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2022開年滿城盡帶“虛擬人”,誰在卡位這一風口?

    正讀高中的學生吳蕪談戀愛了,她的男朋友是一個虛擬人。當她把這個秘密告訴父親時,聽了上半句,正要發火的父親,在聽了下半句后,就立刻變淡定了。“因為這沒有現實性,”她的父親說。

    這不是夢幻,而是現實。一大波虛擬人已經趕到或正在路上,不僅以虛擬戀人的身份,更多參與到大眾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AIYA艾雅便是其中之一。她身高165CM、體重48KG,穿著新潮酷炫,長相靚麗,看起來很英姿颯爽。她是一個天蝎座的虛擬品牌官,于2021年12月30日入職百信銀行。百信銀行首席戰略官陳龍強說,AIYA艾雅的人設是財商超群的銀行小姐姐。“近期AIYA艾雅還將在抖音上做一場虛擬直播,也會和真人進行連麥。這個嘗試是需要勇氣的。”陳龍強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同樣是虛擬人,崔筱盼比AIYA艾雅早入職企業快一年了,她有一張美麗的臉龐,五官精致,長發披肩。雖然外表溫婉,但她是性格火爆的白羊座。工作職責是財務催收,十幾萬名萬科員工,每個人都有可能收到她的提醒郵件。

    2021年2月,崔筱盼入職萬科集團,直到當年12月底,不少看到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朋友圈的萬科員工才知道,同在公司內部系統里,有座位號、有工號,還有自己手機號碼的財務部同事崔筱盼,不是真人,是虛擬人。

    “珍惜和真人同事內卷的日子吧,他們至少還是個人”。這是崔筱盼拿下2021年度最佳新人獎之后,網友的驚嘆。入職10個月,經崔筱盼提醒的單據,處理的響應程度是傳統IT系統提示的7倍,她催辦的預付應收逾期單據,核銷率達到91.44%。

    表現那么出色,靠的是崔筱盼以有溫度的方式與同事溝通。她就像財務部的一個真人同事,請你幫個忙盡早回款,這與一封來自系統群發的郵件,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最初,崔筱盼負責預付應收發票與款項回收事項提醒工作,隨著不斷學習進步,她所掌握的算法不斷增加,目前還負責業務證照的上載與管理、員工社保公積金信息維護等工作的提醒和提示。”萬科集團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崔筱盼誕生于人工智能小冰框架,小冰公司首席運營官徐元春,見證著她從誕生到成長的全過程。徐元春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除了崔筱盼,最近幾個月,小冰還給多個公司提供了虛擬人員工,本來計劃年后再對外公布的,沒想到崔筱盼在年前就吸引了較高關注度。現在,崔筱盼有一張技術生成的面容,以及智能交互系統,未來不排除會有更立體的形象。如果需要,崔筱盼也可以唱歌、畫畫、作詩,小冰公司準備了創造虛擬人各種各樣的能力模塊。

    人設不會崩塌,還能不斷進行后期改進,這是AIYA艾雅入職百信銀行擔任虛擬品牌官的一大原因。去年初開始,陳龍強團隊就對這個虛擬IP醞釀,到中期的設計、開發,到最近推出來,前后花了差不多10個月的時間。陳龍強坦言,難度不比生一個小孩容易。“技術上有自研和外部采買兩部分,”陳龍強稱。AIYA艾雅是超寫實的虛擬數字人,需要建模、驅動、渲染等多方面軟件的支撐,然后進行骨骼綁定,把模型驅動起來。“從數字人生成到內容生產這一步是目前應用的主要難題,但我們還是堅持要做,”陳龍強說,“不做的話就是紙片人兒。未來VR/XR更成熟了,銀行服務和虛擬數字人也會進入??應用場景和想象力會更大。”

