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兩種治療拖延癥的方法,總有一種適合你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拖延。有時候,我們也知道拖延并不是一件好事,并想通過一些措施來改變。然而,有些人可能在嘗試了許多方法過后,仍然難以解決拖延問題。這篇文章來自編譯,作者在文章提出了兩種治療拖延癥的方法,并建議你在真正做到自我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應用這兩種方法。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Brett Jordan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都經歷過拖延癥。它就像小偷一樣,盜走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最后令人深感無能和悲觀。

    不過,就拖延癥的治療而言,我們似乎都得到過朋友、家人、伴侶和同事提供的無數建議。

    也許,你應該多閱讀這篇來自《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趣味短文。

    也許,你應該提高睡眠的質量。

    也許,你應該從五開始倒數,讓自己立即行動起來!

    事實上,所有關于治療拖延癥的方法建議,通常都可以歸為兩種基本類型。盡管有時候這些建議都能奏效,但實際上并不存在治療拖延癥的“一碼通用”方法。

    然而,如果你能夠認清自己的個性傾向,你可以選擇在什么時候通過哪種方法來針對性地解決你的拖延癥問題。

    解決拖延問題的兩種基本方法

    我發現,我所了解的關于解決拖延問題的建議,大體可以歸于以下兩類。在日常生活中,我覺得這些方法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吸引力。至于到底哪種方法對我有效,我認為,具體還取決于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態。

    青蛙優先法

    第一種方法來自布萊恩·崔西(Brian Tracy)的著作《吃掉那只青蛙》(Eat That Frog),具體的名字來源于人們誤認為可能是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的那句名言:“如果你必須吃一只青蛙,那么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最好是吃掉它。如果你必須吃兩只青蛙,那么最好先吃大的那只。”

    譯者注:在西方文化中,青蛙往往代表著臟亂、讓人討厭的東西。因此,它代指的是你必須做卻實在不想做、并且很可能會一直拖延下去的那件事。

    這個方法很簡單:無論如何,優先解決最艱巨、最可怕的事情。這是你最想拖延完成的事情,或者讓你難以開展的事情。解決這件事情之后,你會感覺更加良好,富有成效,當天的其他事情也會變得更加簡單。

    然而,如果你沒有優先解決大青蛙,當天在解決其他可能會讓你有點不開心或者稍微有點可怕的事情時,你的腦海里就一直會惦記著那只還沒處理的大青蛙。如果你屬于拖延成性的人,那你就非常明白這種感覺。

    青蛙推后法

    與“青蛙優先法”相反的方法,就是“青蛙推后法”。比起優先完成最艱巨、最可怕的事情,不如完成一些愉快的事情之后再做這些事情。

    我了解到,這個方法實際上還與多動癥(ADHD)與效率的研究背景有關。我本人也患有多動癥,因此,我發現這個方法也非常有吸引力。

    你只需完成一系列你需要完成的任務,但比起“活青蛙”任務,你更想完成其他簡單的任務。不斷完成這些簡單任務,有助于產生動力和信心。對于多動癥患者而言,這就形成了一種多巴胺回路。為了進一步獲得動力和信心,我們就相對不會那么容易放棄艱難的任務。

    有了動力,你就愿意去做那些通常會選擇回避的艱難任務,或許可能還會獲得更快的進展。總之,挑選一些簡單的任務,并快速、連續地完成即可。隨后,你就更容易去做那些通常會避免的最艱巨、最可怕的任務。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Beth Macdonald

    哪種方法適合你?

    對多數人而言,兩種方法可能都適用。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不想承認的是,大多數人在周一早上八點和周五下午四點的狀態都是非常不同的。我們健康飲食、積極鍛煉及按計劃完成任務清單的一周與吃披薩和刷劇的一周也是非常不同的。

    總之,我們也無法做到一成不變。我們的精力和心態變化往往取決于不同因素,而我們也需要相應地調整治療拖延的方式。

    我認為,“青蛙優先法”適用于你覺得能較好控制自我的情況。在你擁有充足的睡眠,心態良好平和的時候,這一方法往往會更有效。而在你覺得忙碌、倉促,卻仍然樂觀地認為可以很好掌控局面的時候,這一方法也能奏效。

    此外,我認為在與教練和導師溝通時,這一方法也會有效。當你清楚了解需要優先解決的事情時,你就有更加清晰明確的行動方案。

    相比之下,“青蛙推后法”則更適用于你信心不足、逃避工作的情況,也可能最適用于在你工作效率低下、不清楚相關工作重點的情況。

    如果你性格內斂,“青蛙推后法”可能有助于讓你從一整天(甚至持續多天的)繁忙的社交工作中恢復過來。如果你像我一樣,性格外向,那么這一方法可能更適用于當你埋頭獨自工作、無法保持注意力的情況。

    不過,要真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你需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脾氣,了解自己的極限。了解自己精力的起伏,了解哪種工作會更容易消耗你的精力,哪些工作又更容易讓你重拾動力。

    被尊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的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因命名當今我們多數人熟知的“知識工作”而成名。大多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了解工作本質的過程,以便我們能夠更好地完成工作。

    不過,德魯克提出的“知識工作”這一概念,還有容易被忽視的另外一面。要做到擅長于知識工作,它還包括真正了解自我。從長遠來看,無法做到這一點,無論你嘗試任何治療拖延癥的方法,最終都可能難以成功。

    譯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