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明知在浪費時間,卻懶得做出改變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作家李尚龍說:“在大城市里,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好了,你開始廢了。”本文作者反思了自己浪費時間的行為,試圖找出避免浪費時間的解決方法,本文來自編譯。
我在reddit、hacker news、twitter、feedly、coinbase、robinhood、電子郵件等方面花了太多時間。我想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國際象棋、數字繪畫、副業、閱讀、電子游戲、鍛煉、冥想等。這已經是多年來困擾我的一個問題。
這篇文章整理自我的個人筆記,所以請原諒可能缺乏結構;我沒有試圖將這些雜亂無章的想法扭曲成一種完整的敘述。
賦予意義
有些人可能會反對我上面列出的 “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電子游戲。為什么玩讓人上癮的《英雄聯盟手游》(Wild Rift)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是通過什么來判斷花10分鐘來玩游戲是明智的?技能上的進步?當下的享受?創造大于消費?加強社交關系?為更大的事業做貢獻?但問題是,我可以對比兩個活動,并把它們放在彼此的關系中。學習國際象棋比玩《英雄聯盟手游》更有意義,玩《英雄聯盟手游》比閱讀hacker news的文章更有意義,閱讀hacker news的文章比閱讀評論更有意義。
本文的重點不是探討哪件事更有意義。關鍵在于,這是我想過的一個潛在原因,比如 “也許我并不真的相信學習國際象棋,比閱讀逛編程論壇更有價值,畢竟擅長國際象棋的意義何在?”,但現實中我認為這最多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
有些時候,一些任務似乎非常重要,以至于它能夠蓋過那些浪費時間的App。當我覺得去參加Hack Reactor(編程培訓機構),覺得迫切需要找一份工作,這樣我就不用回南加州大學了,我沒有浪費空閑時間。當我試圖和幾個朋友一起創建一個創業公司時,我沒有遇到任何浪費時間的問題,我很少浪費時間。但進入這些模式似乎并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我想在余生中選擇國際象棋而不是Reddit,但這并不是因為學習國際象棋比逛reddit更有意義。
缺少更有意義的活動
有一段時間,我浪費時間的部分原因,是我沒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除了工作,我唯一的愛好是閱讀,所以如果我看書看累了,我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空虛。這已不再是一個問題,現在我已經有可以利用我的時間的方式。因此,我認為缺少更有意義的活動是一種失敗的模式,會導致同樣的時間浪費,但目前這不是我遇到的問題。
頂層貨架理論
該理論認為,只要你能獲得更多能夠立即滿足的東西,與其他的東西相比就會顯得更糟糕。例如,如果你可以選擇吃藍鈴牌荷蘭巧克力冰激凌,那么吃一些漿果相比之下似乎更糟糕;你會不由自主地進行這種比較。如果沒有藍貝爾荷蘭巧克力冰激凌可吃,那么你也可以享受吃漿果。
第一次讀到這個理論時,感覺很有道理。然而,這并不符合我的經驗,我已經到了可以輕松選擇健康食物的階段,我不再吃冰激凌了,但我對零食有一個排名,其中漿果在 “頂層”。因此,如果有漿果,我一般會吃漿果而不是其他零食,但并不絕對,吃豆子時,我不會想到我可以選擇吃漿果。
我認為,頂層貨架理論不適用于你不滿意的選項,回到浪費時間而不是選擇吃什么食物的問題上,唯一的問題并不是Twitter和Reddit的誘惑是不可抗拒的,并不是說如果它們不存在,我就會以最佳的方式利用時間。這可能導致了這個問題,一個更普遍的問題,即我有一種容易滿足的傾向,我發現很難抵制。如果我消除了Reddit/Twitter,我就會開始看YouTube視頻或閱讀垃圾小說。這是一個梯度,即使我可以神奇地在行為周圍設置一些嚴格的界限,我也會被那些剛剛進入界限邊緣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我最終會去處理我的vim配置,而不是真正做我的副業。
垃圾食品和垃圾時間
你可以把浪費時間和吃垃圾食品相提并論。與我的時間習慣相比,我的飲食習慣是毫無瑕疵的。在 “我希望我吃什么”和 “我吃什么”之間沒有任何脫節。我讀了一本關于腸道健康的書,從每天吃牛排變成了全食物、植物性飲食。最近我又讀了一本關于植物性食物的書,用粗糧取代了我所有的精制谷物。我現在會毫不猶豫地拿起糙米而不是白米,盡管我知道我更喜歡白米的味道。
總的來說,這感覺是一個身份認同問題。關心我自己的健康是我身份認同的一個非常強烈的部分。以不健康的方式進食會讓我感覺不對勁,背叛了自己的一個核心部分。
