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山寨工廠“分食”玲娜貝兒

    迪士尼再次用一只小狐貍證實了自己的造星能力。

    據相關媒體統計,9月29日出道至今,玲娜貝兒登上微博熱搜的次數高達27次,幾乎每隔一天上榜一次,超話也聚集了3萬多的“媽粉”,熱度堪比一線女明星。

    然而一邊是與日俱增的流量,另一邊是缺貨、缺貨、缺貨……一位代購表示,“從發售第二天開始斷貨,第二天賣出少量余貨后,貝兒的周邊一直缺貨到了現在”。而在某網購社區平臺上,原價219元的玲娜貝兒公仔在10月28日已經被炒至1399元,當天成交量達到59次。

    玲娜貝兒在國內爆火,作為同時為玲娜貝兒和星黛露代工的德林國際集團自然笑開了嘴,但比其更開心的,或許是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山寨工廠們。

    1 山寨總比正品多

    或許迪士尼也沒有想到這只沒有任何故事原型的、乍一看“平平無奇”的小狐貍,能在國內市場引起如此大的反響。畢竟,早些年迪士尼推出達菲小熊時,如果不是被日本迪士尼悄悄帶火了,此后根本不會有達菲家族,以及達菲家族的新成員玲娜貝兒。如今,迪士尼再次面臨嚴重的備貨不足問題。

    自從9月29日正式出道后,玲娜貝兒系列周邊已經從迪士尼世界商店消失了快兩個月。與此同時,補貨的消息倒是滿天飛,有一位粉絲聽說10月29日會有補貨,早晨8點趕在上班前前往迪士尼世界商店排隊,最終也沒買到心心念念的玩偶。

    迪士尼備貨不足,讓黃牛和假貨“橫行”。

    一位迪士尼內部工作人員告訴媒體,黃牛會多人成行,同時排隊掃貨。在他們的推動下,S款玲娜貝兒從原價219元炒到500多元,其他周邊如原價359元的雙肩包、369元的大臉包、99元的掛件也賣到了500元左右,連99元的發繩都炒到200多元。

    但即使從黃牛手里拿貨,也不見得是真的。玲娜貝兒發售之后,國內山寨工廠的速度遠比迪士尼代工廠快得多,短短一個月內,市場已經出現了各種升級的假貨版本。他們一面向電商平臺輸送,一面又對接黃牛。

    打開一些電商批發網站,可以看到,打版玲娜貝兒玩偶的賣家不計其數,售價低至30-60元/個不等,而工廠多在海鹽、揚州、深圳、廣州等地,其中不少店鋪的月銷量可達數千。而在淘寶、京東、拼多多上,搜索玲娜貝兒,定價不同的玩偶也比比皆是,不過從消費者評價可看,多是“祖國版”的玲娜貝兒,且質量差強人意。

    但即使如此,也不妨礙玲娜貝兒玩偶受追捧。一位毛絨玩具批發商稱,“玲娜貝兒是店鋪唯一需要預定的款式,每個客戶的批發數量都超過100只,單單10月份回購的訂單就超過50%”。

    不少代購從批發商那里批發玩偶,卻對外以正品的價格賣給消費者,消費者以為自己買的是正品,實際上到手的仍是假貨。一位用戶在小紅書上吐槽,現在國內“山寨”水平越來越高,自己買的好幾個玲娜貝兒玩偶,沒想到都是假的。

    我們看到,社交平臺近來涌現出很多鑒定玲娜貝兒真假的內容,消費者紛紛關注,足見假貨泛濫之嚴重。

    2 全球娛樂帝國啃不動的“硬骨頭”

    在迪士尼樂園的商業模式中,游客入園后的“二次消費”非常高,根據2017年財經網的報道,上海迪士尼樂園的二次消費收入幾乎和門票收入持平,其中,購買紀念品周邊的支出占到了游客整體支出的第二位。換句話說,星黛露、玲娜貝兒等玩偶的爆火,給上海迪士尼貢獻了不少營收。

    但相對于東京迪士尼度假區,我國迪士尼紀念品周邊消費仍然較低。

    財報顯示,東京迪士尼景點及演出秀門票收入為1531.21億日元(13.9億美元),同比增長8.4%,商品、餐飲、酒店等二次消費消費總和為2465.2億日元(22.4億美元),門票與二次消費收入比例分別為38%和62%。其中,商品銷售的收入增速最高,為13.4%。

    一方面,上海迪士尼的游客大多來自全國各地,而東京迪士尼65%的游客來自東京大都市區域,兩者的消費水平存在差異;另一方面,很顯然,我國紀念品周邊消費更大的市場,潛藏在根深蒂固的山寨產業鏈中。

