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是AI行業的“寧德時代”?
商湯是AI行業的“寧德時代”?
12月10日被列入美國財政部的一份投資限制清單后,商湯科技一度暫緩了IPO進程。對于燒錢不斷的商湯來說上市意義重大,搶人搶賽道基本已經完成,但搶先上市則是眼下更重要的一步。于是12月20日,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商湯-W,0020.HK)重啟IPO,計劃12月30日掛牌上市。
商湯此次招股在發行規模、募資金額及定價區間方面均與此前保持一致,共計發售15億股B類股份,定價區間為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籌資約60億港元,估值最高為1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3.73億元)。
商湯估值最高位170億美元,那么商湯為什么這么值錢呢?在沖刺IPO前,這家被稱為“AI四小龍”之首的公司完成了12輪融資,融資金額共計5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2億元);最后一輪融資于2021年6月30日完成,投后估值約1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6.9億元)。可以說至少曾經是資本的寵兒。
那么資本為啥偏愛商湯呢?
首先政策導向,國內的政策導向對商湯科技等公司有利。從國務院2015年頒布《中國制造2025》,到人工智能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再到去年五部門發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政策端的支持讓行業整體進入快車道。《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人工智能產業“三步走”戰略,更明確了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目標。
其次應用范圍廣泛,比如拍照、直播、導航、營銷等,AI+AR的技術,能夠帶來趣味美顏各種特效體驗。
比如在廣州的悅匯城,巨大的AR冰龍、壯觀的AR城堡、悅動的水晶鯨魚、趣味的AR紅包……商湯不僅打造出了沉浸式的奇幻創新消費體驗,同時還開拓了全新的商業營銷模式,助力全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96%;在水立方,商湯又用AR技術打造了一個“平行樂園”;在Bilibili World,商湯開啟MR“元宇宙”讓那些二次元虛擬主播以三維形象來到了三次元世界。
商湯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主要營收來自于AI(計算機視覺領域,簡稱CV)軟件平臺,在四大領域分別搭建了標準化軟件平臺,包括面向智慧商業SenseFoundry-Enterprise(商湯方舟企業開放平臺),面向智慧城市的SenseFoundry(商湯方舟城市開放平臺),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及SenseCare平臺,以及面向智能汽車的SenseAuto(商湯絕影智能汽車平臺)。
看上去商湯既是第一梯隊又是全行業布局,拿來跟新能源領域寧德時代比不過分吧?從技術實力角度來說還是有可比性的,在商湯的招股書中的數據顯示,商湯科技在過去的三年半的時間里,其研發投入達到了70億,而高投入換來的自然也是高收獲:全球競賽中獲得70多項冠軍,發表600多篇頂級學術論文并擁有8000多項AI專利及專利申請。
從市場的角度商湯就差很遠了。招股書數據顯示,近三年半統計期內,商湯科技現金流凈額分別是-7.50億元、-28.70億元、-12.29億元、-8.31億元;凈負債分別是53.64億元、106.54億元、209.32億元、229.61億元?,F金流一直很差,負債甚至在進一步放大,指望資本進一步投資是不太可能的事,上市成為了商湯必須走的路。
相比之下寧德時代在2018年上市時面臨新能源補貼退坡的環境,寧德時代還是做到了2017年實現營收199.96億,凈利潤39.72億,資產總額496.62億元。所以在投資人看來,商湯恐怕沒有寧德時代的命,卻有寧德時代的病。
商湯“帶病上市”
AI“四小龍”都在巨虧。2018-2020年三年間,曠視科技累計虧損127.7億元;云從科技(2018-2020年)累計虧損26億元;依圖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累計虧損61.18億元。
在研發投入上,商湯在招股書統計期內平均年投入在10億以上,跟“四小龍”另外三家比達到了幾倍的差距。虧損是真的認真,做研發也是真的,但市場就是不太行。
復星恒利證券則認為,計算機視覺軟件市場增長空間大,是不俗的行業賽道。參考同業估值,認為約1083億至1444億港幣市值為合理區間,并指出其商業模式仍有待完善,業績可預見性受限,可能抑制股價短期上升空間。即便是較為樂觀的券商也指出了其在商業模式上的問題。
