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漲粉千萬,誰在追“探店”的風口?
手拿單反,嘴里念叨著一通臺詞,偶爾也拿出腳本看看,最后將單反架在桌上,對準美食,一頓埋頭享用。
在網紅店里,探店博主越來越多了。美食探店博主張睿告訴連線Insight,每次到美食店拍攝,總會遇到幾個同行,有時還能兩家合作拍個創意視頻。感覺這一行越來越“卷”了。“不是有一句話是,上海杭州十個人里面九個都是網紅,換成探店博主也適用。”
自從公司轉型短視頻探店后,張睿忙得不可開交。上周,她一共探了5家店,每天不僅要外出拍攝,回來還要和剪輯一起對視頻,經常為了按時推送加班到晚上11點,“從來沒這么忙過。”
張睿的公司有一張探店排期表,團隊只有4個人,但是他們要探的店已經排到了年末。之前也經歷過公司沒有主播能探店、沒有商家愿意合作的階段,但今年以來,業務突然就發展得順利起來了。
探店并不是新鮮的事物。早在微信公眾號引領的圖文時期,探店便是熱門內容之一。但是近兩年,探店博主、公司正在轉型短視頻,各個平臺上的探店內容迎來了井噴,千萬級別的短視頻探店博主產生,短時間實現財富躍升的故事并不罕見。
這離不開平臺之手的推動。抖音和快手從2020年開始進入本地生活領域,探店短視頻自然是發力重點,直到今年也在持續推出扶持活動、針對探店進行功能更新。除了短視頻平臺,小紅書、大眾點評本就將探店作為重要的社區內容構成,隨著兩者發力短視頻后,探店類短視頻、博主數量也迅速增長。
平臺對探店內容的追捧和重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博主加入,線下商家也為了促進客流量和銷售額而蜂擁而上。
不少人將其視為下一個熱潮與風口,甚至期待其比肩直播電商。繁榮的表象之下,博主、商家、平臺能否找到“前景”?
01探店生意成新風口?
就像直播電商時代推動了一代主播崛起,在抖快、小紅書等平臺打造本地生活生態的過程中,探店博主也在趕赴風口。
探店作為一種垂直內容存在已久,早在微信公眾號興起的時代,全國各地一波本地生活娛樂賬號誕生時,探店便成為了它們主要的變現手段。
2019年,張睿入職一家杭州本地生活公眾號,每天的工作便是聯系各個品牌,邀約成功便安排排期,帶著攝影師到店采寫。
不久后,她目睹了這家公司的轉型之路——從微信公眾號遷移到抖音、淘寶直播等渠道,主要內容還是探店,但內容形式不再是圖文,而是短視頻。
擅長于編輯圖文的“編輯們”不再吃香,公司開始擴招“能上鏡、會說話”的探店型編輯,也開始和外部的探店博主合作。張睿說,這次轉型“公司成本并沒有增加多少,但是業績明顯提升了。”
過去兩年,轉戰短視頻探店的公司、博主也不在少數。如今的頭部美食探店博主密子君,其實早在3年前就因“16分20秒吃完10桶火雞面”走紅,當時美食領域的吃播視頻更火爆。
自2018年開始,密子君不僅在各平臺賬號中淡化“大胃王”的標簽,也專門成立團隊、推出不同類型的美食類視頻。如今瀏覽密子君各個平臺的視頻賬號,絕大部分的視頻,都以探店內容為主。
密子君的小紅書和抖音首頁
“探店”的熱潮突然再次來臨,主要是抖快、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平臺開始一窩蜂地發力本地生活領域。
2020年,抖音、快手開始吹響本地生活號角,探店垂直內容成為發展重點。早期,平臺主要通過推出扶持活動,比如抖音曾推出“生意吆喝大賽”、“抖音心動餐廳”等,鼓勵達人拍攝探店視頻。
在內容池有了一定積淀后,抖音在2021年明顯加快了速度,開始幫助博主和商家挖掘探店生意的變現價值。這也是2020年以來,線下消費持續回溫、消費者重新涌入線下店后帶來的變化。
今年2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量商家上線了抖音團購套餐。3月,抖音又正式上線“優惠團購”入口。此后“達人探店”拍攝視頻引流,商家則通過團單變現。
如今,抖音用戶可能會經常會看到,許多視頻下方會出現餐廳名稱,有些還帶有“團”的標簽,這意味著你可以買到商家定制的探店博主同款團購套餐。
除了抖快,B站此前也曾在生活分區中鼓勵“探店”類視頻。短視頻平臺之外,小紅書從2019年開始發力短視頻、直播等視頻內容,也因為“種草”屬性而成為探店內容生長的絕佳土壤,吸引了許多博主。另外,今年以來,大眾點評也在主推筆記板塊,鼓勵達人記錄分享到店體驗。
隨著各個玩家陸續入場,一場場較量和競爭中,探店生意也被再次推向風口。
02探店博主、商家各取所需
平臺的入場讓行業再興波瀾,博主與商家也希望從這股探店熱潮中找到機會。
張睿提到,早期很多博主會打卡“網紅美食店”,選擇消費者關注度高的門店,再通過一些有噱頭的內容制造話題,很快就能獲得流量。
比如頭部探店博主“大LOGO吃垮北京”就選擇建立“壕無人性”的人設,專門選取豪華的酒店、餐廳分享。
在他的視頻中,“248元一口的和牛烤肉”“1100元/個,榴蓮中的勞斯萊斯”“中國最高塔102層中餐廳”等作為標題打在封面上,也給他帶來了飛速的粉絲增長。