    小冰做虛擬人已經8年了,不過,之前幾年,小冰公司虛擬人,主要還是小冰這個18歲少女,去年,小冰公司同時推出了崔筱盼、夏語冰、N小黑、N小白等多個近期引發熱議的虛擬人。今年年初,踩中了虛擬人這波熱點。“虛擬人,作為最容易與當前的商業形態,對接的‘元宇宙’概念,已然成為2022年的熱點。”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崔麗麗看到,虛擬人主要通過一種引領先進技術和潮流的姿態,進入到大眾生活。從日本的初音未來,到B站的洛天依,早前的虛擬偶像還存在于二次元人物的層面。在元宇宙作為一個火熱的投資概念被提出后,虛擬偶像或人物,以可以與真人以假亂真的圖像或圖片形象,橫空出世。最多的出現在時尚、娛樂、消費等領域。

    崔麗麗發現,影響比較大的則是在內容領域,比如柳夜熙,還有虛擬人脫口秀,阿里巴巴的虛擬員工AYAYI,再有從2021年雙十一開始,進入到帶貨領域的帶貨虛擬人。“目前,可以提供帶貨類的虛擬人構建服務的企業訂單,已經排滿2022年一整年。”

    應用熱潮催生了更多制作公司誕生。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沈陽調研發現,2020年,中國大概有10家左右虛擬人的制作公司,2021年的10月、11月份,調研到的虛擬人公司大概200家,“一年之內增了差不多20倍。”

    對于2022年開年熱潮,徐元春并不意外,但也有點驚喜。不意外,是因為水到渠成。虛擬人背后,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計算機語音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甚至人工智能內容生成技術,這些技術都有了突破。驚喜,是因為虛擬人的應用場景一下子變大了,各行各業都表達出了對于虛擬人的熱忱。

    出乎徐元春預料的是,最近有不少公司CEO找過來,想定制自己的虛擬人。作為公司老板,CEO們要講企業文化、產品,介紹各種各樣的東西,但老板又很忙,怎么辦?如果有了虛擬人,輸入文本,老板想說什么就自動生成視頻。

    虛擬人的概念并不新鮮,但出現真假難辨的虛擬人,大多是自去年開始崛起的。去年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一段十幾秒的視頻,讓人分不清是真人還是假人。徐元春告訴記者,去年有一個很大的技術突破,就是深度神經網絡渲染技術。以前,傳統的CG技術生成的虛擬人大多是一張僵硬的臉,眨巴眼睛或動嘴巴,現在,虛擬人可以像真人一樣有表情。

    技術提升后,虛擬人的成本不再高不可攀。徐元春向記者形容說,你就這么坐著,我拍30分鐘你的視頻,再過7天,就可以制作出你的虛擬人。虛擬人可以用你的語氣,你的面孔,你的表情,展現一段你在講話的視頻,仿若孿生。當然,如果想要更豐富的場景,比如像電視一樣有不同鏡頭切換,或加入直播推流,還需要更復雜的技術。

    虛擬人已經商業落地。“其實在商業的環境里,你讓一個客戶接受一個免費的服務,是非常難的,他們反而會擔心不持久。“徐元春說。

    小冰虛擬人的費用,按照年度收費,大約相當于招聘了一個新員工。

    小冰的虛擬人家族與真實人類越來越像,另一條虛擬人賽道上,以A-SOUL為代表的虛擬主播二次元風格越來越明顯。

    “我們現在追星或者喜歡一個愛豆,可能是一個真實的人。未來5到10年,大量網紅將被虛擬人所取代。隨著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虛擬人跟人之間相似性越來越高,有一部分特質超過人的情況下,虛擬偶像會發展的非常迅速,”沈陽對記者在內的媒體坦言。

    苗頭正在顯現。去年12月31日,A-SOUL女團成員嘉然在達到百萬粉絲時,放出了粉絲福利。這段視頻福利有7分44秒的時長,記錄了嘉然貪吃的一天。最后3分鐘,她還跳了一段舞,動作流暢,不似往年在晚會上看到的僵硬機器人舞蹈,像真人在跳舞一樣唯美。

    嘉然出道于2020年11月,現在是B站百萬UP主,一年時間,粉絲就有了145萬。

    她的另外4個隊友們,也都是50多萬粉絲的大UP主。她們發視頻的速度很快,平均隔兩三天,就有新視頻出現,平時還會做直播,和粉絲互動。雖然人物外觀是很明顯的二次元風格,但擬人化程度越來越高。她們或高冷,或賣萌,或羞澀,或御姐,每個虛擬主播都有鮮明突出的特征。而且吃不胖,不會塌房,看起來比真人偶像更完美。