那么,在浪費時間方面,這看起來像什么呢?如果我在花時間方面和在吃方面做的一樣出色?我將強烈地認同自己為一個不浪費自己時間的人,以至于我甚至不會想到上reddit,就像我去廚房時不會想到喝我女朋友的健怡可樂一樣。如果我確實發現自己在浪費時間,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戒掉,就像我一知道白米缺少糙米的大部分營養成分就可以把它減掉一樣。
問題是我不知道如何彌補這一差距,但我已經嘗試過了。
嘗試:屏幕時間
當屏幕時間限制功能出現時,我對一些App設置了一些合理的時間限制。我試過很多次這種方法,它具有 “新todo app效應”,在一段時間內有效,因為我對新系統感到興奮,但最終沒有改變我的行為。有的時候,我已經筋疲力盡,或者在等待什么,或者有合理的理由要使用一個屏幕時間App,我就會點 “再等15分鐘”。每次發生這種情況,都會削弱彈出該提醒窗口的力度,直到最后點擊 “再等15分鐘”幾乎成為一種條件反射。在這一點上,它可能仍然聊勝于無,但也強不了多少。
嘗試:屏幕時間,扔掉鑰匙版
有一次,我設定了一些嚴格的屏幕時間限制,然后把鑰匙給了我的室友。我不能再要求延長15分鐘,因為我沒有鑰匙。嚴格來說,這個辦法很有效。我花在Reddit、hacker news和Twitter上的時間少了很多。但我腦海中告訴我尋求即時快樂的聲音并沒有改變,所以我發現自己在看有趣的YouTube頻道,玩愚蠢的手機游戲等等。此外,在等待代碼編譯的過程中,我也不能幸免,無法抗拒在筆記本電腦上刷reddit和twitter的誘惑。
成功的故事:拼圖風暴
最近有一兩個月我成功了。我設法遠離了twitter和reddit,以至于它們不再是個問題。我研究國際象棋很長時間了,發現了國際象棋的一個新模式:拼圖風暴(puzzle storm)。這是一個計時模式,你在大約3分鐘內解決盡可能多的棋局。很有趣,而且與我正在學習的技能相吻合,所以最終我的潛意識決定,選擇用這種方式度過空閑時間,這是一次僥幸,所以我不認為這是通往普遍解決方案的道路。
正念
我一直在重新拾起冥想,感覺里面可能有好處。一開始,你經常會完全忘記呼吸,但隨著你冥想的次數越來越多,不會到完全忘記呼吸的程度。你要訓練自己認識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在你進入 “完全忘記關注呼吸 ”階段之前阻止自己。冥想中的心神游離,似乎與我在日常工作中的注意力游離有一定關系。不被干擾所引誘,而是認識到這種牽引,并將注意力帶回手頭的工作。如果我真的能做到這一點,我就能消除某類浪費時間的行為。
這種情況還沒有真正發生,只是在某種不明確的方式下感覺很相似,被拉到reddit的感覺和被分散注意力專注于呼吸的感覺很相似。
動力迸發
偶爾我會被一些東西點激發,通常是一本書,但有時是一個YouTube視頻,讓我能得到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所需的動力。例如,我讀了《藝術的戰爭》,有幾個星期我把爭奪我的注意力看成是一種戰爭,書中灌輸給我的豪邁心態足以贏得一些戰斗。但這更像是一個在SAD飲食中的人,每隔幾周就讀一次流行的飲食書籍,在激勵中度過一個星期,然后又到崩潰的邊緣。這種打雞血的方法很有幫助,我已經在這樣的動力浪潮中完成了幾個副業,但這只是一種短效的創可貼。
注意力持續時間
盡管網上有很多關于社交媒體如何侵蝕我們的注意力的恐懼言論,但我在實踐中并沒有看到這種影響。在我需要或想要的時候,我仍然可以一整天都專注于一些事情。當我的國際象棋水平接近1800ELO(國際象棋等級分)時,我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學習。當威爾·懷特的新書《死神》問世時,我在一天之內就讀完了,期間可能從打開過twitter或reddit。
缺少證據
我想,如果我看到一些關于twitter、reddit等如何影響我的健康和精神的真正有說服力的研究,就能更容易避免它們。再回到食物的比喻上,在看到一些研究后,我很容易避免乳制品和紅肉。不幸的是,對于浪費時間,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論據是 “瀏覽那么多垃圾,對你沒有好處”,這與 “主要食用素食的人群的癌癥發病率降低40%”這樣的激勵因素不一樣。
我自己時間的價值
浪費大量的時間似乎表明,在某種程度上,我不太重視這些時間。這似乎很瘋狂,我自稱我的時間價值比大多數人的都高。但證據似乎就在我的屏幕時間記錄中,每周都有,它顯示:“這就是你對時間的重視程度”,“你每天浪費了三個半小時,完全沒有價值”。也許如果我更珍惜我的時間,就會更不傾向于去刷reddit,刷twitter,以及在youtube上看視頻。當然,如果我知道生命只剩下幾周的時間,我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浪費時間。
如果錯誤地評價我的時間是個問題,我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Memento mori(記住你終有一死)是對自己的死亡進行反思的做法,特別是反思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也許進行這種練習會有助于突出我有多少時間,來做對我真正重要的事情,感恩練習也許也有用,我還沒有探索過這些,但打算去做。
譯者:蒂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