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2021平臺經濟解讀報告:未來10年,將是人文復興與科技基建的10年

    10月20日云棲大會上,工貓新經濟研究中心與釘釘聯合發布了《2021平臺經濟解讀報告》。

    2021工貓解讀報告主要圍繞:

    1、平臺經濟反壟斷

    2、在線教育“雙減”整治

    3、反精神鴉片之電競游戲“限時”

    4、直播打賞數額限制

    5、影視娛樂“限薪令”

    6、反大數據殺熟

    7、科技人文復興與共同富裕

    8、行業新職業與現狀

    9、部分風投機構轉向二級市場

    10、平臺經濟稅收征管存在挑戰

    以下為解讀報告內容亮點:

    一、年度新現狀

    平臺經濟反壟斷10大起因

    1、BAT及其他互聯網巨頭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華為2021研發費用為1419億元,而BAT2021年研發費用總和為1130.06億元,僅占華為研發費用的79.63%。

    2021年華為納稅903億元,BAT納稅總額為747.11,是華為納稅總額的82.7%,但BAT利潤確是華為的510.69%(華為646.49億;阿里1512.86億;騰訊1598.47億;百度190.26億),互聯網平臺和企業享受過多政策性優惠;

    2、平臺經濟是用來共享的,而不是用來壟斷的。互聯網平臺的快速崛起,是新模式對舊模式的沖擊,如“社區團購”,通過借助資本力量擠壓了線下店的生存空間,如果平臺完成壟斷,將造成難以想象的后果;

    3、在線教育和K12教育極大的擠壓了學生和家長的時間,并且造成了“教育偽公平”的現狀,學生和教培機構在資本控制下內卷越來越嚴重,并且呈現出不受控制的狀態;

    4、游戲成為一種“精神鴉片”,對青少年對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響,部分反壟斷措施就是為了讓游戲公司不要只盯利潤,忽略社會責任感;

    5、頭部平臺同質化競爭嚴重,幾乎都聚集在廣告、社區團購、電商、游戲、眼球經濟、無人駕駛等互聯網應用層經濟,底層技術與基礎科學被大多數平臺忽略;

    6、境外資本寡頭聯合壟斷頭部平臺企業;

    7、打著生態鏈的幌子構筑利己“私域”,相互設門檻“老死不相往來”;并以投資名義的項目抄襲,“資本閹割”讓不少創新項目失去生機。

    8、平臺經濟影響下的社交范圍過廣,三度強關系變為六度弱關系,朋友圈夠不上強關系,成了七度人脈,綁架了人的時間,社交給人造成了“困惑”;

    9、極度開放理念、低俗文化、唯利唯物質等宣傳傾向,如香車美女、生活奢靡之風、性觀念等誘發道德滑坡、職業底線觸底趨勢,出現挑戰人性的惡性與破壞性競爭、甚至竭澤而漁;

    10、過于追求“野蠻生長”,忽視基礎人文同步建設,加上線上商業生態與個體獨立生存空間基本形成,個體依靠組織或團隊的依賴性減弱,引起人與人之間關系弱化、人情淡薄、惟利是圖,組織觀念淡薄;

    2021局勢

    1、大基建:云計算、5G、邊緣計算、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等相關領域與互聯網產業發展相輔相成,成為互聯網應用效率化落地的能力基礎

    2、版權領域:版權付費被大眾所接受,超前點播等模式被整治

    3、工業2050智能制造實體經濟崛起

    4、愛國事件引起國貨潮與國產品牌崛起,華為變成高端品牌,安踏、李寧(棉花事件)、鴻星爾克等

    5、崇洋風氣變弱,消費方式轉型與升級,盲盒等新興產業備受歡迎

    6、教培行業面臨洗牌

    7、影視娛樂行業限薪令,收入分配方式被糾正,監管加強

    8、真人秀禁播、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關鍵詞禁用監管升級

    9、自媒體發文受限,野蠻生長現象將不再出現

    10、反“大數據殺熟”

    總結:平臺型企業應關注芯片和類似鴻蒙的系統等核心技術,樹立自己的技術創新要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反對結黨營私。過去10年,是平臺企業跑馬圈地的10年,而未來10年,將是人文復興與科技基建的10年,是創造更高社會價值的10年。

    新觀點、新數據、新趨勢

    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17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1.6%。

    我國在線辦公用戶規模達3.8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3506萬,網民使用率為37.7%。

    在線醫療用戶規模快速增長,醫療養老健康服務成為新熱點。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39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453萬,占網民整體的23.7%。

    “盲盒經濟”的元年。2020年,泡泡瑪特總市值超1100億港元,用實力證明了小眾愛好逆襲成為新經濟趨勢。預測2024年盲盒行業市場規模將翻2倍,達300億元。

    未來,互聯網平臺新興市場開發乏力,從增量競爭變為存量競爭。

    下沉用戶在中國互聯網用戶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了50%,和線下生活息息相關的線上消費將快速增長。

    “宅經濟”加速興起。行業的“社區化”、“居家化”將會普及,健身、問診等等這類以前需要走出家門的行業,都開始發展“宅家模式”,并且不僅僅是消費和娛樂相關的行業,生活、學習、工作等等行業都是如此。

    網絡信息安全領域將更被重視。未來國家必然會加大對強網絡安全能力建設和投入及相關政策支持。

    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就如缺少詩詞的唐宋

    平臺經濟是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多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網約現象與虛擬現實,鏈接實體資源與虛擬市場,極大提升了社會效率、解放理念、共享資源、升級服務文明、縮短產業路徑、降低社會成本。

