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些互聯網巨頭愿意購買山寨公司?
你聽說山寨手機,但你聽說過山寨一家互聯網巨頭,還是亞馬遜那種級別的嗎?
而且,他們山寨不僅不犯法,還讓這些被山寨的巨頭乖乖交錢并購自己公司。
誰這么厲害,讓貝佐斯、扎克伯格等當冤大頭呢?
這家公司,火箭網絡,是由德國一家三兄弟創辦的。
火箭公司的成立,源于三兄弟跟互聯網巨頭ebay一次失敗的交涉。
三兄弟走出校門正趕上美國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他們也躍躍欲試,想在德國大展身手。可當時德國互聯網行業相對還很滯后,便一起到硅谷取經。
實習不久,三兄弟發現很多美國年輕人已開始在ebay上購物,而彼時德國的電子商務幾乎是一片空白。發現了藍海的三兄弟興奮地發郵件給ebay高層,希望能將ebay開到德國去,并自薦擔任德國ebay的管理者。
這封信一去便石沉大海,后來三兄弟多次發郵件,都未得到回復。
一怒之下,他們回到德國成立了火箭網絡公司,用500萬美元投資了一家名為Alando的德國公司。這家公司不僅完全照搬了ebay的商業模式,而且連網站頁面的設計、布局、logo都和ebay一模一樣。
三兄弟協力將Alando在德國越做越大,而當ebay開始進入德國時已經晚了。最后的結果是ebay花4000多萬美元收購了Alando。
嘗到甜頭的三兄弟開始了瘋狂山寨之路,他們將目光盯準了輕資產、重創新的美國互聯網行業,從youtube到uber,凡是在美國大獲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幾乎都被他們照搬,并且大部分賣出了好價錢,如建立德國版facebook,兩年后以8500萬美元出手;模仿美國團購鼻祖高朋,五個月后被高朋以1.26億美元收購……
為什么這些互聯網巨頭愿意乖乖掏錢購買山寨公司?
這跟火箭網絡獨創的一套快、準、狠的經營管理模式有關。
他們在美國互聯網行業中獵取目標,確定目標便立即成立或尋找可投資的山寨公司,通過減少原股東股份、將原管理者踢出管理層,確保三兄弟的最大決策權。
之后,就開始在公司實施他們的高壓管理模式。
三兄弟對新公司要求,前六個月每周增加100%,當公司收入達到100萬美元之后,就將目標調到每月20%,完不成目標的負責人會面臨被辭退的風險。
如此強勢高壓的管理,讓火箭網絡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山寨出一家億(美)元級別的獨角獸創業公司。
為了讓員工能夠接受如此瘋狂的管理模式,三兄弟在用人上也是獨創一套:他們最喜歡聽話的、來自名校商學院的畢業生和銀行業咨詢業的年輕人,不超過三十歲、社會經驗不足,但極好管理和控制,很容易被打雞血的激勵政策所鼓舞。
火箭網絡給核心員工的股份極少,以此驅動他們追求高業績,這樣才能拿到高收入。
憑借瘋狂山寨和高壓管理,火箭網絡一路野蠻生長,還在2004年成功上市。但這家公司也在全球引發了極大爭議。
第一個訴諸法律武器的是facebook。2008年facebook在美國和德國兩地把三兄弟告上了法庭,然而結果是兩家公司在美國庭下和解,在德國,facebook反而敗訴了。
業界認為火箭網絡之所以能夠規避法律風險,是他們巧妙的鉆了法律的“空子”。目前各個國家能夠明確的商業侵權,主要是針對產品、logo或專利,而對火箭網絡這樣照搬商業模式的做法,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
隨著火箭網絡的山寨之路越走越遠,更多的企業開始抵制這家公司。許多硅谷創業者寧愿自己艱難開拓市場,也不再出錢收購他們旗下的公司。
火箭網絡復制硅谷巨頭Airbnb,但Airbnb完全沒搭理他們。2014年,他們投資10億美元模仿亞馬遜,至今也未如愿被亞馬遜收購。
大概火箭網絡也意識到了這條路無法永遠這么走下去,近兩年他們開始轉型投資東南亞互聯網金融、醫療保險等初創公司,試圖從山寨公司股東轉為初創企業債權人。
這家公司的歷程證明了一個道理,沒有創新,靠瘋狂山寨和高壓管理,即便獲得短期暴利,終究無法賦予企業長遠的生命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ID:hstl8888),作者:木木,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