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谷愛凌的金牌背后,是3億人撐起的萬億滑雪賽道

    谷愛凌!金牌!

    2月8日,在剛剛結束的自由式滑雪大跳臺決賽中,谷愛凌拿到了自己本次冬奧會的第一塊金牌,也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了第三塊金牌!

    第一跳,谷愛凌做出兩周偏軸轉體1440抓板,拿下93.75分,驚艷全場。

    第二跳,谷愛凌使用了左轉兩周偏軸轉體1080雙抓板,拿下88.50分,微微落后。

    第三跳,谷愛凌做出了自己從未嘗試過的1620抓板,最終獲得94.50分!總分188.25!拿下金牌!

    谷愛凌喜極而泣。

    今天的北京冬奧會,谷愛凌無疑是賽場最耀眼的明星。而谷愛凌所鐘愛的滑雪,也在近幾年開始逐漸被人們關注,喜愛滑雪的人也越來越多。

    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以來,滑雪產業已經成為近年來國內增長最快的運動行業之一。

    在國家體育總局提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冰雪運動的樂趣。

    從消費端來看,冬天休閑娛樂活動有限,加之滑雪既能夠強身健體,又被籠罩在“上流”運動的光環中,滑雪的人群不僅越來越往年輕化靠攏,同時也在逐漸拓展女性市場。

    根據Mob研究所數據,在2019年及以前,男性滑雪者占據了總人群的70%之多。

    而近幾年隨著滑雪運動的興起,滑雪吸引了更多的女性愛好者。

    從近期的“名場面”就可管中窺豹:前有漢服少女“御雪飛行”,后有名媛們手持滑雪板,身穿比基尼的“美麗凍人”。

    可以預見到未來的市場滑雪運動會脫離以往“男性專屬”的標簽。

    據《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20-2021雪季,我國滑雪人次已經達到2076萬人次。

    據去哪兒發布的冰雪經濟報告顯示,進入1月以來,各大雪場迎來這個雪季的最“旺”時間段。

    截至1月13日,萬科石京龍等部分京郊雪場票量比2020年同期增長兩倍多,與此同時,在同一個雪季內,高達6成以上的滑雪客會第二次購買雪票。

    “上流”光環籠罩下的持續增長

    “全民滑雪”以及冬奧會的催化之下,滑雪的“熱度”顯而易見。

    雷軍、俞敏洪、王石、張磊們的滑雪故事被媒體爆出。

    雷軍因滑雪改變了自己在工作中“拼命三郎”的本性,在瑞士吃到68元一個的餃子、感受了疾風從耳邊刮過后,于是有了“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名句。

    王石因滑雪摔斷過兩根肋骨,但具有“白色鴉片”運動之稱的運動,讓王石為之瘋狂,不惜花費巨資打造滑雪度假區。

    時代數據顯示,2019-2020雪季財年,我國的滑雪人次為1045萬,而到了2020-2021雪季,該數字為2076萬人次,同比增長98.7%。

    滑雪企業也駛入快車道。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滑雪相關企業超過7000家,其中2021年新增數量為1206家,同比大漲61%,數量達六年之最。

    從產業規模來看,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屆時將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一直以來,滑雪都是在商界、娛樂圈、時尚圈當中流行的一項小眾運動,受多種利好因素的影響,滑雪運動終于迎來了自己的“豚跳”。

    另一方面,冰雪運動員的商業價值也已經凸顯。

    以近期備受關注的滑雪運動員谷愛凌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谷愛凌的商業代言品牌數量超過20家,數量遠超一線娛樂明星。

    合作方不乏雅詩蘭黛、元氣森林、科勒、維多利亞的秘密、凱迪拉克、路易威登、蒂芙尼、IWC萬國表等,類別涉及護膚品、飲料、廚衛、汽車、奢侈品等眾多領域。

    其代言的品牌數量甚至遠超蘇炳添,據媒體報道,2021年前,谷愛凌的代言費在100萬美元上下,如今這一數字飆升到稅后250萬美元左右,手握20多個代言讓其輕松收入過億。