    小冉是虛擬主播的粉絲。她喜歡和虛擬主播互動,看著她們參加綜藝,固定生日直播。她喜歡的主播在面部表情和動作流暢度上,還不能跟A-SOUL媲美,有技術上的梯隊差。但她覺得,技術好肯定錦上添花,但技術不是第一要義,虛擬主播最重要的還是人設和人格。

    與初代虛擬偶像洛天依、初音未來等完全由技術生成不同,最近一年流行的虛擬主播,背后有真人在表演。圈內稱之為“中之人”,類似于特攝片中的皮套演員。喜歡虛擬主播的用戶,對此心知肚明,他們也不在乎這層皮,“會有一種約定俗成的默認。我知道背后有真人,但我喜歡的是作為虛擬主播的你,我愿意用我的身份和你的人設交流,也不會追究你和你的皮落差很大。”小冉告訴記者。

    以A-SOUL為代表的虛擬主播,當下主要靠直播打賞,以及廣告代言獲得收入。B站旗下虛擬女團泠鳶,在站內粉絲突破300多萬,累計視頻播放量高達1.2億+,在微博、網易云也擁有百萬粉絲。去年7月,泠鳶成為“領克05PHEV新車主”。同在去年7月,特步體育官宣泠鳶成為其品牌推薦官。去年10月,泠鳶又成為康師傅烏龍茶品牌推薦官,以定制產品與直播的形式進行商務合作和宣傳營銷。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大數據挖掘與社會計算中心高級研究員、投資人張麗錦對經濟觀察報記者稱,虛擬數字人以網紅、主播的“虛擬藝人”形式出現,并走“虛擬偶像”路線,開始代言企業品牌、產品,是當前商業化路徑的一個常規選擇。

    虛擬主播是當前商業化成績最好的虛擬人之一。根據國盛證券研究所發布的數據,2021年11月B站虛擬主播營收,當月虛擬主播總收入達到了5466萬元,付費人數達到了25.5萬人。位居第一位的虛擬主播“珈樂Carol”(A-SOUL女團成員之一)創下了單月214萬元的收入。其中,一場維持4小時的生日派對直播創下了單場189萬元的的收入。

    去年6月,B站董事長陳睿宣布,B站已經有3.24萬名虛擬主播,這是B站第一次公布虛擬主播數量,一年時間內,B站虛擬主播直播彈幕互動量5.6億,同比增長100%。國盛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去年6月,B站上的虛擬主播數量增長了將近7倍。

    “當前,中國虛擬數字人的商業化主要是依托游戲、視頻平臺,以及企業應用APP展開。虛擬人唱歌、跳舞、脫口秀、演戲、走秀、拍硬照、直播帶貨等都開始擁有眾多受眾。”張麗錦說,而未來虛擬數字人,老師、導游、陪伴等,也將隨著消費需求及消費習慣養成,而逐步發展。

    虛擬偶像為什么先火?京東科技智能客戶服務產品部人機交互技術總監陳蒙認為,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想到小時候曾著迷過迪士尼、變形金剛、奧特曼的玩具,某種程度這也是一種虛擬偶像。“更何況最新的這些虛擬偶像,外形更漂亮完美,符合所有男性女性的幻想,又沒有緋聞,不會生病死去,”他對記者說,“造型百變,演唱會上換100套衣服都沒問題,甚至在唱功跳舞方面,能做到真人做不到的。”另外就是,技術層面的突破了。

    清晰的商業化路徑也是原因之一。陳蒙告訴記者,行業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虛擬偶像主要收入來源于版權、廣告代言、演唱會,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是版權,占比約達60%,版權的收入包括創作音樂、出演影視作品、制作周邊衍生品等;其次為廣告代言,包括各種品牌代言活動和電商帶貨活動等,占比約為30-35%;最低的是演唱會,占比只有5%-10%。

