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難」送外賣
首條常規化無人機配送航線預計明年上半年在上海開通試運營,目前已經開始內測。
籌劃了近半年,美團在上海的無人機配送項目有了新進展,這也是繼深圳之后,美團無人機配送項目的第二個試點城市。
美團官方數據顯示,美團已經在深圳4個商圈開通了8條無人機航線,配送量超15000單。另一個半年前的數據是,截止2021年6月,美團無人機已經完成超20萬架次飛行測試,配送真實訂單超2500單。
無人機已經悄悄在一線城市里送起了外賣,不過,這一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簡單。
01美團的“外賣小哥”焦慮
2013年,當時正在尋找新業務增長點的美團創新事業部注意到了自校園興起的外賣生意,并在這年9月正式立項了美團外賣。
早期的外賣平臺很古老,也沒有現在這么方便,有用戶下單時,需要再由專職的客服人員通知商家接單,然后才會由外賣小哥將商家打包好的外賣送到用戶手上。
這樣的外賣平臺談不上什么數字化,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發展下來,外賣行業不僅需要大量的外賣小哥送外賣,還需要一大批客服人員來做業務支撐,高額的人力成本將會影響外賣業務進一步規模化擴張。
好在后來餓了么通過平臺化的外賣系統和APP,精簡掉了中間作為“傳話筒”的客服人員,也就有了現在“手機APP下單-餐廳接單出餐-外賣小哥取餐-送到用戶手中”的業務流程。
就這樣,經過幾年的發展,外賣行業如今已是萬億規模,從美團2020年財報數據來看,美團2020年全年餐飲外賣交易量達101億筆,全年交易額為4889億元。
與此同時,在美團這一年財報中,另外一組數據同樣備受關注:
2020年,在美團上獲得收入的騎手超過470萬人,美團用在餐飲外賣騎手上的成本為486.9億元,占總成本的41%,成為公司最大開支項。
這一年,外賣在整個餐飲行業滲透率只有14%,仍在快速增長的外賣行業需要更多外賣小哥。然而,前期吃到制造業轉型、工廠工人職業轉型人口紅利的外賣行業,如果業務規模再翻一番的話,即使不考慮人員管理問題,僅僅是從勞動力獲取上來看,美團也很難再在人口紅利大不如前的國內市場找到另外400萬外賣小哥。
這時,美團們的用工焦慮開始浮出水面。
要想破除這次的增長魔咒,就必須再進行一次業務流程優化,這次,將被優化掉的是外賣小哥。
02騰訊再給4個億
當年,餓了么通過平臺化的外賣系統和APP優化掉了外賣業務中訂單處理的人力成本,這次,又該如何優化末端配送環節中的人力成本呢?
從現在美團、餓了么的戰略布局來看,無人配送已經成為這輪流程優化的關鍵。
實際上,整個物流配送行業對無人配送早有執念。2016年,京東X事業部、餓了么π事業部、美團W項目組相繼成立,三家公司在這一年分別立項的三個業務,目標都指向了無人車、無人機在內的無人配送技術。
后來,美團W項目組在2017年12月正式更名為無人配送事業部,由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出任總經理,第二年,王興又將從高通離職回國創業做消費無人機的大學同學毛一年拉來入伙,專門負責無人機業務。
由此也就有了現在美團無人配送事業部的基本架構。
在之后幾年里,美團并沒有急著將無人機放上天去送外賣,要想用無人機送外賣,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在這之前,美團還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是安全問題。在城市復雜環境用無人機開展配送業務,首當其沖的就是安全問題,近幾年有關無人機事故的新聞屢見不鮮,城市環境又存在飛行環境復雜、干擾因素眾多、存在人為破壞可能等諸多不確定因素,而城市無人配送對穩定性要求又極高,這也造成無人機在監管層面一直很嚴。
毛一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我們現在用的是六旋翼無人機,針對這類無人機,我們研發了一項技術,這項技術可以保證如果有一個螺旋槳停止工作時,無人機會自動識別并調整為四個螺旋槳工作,從而保證無人機即使無法按時送達,也可以平穩降落下來。”
另外,毛一年還透露,美團現在還在研究用在無人機上的降落傘,“這將使我們的無人機未來對地面交通造成的風險可以降到百萬分之一這樣的量級。”
其次是監管問題。眾所周知,國內一二線城市大部分地區都是無人機禁飛區,工信部、交通部、民航局也在近年來陸續出臺了多項監管政策,例如交通部辦公廳2017年就曾發布《關于加強交通運輸領域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利用無人機開展試點配送業務,還需要按照《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等規定進行空域申請和報備,據鋅產業了解,即使已經申請的航線,仍需要進行三級報備:飛行前一天報備、當天飛行前報備、當天飛行結束報備。
最后是成本問題,至少在目前來看,無人機配送成本仍然要比外賣小哥配送成本高不少。
今年4月,美團發布公告稱,擬尋求以配售和可換股債券方式融資100億美元,這成為美團自2018年IPO以來首次大規模融資,而在這輪融資中,原本就是美團最大股東的騰訊又拿出了4億美元。
據美團官方表示,這輪融資的用途正是無人車、無人機等技術的研發。
美團在成立無人配送事業部后的三年里,雖然旗下無人機在各類展會上多次露面,其產品卻一直處于研發、試飛狀態,直到今年年初,美團才陸續在深圳4個商圈開通了8條無人機航線,面向真實用戶進行訂單配送。
今年7月,在WAIC 2021上,美團正式對外發布了無人機配送方案,并與上海金山區確立了合作關系。據悉,美團與上海金山區的合作將從金山工業園向金山區城區進行擴展。
據央視財經報道,此次使用的無人機配送半徑為2公里,飛行高度在60m-70m,載重為2.5公斤以下,外賣配送時間控制在17分鐘左右。
03無人機送外賣,總共分幾步?
無人機送外賣是對配送流程的一次優化,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外賣行業未來的規模有多大。
不過,無人機送外賣的實際流程和大多數人想象中的多少有些不同。
在美團現在試運營的無人機送外賣模式中,整個配送流程基本上可以分為四步:
取餐員取餐并裝箱;
取餐員將外賣送到“機場”裝機;
無人機飛往用戶取餐點附近的“機場”;
用戶自行從取餐柜掃碼取餐。
可以看到,原來的外賣小哥在這一流程中并沒有被徹底替代,而是換了個身份,變成了“取餐員”,負責取餐并裝機。整個配送流程看上去也并沒有簡化,反而變得復雜了不少,甚至需要用戶親自下樓從取餐柜掃碼取餐。
如果不考慮用戶下樓取餐時間的話,整個配送流程倒是從之前的30分鐘(外賣小哥配送)縮短到了17分鐘左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認為外賣小哥的代步工具從原來的電動車換成了無人機。
理論上,這樣看似更復雜的“人機協作”模式未來有可能極大地提升配送效率,未來的“外賣小哥”主要工作也將從騎著電動車「穿城走巷」變成「打包裝箱」,未來大部分“外賣小哥”的用工缺口也將轉化為機器人用工缺口。
不過,由于安全、監管、成本,以及技術上尚且存在的一些問題,無人機送外賣仍難以在近幾年真正實現規模化運營,美團的目標也只是“2022年在上海開三五條航線,覆蓋三五個社區。”
至于規模化應用,還要再等5-10年。
即使到那時,無人機主要配送的仍是對時效性要求更高的“咖啡、蛋糕、冰淇淋”,以及夜間藥品配送。
真正的無人機送外賣,仍是一個遙遠的事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鋅產業”(ID:xinchanye2021),作者:金旺,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