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虛擬偶像熱潮下的冷思考

    2021是元宇宙元年,相伴而生火起來的,還有虛擬偶像這個概念。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義,虛擬偶像是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制作而成,在互聯網上的虛擬場景進行各類活動,例如主播、歌手等。虛擬偶像是以商業、文化等具體需求制作培養的,其本身并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

    虛擬偶像時代的早期代表藤崎詩織

    虛擬偶像的叫法很多,如虛擬YouTuber、V-tuber、V-Singer、V-liver、V-up等,常見于YouTube、Bilibili、Twitch、Facebook等平臺。

    技術的發展是虛擬偶像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如3D建模技術、聲庫技術、全息成像技術等,使虛擬偶像在實現本身設定目標的同時,不僅可以通過專輯、MV、寫真集進行各種活動,還可以通過與粉絲的互動不斷進行演化和升級,豐富自己的內涵。

    近期,在資本市場中有多家傳媒和游戲公司紛紛宣布進軍元宇宙,并開發自身的虛擬IP。不難發現,在A股市場的傳媒游戲板塊當中,只要是涉足了IP衍生品設計研發生產、動漫、宣發、游戲、影視等領域的公司,都有可能在科技技術迭代下的產業趨勢大浪潮之下尋求爆發式增長的機會。

    只是這個過程一定是漫長又曲折的。伴隨著算力、算法、XR、通信與區塊鏈技術的螺旋式發展,元宇宙的底層技術仍舊需要長時間才能突破。如果我們要從真實的商業價值出發,不難發現虛擬IP存在不少掣肘:頭部IP的馬太效應會非常明顯,腰尾部IP破圈的難度異常巨大。同時目前國內虛擬偶像的培養和制作成本仍然相對較高,對團隊的商業化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01永久休眠的絆愛

    最近圈內的一件大事,是初代虛擬主播絆愛的離開。

    12月4日,誕生于日本的首個虛擬主播絆愛宣布,將在2022年2月26日的“hello, world 2022”演唱會結束后無限休眠,也就是說,在演唱會后,絆愛將離開虛擬主播這個行業。

    絆愛是世界上第一個虛擬主播,誕生于2016年,被粉絲稱為“虛擬主播の始皇帝”,在這幾年中,她收獲了不少榮譽:紐約訪日促進大使、2019年度日本人物、超300萬粉絲的Youtuber……絆愛給無數人帶去了快樂和感動。

    虛擬主播 絆愛

    虛擬YouTuber最早在日本發源。該名詞由2016年12月開始活動的絆愛首次使用,定義為“利用動態捕捉程序達成虛擬形象與真人結合的角色”或“由電腦圖形所繪制的插畫風格的人物YouTuber”。

    在當時,V-tuber由兩個部分組成:虛擬的人物(又稱“皮”)和操作者(又稱“中之人”或“魂”)。操作者可能是一整個團隊,包括程序設計、動作控制、配音員等等,也可能只有一個人。

    部分虛擬YouTuber會借助安置在頭部與肢體上的動作捕捉設備以及傳感器將人物動作展現到虛擬角色上,或者使用Live2D創建虛擬角色模型,借助網絡攝像頭以及FaceRig等軟件實現模型的動作,這樣虛擬人物看起來就更加真實,像具有了自我意識一樣。得益于這種實時運動捕捉的機制,虛擬YouTuber還可以在直播時與現實世界中的粉絲進行交流。

    為什么能夠收獲這么多粉絲的喜愛?互聯網是一道完美的屏障,虛擬YouTuber的真實年齡、容貌甚至性別都隱藏在立繪或模型之后。本質上虛擬主播像是給有趣的靈魂披上了好看的外衣,讓他們有機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他們就像是琵琶女,默默地展示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會被吸引過來。相比于傳統的主播,他們有一張更能被二次元受眾接受的臉和用于同人創作的形象;與固定的ACG角色相比,V-tuber又有著更多的互動性和立體性,能夠滿足粉絲與偶像互動的心理需要。目前涌現出的3D虛擬偶像就是之前在2D基礎上的延伸。

    絆愛曾經一度很好的契合了粉絲的需求,但隨著人氣的高漲,其IP運營團隊與絆愛中之人(魂)之間不斷產生各種糾葛,讓粉絲對IP運營團隊感到失望。同時這五年時間當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入,門檻的持續降低,越來越多的虛擬IP大量涌入,讓絆愛的先發優勢消磨殆盡。