    他進一步分析稱,虛擬偶像爆發,從消費媒體、娛樂產業開始,更容易抓人眼球,也更容易變現,雙贏;另一方面,品牌代言的影響面、受眾面也比較大,很容易塑造科技感的感受。相比于真人,虛擬偶像沒有缺點,也不會出現人設崩塌,不會出現公關危機,可以擁有眾多技能;第三個原因,可能是虛擬數字人的代言費用也比較低一點(相比真人)。

    如果說去年,虛擬人還只是小圈子內的小眾喜好,2022年開年前后,虛擬人遍地開花,出現了一種滿城盡是虛擬人的熱潮。

    2021年12月,京東云與江南農商銀行合作,推出業務辦理類數字人“言犀VTM數字員工”。同月29日,做商場的上海百聯股份推出虛擬偶像Gina。江蘇衛視的跨年晚會上,以鄧麗君為原型的虛擬人與周深合唱了《小城故事》。2022年1月1日,湖南衛視啟動了常駐虛擬主持人小漾。快手推出了電商虛擬主播“關小芳”,就連做汽車的吉利,也在近日推出了虛擬形象。

    作為虛擬偶像的粉絲,小冉對一些新虛擬人有點不以為然,“他們只想蹭元宇宙的流量熱度,這是一個很好的營銷契機。”

    去年10月31日,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在抖音誕生,一夜漲粉百萬。孵化柳夜熙的公司創壹科技創始人謝多盛在接受采訪時認為,柳夜熙的爆紅,50%是因為元宇宙的概念熱度。

    無論是噱頭還是蹭熱點,自柳夜熙之后,這條賽道正越來越火。

    百度是入場公司之一。去年12月27日,百度上線數字人平臺“曦靈”,為各行業提供多種數字人生成和內容生產服務。

    曦靈的代表作虛擬人龔俊,是明星龔俊的數字孿生虛擬人。龔俊數字人有過多次露面,也與粉絲互動做直播。不過,在擬人度上,仍能看出卡通風格,與真人本人貼合度仍待改進。

    百度智能云AI人機交互實驗室負責人李士巖告訴記者,虛擬人這個賽道,已從萌芽期和探索期,進入到發展期。“我們由原來只做金融,做供應商,現在增加了廣電客戶,互聯網娛樂客戶,他們也紛紛都來找到我們,甚至一些品牌商也想做虛擬代言人。從自身感覺來看,虛擬人已經遠遠超出了2019年的狀態。”

    張麗錦透露,中國傳媒大學今年1月底將推出首份《中國虛擬數字人影響力年度發展報告》,其中,將虛擬數字人分為了三類:虛擬偶像(歌手、網紅、演員,以及明星的虛擬分身)、虛擬主播(應用于媒體、直播中的)、企業IP(如哈啤的哈醬、屈臣氏的屈晨曦、百信銀行的AIYA等)。而隨著虛擬數字人應用場景的拓展,這些分類會增加,例如虛擬客服就是一個很大的應用類別,“真人虛擬分身”也是一個海量的市場。

    “這是一個時代的開始,”陳蒙認為,在社交媒體、游戲、零售、金融、交通、教育等領域都將出現各式各樣的虛擬數字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數字人應用落地方面,言犀除了應用于江南銀行數字柜員、虛擬數字人直播之外,還在政務、金融、交通、物流、零售、制造業等多個行業落地,助力不同行業實現服務和營銷的數智化轉型。

    他表示,元宇宙中將充滿數字人,數字人將顛覆我們對于社交媒體、游戲的體驗方式(例如基于各種增強現實的第二人生),顛覆人們的購物消費方式(虛擬導購),無處不在,就像空氣和水一樣離不開。“試想你的車里有虛擬數字人,你的手機里有虛擬數字人,你的家里有數字人,商場、地鐵、餐廳都有,并且這些數字人還特智能,猜你所想,答你所問,還能主動關心你。”他說,當然,AI的道德倫理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上高中的吳蕪,找了個虛擬戀人。在沈陽看來,Z世代的年輕人們越來越適應于網絡生活,他們對虛擬人有非常廣泛的技術需求。