大LOGO曾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其從2021年6月開始嘗試探店類視頻,在半年的時間里,累計漲粉1500w+,單條視頻的最高點贊量達231w。
越來越多人通過探店收獲流量、進而變現。“我是從今年開始做探店的,當時一個地產公司找到我,問有沒有探店類的KOL可以合作,但我并不了解。后來才知道原來大家都在做探店,不僅有流量,而且挺賺錢。”沈霞在一家相關公司工作,因為這個契機開始和探店類博主合作。
探店的門檻很低,美食博主只需帶個相機架在桌子上,甚至不需要攝影師、打光師,便可以自行完成一場拍攝。沈霞提到,前段他們拍攝的一個探店短視頻,啟用的是公司臨時上崗的一個女生,最后給一家本地的海洋動物園帶貨了三萬張門票。
探店博主的變現方式主要有:數千元-數萬元不等的推廣費;視頻下方的團購頁面,成交的訂單,也可以給博主帶來傭金。
對于商家而言,疫情持續導致線下消費受到影響,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讓商家也略有危機感,開始嘗試與探店博主合作,不少老字號都做起了推廣。
“一周時間,我為15家餐飲店做推廣,平均一天需探2家店。”此前一位3年經驗的美食博主在接受廈門日報采訪時提到。自今年9月開始,商家推廣美食的需求量呈上漲趨勢。9、10月份美食推廣的訂單量比之前多了一倍。以往燒烤、烤肉等門店推廣需求量大,現在廈門一些老牌大排檔也開始緊跟腳步,邀請美食博主做推廣了。
探店視頻、筆記的作用則在于,通過博主現場體驗分享的內容,讓用戶能夠對該品牌以及品類產生消費需求,再通過多次瀏覽不同博主的分享,最終促使用戶到店。
為了讓更多用戶被導向線下消費,商家也會聯合博主,推出“霸王餐”、優惠券等。隨著抖快、小紅書等平臺相繼推出扶持活動,商家也會出于對流量和用戶群的吸引,而嘗試與探店博主合作。
在這場探店熱潮中,探店博主與商家各取所需,平臺也獲得了更多用戶商家的簇擁。其中不少人更希望能看到探店開創新時代的那一天,這能成真嗎?
03探店生意的“盤子”能有多大?
探店扎根的是國內廣闊的線下業態。
盡管近兩年完美日記等消費品牌在線上品牌瘋狂擴張,但相比之下,線下市場也十分熱鬧,即使受疫情沖擊十分明顯,也仍然保持增長。
回顧2021年,劇本殺、密室逃脫、新式奶茶等消費熱點,讓品牌加碼線下門店。線下業態依舊熱門,美妝集合店、會員賣場等也有越來越火熱的跡象。
以劇本殺為例,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劇本殺市場規模達109.7億元,同比增長68%;2020年線下店受疫情沖擊明顯,行業整體仍實現7%增速;預計到2021年中國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170.2億元。
線下豐富的業態,成為探店內容的基礎。變“精明”的消費者,習慣于在奔赴門店前,先在各個平臺上搜尋評價,這讓探店內容成為消費者的“剛需”。
看的人變多了,涌入探店的博主也變得更多了。
目前小紅書上有超過1201萬篇關于“探店”的筆記,但一年前小紅書上相關筆記的數量為109萬篇,幾乎是爆發式的增長。可參考的是,“美妝”和“護膚”作為小紅書的熱門內容,目前筆記數量分別為259萬和546萬篇。
小紅書的“探店”筆記
探店博主們,可能又將撐起一個千億的大市場,如今這一領域已經誕生了第一波千萬級博主。
根據熱點情報官統計,截止今年7月,抖音探店達人TOP 10中,前6位粉絲超過千萬,包括浪胃仙、大LOGO吃遍中國、密子君、紅雨老師、翔翔大作戰、小貝餓了。其中浪味仙粉絲達到3725萬、累計獲贊3359萬,位列第一。
探店視頻的商業價值被證明,但這并不意味著人人都能從中掘金。
張睿感慨,隨著探店博主越來越多,僧多粥少的情況也會出現。很多探店博主看起來光鮮靚麗,免費吃大餐、住酒店,是因為人們只看到了一面。
“其實很多博主的視頻都是免費置換,沒賺到多少錢。比如博主找到商家,如果不愿意投廣告的情況,商家可能會用店鋪權益來換博主一個視頻,比如免費吃喝或者一定量的套餐券等。” 張睿說。
探店博主也有天然的局限性。首先是,區域限制非常強,大部分博主活躍在本地,積累的是本地商家,這也導致粉絲天花板較低。其次,線下品牌店,大多為中小商家,一般預算較低,預算大多投入到KOC,少有和KOL級別的合作。
也有不少商家嘗試探店后失望而歸,部分博主收取了高昂的推廣費,卻沒有為商家帶來多少流量和訂單。
行業亂象也隨之而來。部分探店博主轉型培訓類視頻,但不少疑似在“騙取”培訓費。連線Insight查閱一位博主的視頻發現,為了讓更多“小白”加入,其將交易額說成是傭金,夸大收入。
風口或者熱潮,往往代表著流量和變現的誘惑,很容易吸引玩家聚集,但往往亂象和“水分”也隱藏其中。博主要提升自身帶貨能力,商家則要理性看待探店的效果,才不至于被熱潮淹沒。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睿、沈霞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鐘微,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