    以中國為例,在技術的持續革新下,虛擬偶像的數量持續增加,僅2017年便誕生14位虛擬偶像。隨著TTS(Test-to-speech)模式下CeVIO等技術的持續進步,虛擬偶像的制作流程將更為便利,同時虛擬偶像的行為、聲音等更接近真人,虛擬偶像的發展也將隨之加快。

    我們從絆愛事件不難看出,此前人們普遍認為的“虛擬偶像具有參與性強、無負面信息、壽命長、周邊產業多等特點”其實在現實環境中并不絕對成立,這仍舊取決于行業背后運營團隊的操盤能力——既需感知市場需求,與上游的畫師、模型師等合作,創造出受大眾喜愛的虛擬IP,還要擁有穩定的持續輸出內容的能力,能為IP持續拉新和轉化,并在最后完成周邊衍生、文旅、游戲及廣告代言等的商業化。

    今年10月,憑借一條視頻火爆出圈的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被譽為是網絡上能夠看到的質量最高的虛擬人物之一,視頻中的虛擬人物幾乎可以做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憑借一條視頻三天吸粉超200萬。雖然其創始人謝多盛表示,在柳夜熙之后團隊一周內就收到了上千品牌方的邀約,其中包括了美妝護膚、食品日化以及互聯網公司,但該IP后續的商業合作效果仍舊需要一段時間通過銷售數據證明。

    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

    02虛擬主播的星辰大海

    虛擬主播的收入主要是來自各種贊助,也就是品牌代言、聯動、宣傳合作,和粉絲在直播間的打賞和禮物,也可以通過推出聯名手辦和舉辦演唱會等創造收益。目前比較多的是游戲開發商的贊助,游戲廠商通過建立虛擬偶像愛好者社群從公域流量中獲取用戶并增強其黏性,從而積淀形成私域流量。游戲廠商在群內可以一直促進用戶活躍,完成更多的轉化。

    粉絲的打賞就不用說了,誰沒為愛發過電呢(笑)?現在YouTube上最火的虛擬主播 Gawr Gura在直播時不僅能收到很多粉絲送的禮物,還開發了VIP訂閱頻道,會員能夠看到很多普通訂閱者看不到的內容。

    虛擬主播 GawrGura

    國外的虛擬主播發展比國內快,比我們成熟很多。國內的虛擬主播市場沒有什么影響力特別大的角色出現,但是近幾年已經有大量的虛擬主播注冊。

    在B站12周年慶上,CEO陳睿提到,在過去的一年里共有超過32000名虛擬主播在B站開播,同比增長40%,虛擬主播已經成為B站直播領域增長最快的品類。

    而作為國內虛擬主播活動的主要陣地B站,也正加大對新人虛擬主播的扶持。數據顯示,從2020年3月到今年5月,在平臺拉新活動及對新主播的補貼活動的刺激下,B站上小于10000粉絲的主播打賞收入占比逐漸增高,這說明在B站新入駐的虛擬主播很容易受到粉絲的關注,起步相對容易。

    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市場規模為34.6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2020年虛擬偶像帶動周邊市場規模為645.6億元,預計2021年為1074.9億元;并指出,虛擬偶像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但虛擬主播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共性的問題。

    商業化難。由于技術、資金,內容創作等一系列客觀存在的問題,早期的虛擬主播人物可能在建模、動捕技術方面有缺失,而粉絲的要求往往又很高,所以不能有效積累粉絲的主播就會失去機會,黯然離場。由于粉絲經濟是虛擬偶像最主要的變現手段,當頭部IP通過演出、周邊、授權等來獲取收益時,腰部及尾部的IP很可能會因為缺少穩定的粉絲群體,導致無法積累龐大的流量,商業化變現過程艱難。

    過度借鑒國外經驗。由于國內虛擬主播的受眾主要是較為核心的二次元愛好者,早期國內虛擬主播角色的擬定也略偏日化,因此就會引發一系列圍繞是否“借鑒”過日系虛擬主播的爭論。而在出道早期,全面借鑒日系虛擬主播的人設塑造和運營方式,也會為后期的本地化深度運營埋下隱患。

