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肢再生新突破:只要敷點藥,就能長出全新的腿?
斷肢再生
腿斷了不要緊,敷點藥就能長條新的?現在,科學家在實驗動物非洲爪蟾身上實現了這種斷肢再生。
非洲爪蟾,生物學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模式生物 | Wikipedia
和人類相似,成年非洲爪蟾再生能力有限,無法在失去肢體后自行長出新的。而這一次,研究者開發了一種“組合藥物”,幫助這些動物在截肢后長出了有功能的新腿。“組合藥物”共包含5種小分子,它們可以起到促進生長、抑制炎癥、阻止疤痕形成等作用。
在給爪蟾截肢后,人們用含有藥物凝膠的裝置覆蓋斷肢局部,為傷口提供促進再生的環境。這種處理只進行了24小時,但已經足以改變原有的愈合方式,讓動物在接下來的18個月中長出新肢體。新長出的腿雖然仍不完美,但具備運動與感覺功能,也有與健康肢體相似的復雜結構。
雖然仍不完美,但爪蟾新長出的肢體恢復了靈敏的感覺功能 | NIROSHA J. MURUGAN et al.
接下來,研究者計劃在哺乳動物身上驗證類似方法的可行性。如果能夠成功,最終它或許能造福截肢患者。
長壽泡泡
肥皂泡總是轉瞬即逝,但這一次情況卻完全不同:幾位法國研究者做出了世界上最長壽的泡泡,它堅持了足足465天之后才最終破裂。
能堅持1年以上不破裂的“長壽泡泡” | A. Roux et al.
“長壽泡泡”的液膜由甘油和水的混合物組成,上面還覆蓋著微小的塑料顆粒。普通的肥皂泡容易破裂,這是因為液膜總會因重力逐漸下墜,其中的水分也會蒸發,最終導致泡泡膜變得太薄。而“長壽泡泡”中的塑料顆粒可以幫助維持液膜厚度,甘油還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補充蒸發損耗,因此它格外穩定,可以保持完整長達1年以上。那個堅持最久的泡泡在破裂之前稍微有些變綠,研究者猜測有可能是微生物占據了泡泡表面,最終導致結構破壞。
人為戳破一個“長壽泡泡” | A. Roux et al.
PS:在論文中研究者完全沒有對長壽泡泡的應用前景進行展望,他們大概真的只是想摸魚好奇而已。
企鵝視角
在阿根廷附近海域,研究者給一只雄性巴布亞企鵝(Pygoscelis papua)帶上了防水相機。這個“企鵝相機”(PenguinCam)跟隨企鵝一頭扎入沙丁魚群,還偶遇了正在捕魚的其他企鵝和上方的信天翁、鸕鶿;當然,相機也記錄下了企鵝成功捕食的時刻。企鵝完成這趟覓食之旅后,研究者拆下了相機,并暗中觀察它是否受到了影響。好在,這位主角回到了巢穴,如常照顧幼崽。
巴布亞企鵝體長可達90厘米,僅次于帝企鵝和王企鵝。它們通常在海床附近覓食,研究者之前認為它們也會捕食靠近海面的魚群。而這一次的視頻則提供了確鑿的證據——企鵝果然不會放過吃飯的機會。
大吃一鯨
下面的照片拍到了一只虎鯨與一只藍鯨,猜猜看,它們在做什么?
John Daw/Australian Wildlife Journeys
答案是:虎鯨正在吃藍鯨的舌頭——后者是它的獵物。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但即使如此,它們依然會被捕食者盯上。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報告了三起虎鯨群體圍攻藍鯨并把藍鯨吃掉的案例[4]。
人們在澳大利亞的布雷默灣附近目擊到了這三起虎鯨殺藍鯨的事件。虎鯨們并不是只挑老幼病殘下手,它們也圍攻殺死了一只體長約18-22米的健康成年藍鯨。過去人們也曾發現虎鯨群體追逐藍鯨,但這是研究者第一次證實它們會捕殺這些龐然大物。
安全到崗
“鴿王”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終于到站了:北京時間1月25日凌晨3時,經過30天的飛行與調整后,它平安到達了圍繞第二拉格朗日點的預定軌道[5]。
韋布望遠鏡到達了圍繞第二拉格朗日點(L2)的預定軌道 | NASA
在前往“工作崗位”的途中,韋布望遠鏡只消耗了較少的推進劑用于軌道修正——這意味著剩余的燃料可以幫它維持運行更長時間,研究團隊估計它或許能工作超過10年。
現在,韋布望遠鏡還無法立即投入使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工程師們仍需對它的鏡片等設備進行精細的調整。到了今年夏天,這臺復雜而昂貴的望遠鏡應該就會正式開始觀測宇宙中的紅外信號。
參考文獻
[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j2164
[2]https://journals.aps.org/prfluids/abstract/10.1103/PhysRevFluids.7.L011601
[3]https://newsroom.wcs.org/News-Releases/articleType/ArticleView/articleId/17134/Penguin-Takes-Astounding-Selfie-Video-of-its-Diving-and-Feeding-Activity-English-and-Spanish.aspx
[4]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mms.12906
[5]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41075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果殼”(ID:Guokr42),作者:麥麥,窗敲雨,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