按照商湯創始人湯曉鷗的說法,沒有AI行業只有AI+行業。商湯利用AI技術賦能百業的想法固然不錯,但是萬金油的技術勢必難以形成護城河。
湯曉鷗
在技術深度方面,商湯科技擁有自己的獨占技術其實并不多。
它的很多技術和專利是根據公開論文,開源代碼的基礎上實現的應用,這并不是什么太深的護城河。
比如在活體識別這個領域,玩家不僅只有商湯,云從這樣的AI科技,百度、騰訊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淀。百度錢包用的就是自家的技術,騰訊的微眾銀行用的也是自家的技術。
商湯引以為傲的人臉識別準確率,百度在2015年達到了99.77%,刷新了商湯99.55%的紀錄。
AI“四小龍”雖然在商業化上做的很失敗,但不意味著整個AI行業沒有人做得好。例如,提供計算機視覺產品,并逐漸切入AI領域的??低暋F?021年第三季度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同步上漲,營收為人民幣217.3億元,同比上升22.41%,歸母凈利潤為44.8億元,同比上升17.54%。
還有在人工智能語音賽道上提供AI平臺及軟件服務的科大訊飛,在2021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同比上漲55.01%,達人民幣45.5億元;歸母凈利潤上漲4.77%至3.1億元。
這兩家在AI應用份額遠不及商湯,但卻在盈利能力上吊打商湯,對于這點商湯是不是該反思呢?從商業化的角度這兩家都是軟件+硬件的路子,海康威視在安防領域做大了,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語音賽道上獨樹一幟。選擇一個行業深扎下去先實現盈利自我造血很重要,但對商湯來說這樣的選擇并不多。
商湯商業模式難完善
據燃財經報道,AI落地場景有限,以醫療領域為例,一款醫療產品涉及人的生命與健康,很多醫院慎之又慎。此外,醫療數據難以獲取,很多醫療機構的數據標準不同,AI創業公司想要獲得大量數據難度較大。
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需要看這家企業的AI具體做的是什么業務。比如,安防領域,這個賽道AI業務已經幾近飽和了,資本不會再進行注入。其他領域也類似,但如果用AI做一個新的場景業務,該場景前景邏輯說得通,資本市場也會關注。問題是,目前AI新場景有限。
商湯選擇了四個方向,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根據商湯招股書披露87%的業務都來自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兩大板塊,而這兩塊高度依賴政府項目。智慧城市往往立足于城市的長期發展,項目周期長回款慢。智慧商業則要面對多樣化的用戶需求,因項目制宜是常態,這也導致難以標準化規模化應用。
商湯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軟件平臺的客戶數量合計超過2400家,其中包括250多家企業及上市公司、119個城市和30余家車企。作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件提供商,商湯科技的市場份額達11%。可以說商湯的客戶不少市場份額也不低,但因為上述原因始終會存在盈利困境。
寫在最后
從研發實力來說商湯當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但目前的商湯其實力不足以撐起其野心。
CB Insights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Q2,盡管全球AI人工智能投融資總投資金額上漲,但數量下滑,金額超200億美元,Q2次數相較于2019年Q2(融資高峰年)下降12%。創業企業的中期投資交易比例增加,種子輪、天使輪和A輪融資交易則呈下降趨勢。融資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以自動駕駛、AI芯片領域解決方案企業居多。
資本市場正在逐漸冷靜,從買入想象力到開始要求買入成長性。這對于多事之秋的商湯來說恐怕只有抓住此次港股上市的機會,才有翻身的可能。
參考資料:
商湯上市遇阻,AI困局無解來源:燃次元
商湯科技重啟IPO,高估值下的幾個懸念來源:巴倫周刊
商湯過會,上市進入倒計時!AI大裝置重塑硬科技價值...... 來源:大貓財經
商湯科技IPO,被資本熱捧的AI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來源:單仁行
- END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首席商業評論”(ID:CHReview),作者:做鏡觀天,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