    滑雪市場亟需新打法

    據天眼查數據統計,2021年迄今,冰雪項目相關企業領域共計發生融資事件10起。

    2021年12月,雪樂山宣布完成了1億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正心投資和新龍脈資本。

    而在此之前,另一家滑雪培訓機構SNOW51也分別于去年3月和4月獲得了A輪、A+輪兩筆融資,金額達到億級人民幣。

    在此之前,2019年和2020年,該賽道的融資事件分別只有1起。

    滑雪裝備市場也備受資本青睞。

    早在2020年4月,高瓴資本就宣布與世界單板滑雪品牌Burton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運營Burton中國業務;

    2021年1月,滑雪裝備品牌“奧雪文化”宣布獲得2000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深創投,10月,奧雪文化又獲得來自寶銳資本的數千萬元A輪投資。

    今年1月,以滑雪單板切入的運動科技公司“雪鸮科技”宣布半年內連獲兩輪融資,累計金額達數千萬元,天使輪由險峰長青領投,紅杉中國種子基金跟投;

    天使+輪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領投,小紅書、紳灣資本跟投。

    萬億規模、大基金入場,滑雪賽道似乎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但也有不少投資人仍對該市場持觀望態度。

    根據《中國滑雪產業發展報告》,中國滑雪市場人口滲透率僅為1%,與世界排名第一北歐滑雪大國瑞士的35%相距甚遠,也大幅落后于日本的9%,美國的8%。

    也就是說,當前的滑雪玩家以“體驗式”滑雪居多,存在新客粘性不強、消費頻次低的問題。

    那些真正的滑雪者數量每年在增加,但上漲幅度可能不會太大,主要原因有幾點:

    首先是時間問題。

    中國假期只有周末,不像歐洲專門有每年一度的滑雪假期,所以歐洲整個滑雪產業很大,而且北歐的天然資源也很好。中國現在還是集中在周末經濟。

    其次,滑雪成本高。

    比如說從北京開車去崇禮滑雪,兩個人的酒店最起碼是幾千塊。

    小型滑雪場的雪票、教練費、租雪具等一系列費用加起來都不低,對廣大群眾來說是一個門檻。

    當然,初學者剛剛開始學習的時候需要有毅力堅持下去,而且也需要教練的指導。

    以上因素都會影響滑雪產業的發展速度。

    當下,滑雪賽道主要細分為滑雪場運營、滑雪建設設備、滑雪裝備和滑雪培訓四大主要產業。

    其中滑雪場運營和滑雪建設設備皆屬于重資產投入,投資成本動輒就是數十億元級別。

    因為投資門檻高,回報周期長,一般的財務機構消化不起,所以現在市場上投資雪場的都是萬科、融創這樣的地產商,而投資機構們則主要集中在滑雪裝備、滑雪培訓和衍生內容這些輕資產項目。

    但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滑雪裝備行業市場發展模式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滑雪裝備市場規模約為126.9億元,預計2022年該數字將超150億元;

    而滑雪培訓的市場規模則更小,2020年時僅為65.1億元。

    雖然有業內人士推測,滑雪培訓的規模目前或超過百億,但兩個市場加起來也僅在300億左右,相較滑雪產業的整體規模,占比不足5%。

    不過滑雪市場投資也并非全無想象力,比如“滑雪+物流”、“滑雪+科技”等就存在更多的機會。

    未來,即便到了非雪季,滑雪場也將會突破季節限制實現全季運營,經營越野山地車、真人CS等項目,并且業態不斷豐富,向集旅游、文娛、商業、地產為一體的冰雪小鎮發展。

    ???????????????????????????????????????????????顯然,即便再是燒錢的一項運動,滑雪賽道也已然擁有廣闊的前景,只待爆發一刻的到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作者:投資人說小投,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賽道 撐起 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