如何留住用戶并實現盈利,是未來繞不開的話題。
不同于明星粉絲的高粘性,憑借北京冬奧會吸引來的用戶,大多并不會完全忠于咪咕視頻,更多是為體育賽事或某個評論員而著迷;一旦沒了相關賽事或個人,用戶就會隨之流失。在這一點上,咪咕視頻是吃過虧的。
七麥數據顯示,2021年東京冬奧會期間,咪咕視頻作為奧運會賽事轉播平臺,迎來過一陣App下載高峰,從之前的日下載量2萬上下,最高飆至43.99萬,漲了近20倍;東京奧運會閉幕(2021年8月8日)后,App下載量又重新回到了日下載2萬左右的水平。
咪咕視頻App近一年下載情況(圖片來源:七麥數據)
北京冬奧會期間,咪咕視頻App同樣迎來了一波下載高峰,在2月8日達到日下載峰值31.69萬,但之后又迅速回落。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會在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卸載咪咕視頻App。
咪咕視頻面臨的壓力不小,用戶留存成了一個棘手問題。解決方法也不難,豐富內容、加大版權即可,這是行業共識,咪咕視頻不會不知道。但貿然大量購買版權,如果沒能盈利的話,平臺很難繼續發展。即便背靠中國移動這座大山,風險也非常大。
當年,樂視體育為了打造體育“版權帝國”就曾斥巨資打江山,比如,花1.1億美元買斷了亞足聯2017-2020賽季所有賽事的全媒體轉播權,又以27億元的價格拿下中超兩年獨家新媒體轉播權;鼎盛時期,樂視體育一度手握WTA、ATP、法網、溫網等重要賽事版權。
長期未能盈利的樂視體育,最終只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就隨樂視一同分崩離析了,結局令人唏噓。
有了前車之鑒,咪咕視頻在爭取版權時大多獲得的是分銷授權,從而大大降低資金壓力。但內容方面的不足卻是咪咕視頻明顯的短板,致使其在體育賽事播出江湖中處于尷尬位置。
QuestMobile發布的《2021體育營銷洞察報告》顯示,雖然中國體育賽事網絡播出平臺目前整體呈現分散特點,但CCTV、騰訊和愛奇藝仍為主要播出平臺,市場占比分別為22.1%、20.1%和9.1%;相較而言,咪咕的市場占比僅有5.8%,僅列一眾平臺的第六名。
圖片來源:QuestMobile
從月活用戶來看,根據中國移動2021年6月發布的招股書,咪咕視頻全場景月活躍用戶達到2.42億戶;而據QuestMobile,在2021年1月愛奇藝月活躍用戶數就達5.69億人,騰訊視頻也超過4.5億。
要知道視頻平臺的變現方式主要就是廣告和會員收入兩類,其中廣告又與用戶數息息相關,在用戶方面的缺失或將成為咪咕視頻盈利的阻礙。
意識到問題的咪咕視頻也在改變發展策略,北京冬奧會期間,平臺就在全力推進“文化+體育”兩大產業相融合,并形成了影視+綜藝聯動的內容矩陣。
北京冬奧咪咕嘉賓陣容(圖片來源:咪咕視頻微博)
從北京冬奧咪咕嘉賓陣容看,既有明星運動員王濛,也有專業解說員黃健翔,還有演藝明星韓庚等;而在節目內容上,推出了包括冰雪紀錄片《逐夢北京》、綜藝《跟著冠軍去滑雪》、《沸騰吧!解說員》以及劇情《冰球少年》等一眾自制節目。
在轉變江湖格局的路上,咪咕視頻已經完成了第一步——收割短期流量,接下來,它能否告別用戶“月跑”魔咒、真正躋身長視頻第一梯隊,就到了考驗內容制作功力的時候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張超,編輯:羅麗娟,36氪經授權發布。原標題:《王濛今晚冬奧解說告別秀,咪咕將失“流量密碼”?》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