    出圈難。擺在中國虛擬主播市場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虛擬主播能夠輻射到的人群,目前只能局限于較為核心的二次元愛好者中,難以往泛次元、甚至大眾化的方向發展。二次元群體仍然是虛擬主播的主要消費者,但二次元文化始終只是市場的一小部分,非二次元群體無法理解她們對虛擬主播的追捧和喜愛,總是會有懷疑和不和諧的聲音出現。

    03資本潮涌

    最近搭載著元宇宙概念的東風,二級市場中的很多公司股價紛紛出現異動。由于“元宇宙”被譽為互聯網的終極形態,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能夠實現虛擬和現實的跨界融合。

    電影《頭號玩家》描述的元宇宙

    如光大證券測算,元宇宙2025年國內市場空間在3400至6400億元量級。其中,通過類比移動互聯網各部門,加總元宇宙各細分領域(社交、游戲、短視頻、在線視頻、電商、移動辦公)的方法,測算得到市場空間區間下限為3400億元。通過梅特卡夫定律對元宇宙網絡效應的估計,測算得市場空間為6400億元。

    由于元宇宙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因此相關概念股在短期內遭到游資爆炒。例如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的美盛文化連續5個交易日漲停,累計漲幅超過60%,這家公司主要涉足IP衍生品設計研發生產、動漫、宣發、游戲、影視等領域。

    另一家公司宣亞國際也在近幾個交易日連續漲停。由于公司股價在12月13日、12月14日連續2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30%,所以不得不在14日晚間發布股價異動公告,但15日當天股價仍舊開盤封死在漲停板上。

    公開資料顯示,宣亞國際與小仙燉已簽署合作協議,將在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指導下,依托自研“巨浪技術平臺”,聯合技術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新消費領域首個“企業元宇宙”樣板工程,實現一體化全數據反饋、多維度分析、全流程品控,更好地保障從源頭即可追溯和確保全生產過程達到高質量要求,助力小仙燉成為新消費領域的數字化新標桿。但公司同時也公告提示風險,元宇宙概念目前仍處早期階段,涉及到諸多領域及概念,很多相關技術仍然不成熟,對應的虛擬與現實層面的經濟體系仍然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驗證和實現,元宇宙概念的實現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A股市場中的“長視頻+內容制作”龍頭公司芒果超媒,也在近期探索搭建芒果元宇宙平臺,同時還推出了自己的虛擬數字人“瑤瑤”、“小漾”以及限量的NFT藏品。

    虛擬數字人瑤瑤

    近期連續漲停的風語筑表示,將以XR技術打造的場景接口進入元宇宙,探索虛擬人、3D渲染、數字孿生、元宇宙游戲等領域,這家公司是展覽展示行業的龍頭公司。

    同時騰訊和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場:騰訊以自有虛擬偶像進行網劇、電影和游戲的全鏈路開發;阿里巴巴以虛擬主播助力內容電商推廣。此外,行業內眾多優質的創業公司獲得投資界的重點關注,獲得天使輪、pre-A\A輪等不同輪次的投資,融資金額在百萬至千萬量級不等。例如擁有大量自有IP的潮玩龍頭公司泡泡瑪特,在近期領投動漫創作公司兩點十分,就被認為是將潮玩IP向動漫影視IP拓展的嘗試。

    結 語

    毋庸置疑,由于技術的推動,以及商業、文化等需求的不斷提升,虛擬偶像已經進入了發展期。伴隨著產業鏈的日益成熟,偶像文化的日趨大眾化和二次元文化的出圈,其潛在的商業價值有望進一步顯現。同時,在時代加速更迭、熱點交替的背景之下,2020年二次元用戶已經突破4億(艾瑞咨詢),這些人都有可能成為虛擬偶像的受眾。

    但問題在于,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世界中,仍舊是贏家通吃的世界,虛擬偶像的運營邏輯和商業價值仍舊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變,頭部的馬太效應會非常明顯,腰尾部IP破圈的難度異常巨大。同時目前國內虛擬偶像的培養和制作成本仍然相對較高,僅一支單曲從編曲到人物形象、舞臺設計就需要花費近200萬元,還不算后期的宣發和推廣成本,這對團隊的商業化能力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來咖智庫”(ID:laikazk),作者:柴犬彩虹,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