    按照古人五大發展理念:啟蒙學徒期、匠心期、師表期、圣賢期、無我期。當下互聯網與平臺經濟處于啟蒙階段向匠心階段過渡,野蠻生長與行業自律不匹配,高速發展與人文價值不同頻。

    平臺經濟不合理現象

    1、平臺無端獲取用戶隱私信息,如定位行蹤、生物特征數據、身份、特長、愛好、通訊錄、關系鏈、銀行卡、籍貫與居住地、征信記錄、資產、購物與習慣等信息;

    2、顛覆、重構、賦能、去中心化等極端創業思想對產業造成負面影響;

    3、聚眾違規辦學,輸出利己思想,誘導創業項目選邊站;

    4、線上流量大入口被壟斷,出現倒掛,傳統街邊流量成本開始低于線上流量。流量形成黑洞,新品牌難以浮出水面,只能出現依附下沉品牌,如淘品牌、抖音號、公眾號等;

    5、金融被認為頂級商業模型,平臺經濟企業紛紛入局,投機取巧之嫌;

    二、靈活用工下的行業現狀

    1、社交電商

    2021年開始,社交電商增長趨勢放緩,進入發展期,市場逐漸規范與成熟,更多人從粉絲和自媒體進行電商變現,呈現出多種模式并存發展的新格局,出現新個體經濟創業就業模式。

    “社區團購”出現降溫現象,國家對社區團購價格、壟斷、競爭、大數據殺熟等9方面做出限制,市場回歸理性,預計在2022年社區團購將進入新狀態,市場格局有望初步顯,未來可能出現區域化品牌。

    2、直播

    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為5.87億人,預計未來繼續保持持續增長態勢,2022年用戶規模將達到6.6億人。

    直播行業市場增長速度略顯放緩,但依舊跑贏整體電商行業。

    2021年抖音、快手等直播帶貨模式火熱,各大網紅、明星主播紛紛入場,成為當前最受歡迎的賣貨模式,工貓根據目前直播模式分析,未來的個人IP會逐漸被品牌IP所取代,品牌自播將會成為主流。

    3、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領域進入快速增長期,未來3年知識付費市場將持續上升。泛知識付費興起,眾多內容平臺擴寬內容邊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2021年知識付費行業總趨勢:

    1、垂直化,精細化,多樣化,品牌化

    2、技術賦能,全場景布局

    3、精細化:無論平臺還是單個IP,越聚焦在某一特定圈層,垂直度越高,越具有生命力

    4、原創內容作品更有價值!

    4、同城物流

    2021年同城物流服務的主要場景包括外賣、B2B零售、商超便利、生鮮宅配、C2C配送需求等。隨著用戶習慣被養成,從線上平臺進行生鮮和快消品類商品的購買,采用即時物流服務配送到家,出現即時需求常態化的新局面,2022年同城物流市場規模將保持10%增幅。

    5、網約車

    受宏觀經濟下行、行業整治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網約車行業的增速放緩。

    網約車在一線城市滲透率最高,達到了50.3%,在新一線城市滲透率排名第二,達到了20.3%,在二線及以下城市滲透率較低,不足10%,可以預見未來下沉市場將成為新的戰場。

    7月16日,滴滴因IPO與數據監管問題被7部委聯合審查,美團打車、高德出行、享道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萬順叫車等再次發力“圍剿”,依然難出現重新瓜分市場的新格局。

    6、眾工眾包

    出現透支農民工社會保障充當利潤的模式。被平臺變相外包,甚至多機構多頭簽約,出現維權難、無東家。

    7、在線教育

    2021年受“雙減”政策影響,預計我國教育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將下滑至2034億元,在線教育基本“團滅”,并且因不同類型教培機構之間的教學體系、課程體系以及師資培養體系等存在較大差距,轉型較為艱難。

    據統計,2021年7月進行求職的原教培從業者中,51.4%已為離職狀態,這一比例高于全平臺活躍求職者的平均水平(44.7%)。

    8、游戲電競

    游戲電競行業出現強勢性降溫,國家出臺《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服務的時間,針對游戲行業進行常態化高壓治理,陪玩等行業出現巨變,處于無限期下架狀態。

    2021新職業和熱門投資行業

    如今國貨潮興起,從服飾到美妝再到飲食,年入百萬的螺螄粉聞臭師橫空出世。同類型的崗位還有品酒師、酒店試睡員,旅行策劃師,盲盒設計師,爆款美食研發達人等等。

    2020年最熱門的投資行業是醫療健康,共有838筆投資、融資總額1745億元,占比19%;其次是新工業領域,有772起事件,占比18%;企業服務領域有695起投資事件,占比18%;這三大領域占據了新經濟領域投資事件的半壁江山。

    2021投資行業新趨勢

    1、三次產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2、制造業投資較快增長

    3、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基礎設施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略有回升

    4、民生領域投資穩定向好、民間投資增長較快

    2021總結與行業現狀

    1、失業率創三年來最低,就業基本穩定,前3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失業率為5.2%,外出務工勞動力18303萬人,同比增長2%,基本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

    2、創新動能不斷增強,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活躍,2021年直播帶貨、網絡購物快速發展帶動了相關從業人員增加,平臺經濟、靈活就業發展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就業選擇。

    3、國內外風險挑戰多,經濟轉型壓力顯現。

    4、國家加大對高科技產業領域投資和稅收優惠政策,互聯網行業稅收等優惠政策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