    玲娜貝兒就是一個最直觀的例子,迪士尼兩個月的斷貨期,讓很多商家爭相搶奪山寨工廠的排期,大量“祖國版”玲娜貝兒流入市場。

    一家位于深圳的工廠工作人員直白地表示,“(我們)除了沒有吊牌,產品什么問題都沒有”。

    山寨產品強勢擠壓正版產品的生存空間,這是國內IP衍生品產業銷售的畸形現狀。長期以來,國內原創IP方面的稀缺,致使海外知名IP占據主流,而在國內,想獲取這些海外IP授權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正版的匱乏,使得淘寶等渠道售賣的山寨周邊充當了紓解需求的角色,日益形成一條龐大且穩固的產業鏈。

    在這條產業鏈上,一個關鍵性問題在于山寨周邊因為價格低、容易賣,反而利潤率遠遠高于正版。一位業內人士稱,沒有正版授權的山寨小作坊往往有著高達50%以上的利潤率,正版廠商難以比擬。

    早在2016年,根據全球特許授權商品聯合會的報告顯示,全球特許授權商品的銷售額達到2629億美元,而同年有報告顯示,國內的動漫IP衍生品市場規模為450億人民幣,尚不足90億美元。

    如今,雖然國產動漫崛起,可原創IP產出上的劣勢并沒有改變,這致使衍生品等內容后市場從源頭上就缺乏原生動力。而且下游的玩具工廠或經銷商都賺得盆滿缽滿,不會想著要改變現狀,往上走。就像這次玲娜貝兒爆火,他們想的是趁著斷貨期加緊趕工,因為知道一旦迪士尼商店常規款能夠隨時買入,山寨版收割粉絲的價值就會大大縮水。

    3 迪士尼的IP,山寨廠的金礦?

    在整個玩具市場,我國早已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國和出口國,可在玩具產業鏈上,全球最大玩具生產國和出口國并沒有帶來較強的話語權。因為玩具巨頭牢牢把握了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將制造端交給其他企業,我國玩具企業正是集中在制造端。主要以OEM、 ODM 為主,為國外知名玩具品牌生產加工玩具。

    尤其是廣東,廣東具有全世界最完善的玩具產業鏈,其中澄海街頭,幾乎每個街角都有至少一家玩具廠或者家庭作坊。

    當然,除了為玩具巨頭代工的玩具廠,更多分散的、小型的玩具廠是以生產山寨產品生存。就以毛絨玩具為例,當一個動漫形象或角色爆火后,電商渠道上很快就涌現出這個角色的玩偶或公仔,這些山寨工廠趕工的速度遠比代工廠快得多。

    2018年,小豬佩奇商標及著作權權利人—娛樂壹英國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級總監,曾對媒體控訴,“根據侵權銷售的絕對數量,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僅在中國,我們已經損失了數千萬美元”。

    不過,迪士尼的IP才是大多數山寨工廠生產毛絨玩具時偏愛的形象。根據《2020天貓“雙11”IP電商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11月1日-11日的天貓行業數據表示,在IP電商銷售指數TOP20中迪士尼占據了6個席位,分別是排名第1的米奇、第8的唐老鴨、第9的冰雪奇緣、第17的白雪公主、第18的蜘蛛俠和第19的小熊維 尼。

    從這張圖片也可以看到一個尷尬的事實,IP電商銷售指數TOP20中,僅有“小豬班納”是唯一一個國產IP。

    迪士尼龐大的IP儲存庫,讓其每年的授權收入長期占據全球品牌授權商的榜首,而它持續不斷的IP創新能力,卻也讓山寨工廠及其背后山寨產業鏈繼續壯大,進而侵蝕正版產品的市場。有時,他們甚至比巨頭的玩具代工廠更具抗風險能力。

    2020年,廣東玩具行業曾一度近乎“全軍覆沒”,先是原美泰核心供應商觀瀾寶德宣布破產,而后孩之寶供應商泛達玩具廠老板失聯,旭科、廣達等不少玩具廠也難以為繼。過于依賴海外玩具巨頭的訂單,讓這些大型玩具廠商在疫情中瞬間失去了支柱,相反,面向國內消費者的中小玩具廠受到的沖擊較小。

    而且疫情期間,迪士尼樂園暫停營業,想要購買迪士尼玩偶的消費者不得不把目光轉向了其他渠道。像星黛露,從去年開始,假貨盜版便已層出不窮。

    消費理念、消費水平、版權意識…我國山寨產品橫行,有著特殊的產業環境和背景,這意味著山寨玩具在我國注定不會消失,但山寨產業越繁榮,我國IP衍生品市場要想打通全產業鏈就越發困難。伴隨著玲娜貝兒爆火產生的亂象,或許值得深思。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道總有理”(ID:daotmt),作者:道總,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