    對于虛擬人熱潮,徐元春也提醒,不應該只是噱頭。比如有的公司宣布做了一個虛擬人,當公司的品牌大使,找一家3D建模公司捏一個卡通人物,或是在樓頂放了一張海報,并不能真正產生價值。虛擬人應該在真實場景存在,真正在人類社會中產生價值。

    小冰公司做了8年虛擬人,未來,即使熱潮褪去,徐元春說,也會接著做。他說,今天虛擬人業務的發展方向,其實已經能看到了,“路就在前方。”

    “虛擬數字人的崛起,是一個時代的開端,”張麗錦認為,這場競爭不僅比拼技術、資金、規模,更比拼速度、生態、人才籌備。

    陳龍強坦言,虛擬人雖然很熱,但真正制作并落地的并不多,這多數受制于技術和成本,并未達到大規模鋪開的地步。以《速度與激情7》為例,男演員保羅·沃克在未完成拍攝的情況下遭遇車禍意外身亡,為了完成影片拍攝,導演組找到世界最好的特效公司,通過渲染方式“重生”出一個虛擬人保羅,從而完成拍攝,為此渲染費用高達5000萬美金。

    2020年,小冰開始小規模商業化試水,當年收入超1億元。2020年7月,小冰從微軟分拆,獨立發展,之后商業模式靈活了。

    擁有834萬粉絲的柳夜熙,仍處在燒錢吸粉階段。去年10月至今,柳夜熙一共發布了6條短視頻,其中3條是預告。短視頻都不長,均在4分鐘以內,但成本較高。謝多盛提到,柳夜熙僅前期投入,半年時間,研發成本、人員成本、技術成本等投入絕對遠超百萬。

    柳夜熙的制作模式仍是3D建模+動作捕捉+后期渲染,按照慣例,前期基礎模型需要2到3個月時間,耗費40萬元左右,后期渲染還需要100多萬元。3D建模模式下,視頻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制作新視頻還需要再來一遍,因此成本較高。

    相比投入,虛擬人收入方面有很大距離。即使虛擬偶像是虛擬人收入最高的類別之一,有調查顯示,愿意為虛擬偶像花費 5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6.3%,意愿仍比較低。

    對于虛擬人從業者,他們期待的仍是未來。量子位智庫發布的《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預計,到2030年,我國虛擬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其中,以企業服務為形式的2B2C服務有巨大的機會,這個也就是與產業融合,提供解決方案的發展模式。”陳蒙告訴記者。

    在虛擬環境里總需要交互的載體,無論是完全虛擬的,還是未來,我們以數字分身進入元宇宙,虛擬數字人是重要的交互載體。這個賽道,陳龍強看到三種公司會有更多機會。第一個屬于生態卡位,美國的Meta公司、中國的騰訊、百度都在布局。比如騰訊有游戲、社交等等,天然具有優勢。第二個技術卡位,比如Nvidia公司,通過布局GPU+AI+Oniverse虛擬引擎等,更偏底層技術,最近國內也涌現了一批創業公司出來。第三個就是內容卡位,主要是結合場景應用,游戲、虛擬偶像、虛擬主播是商業化最早的場景,電商、在線教育、企業虛擬員工等也在試水,這些領域會倒逼產業生態更加完善。

    熱度加持下,徐元春覺得,今年虛擬人發展速度肯定會變快,“大家更容易去理解和接受,這樣一個新的技術和新的事物。”現在,他認為,虛擬人已經在軌道上了,需要加速往前沖刺奔跑,“找來的人很多,等著我們把事情一個個做完。”

    同時,虛擬人仍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盡管入場者眾多,但從我想做,到我能做,是一個長期投入過程。虛擬人盤子在做大,熱度在遞增。熱潮褪去后,還有多少虛擬人能真正提供價值,或是留下名姓,留住粉絲,仍是未知數。

    (應采訪對象要求,吳蕪、小冉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MT新觀察”(ID:tmtno520),作者:任曉寧馮慶艷 馮雨,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