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網易游戲的野心與不甘

    今年前三季度,騰訊和網易繼續領跑全球游戲圈,但老大與老二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了。

    其實,網易進入游戲行業比騰訊還要早兩年,但騰訊游戲憑借流量、產品和資本,在三次關鍵的時間窗口,擋住了網易游戲的追趕。

    游戲行業的下一個彎道,在5G、AI、云游戲和元宇宙的時代,騰訊游戲能否繼續穩坐老大的位置?網易游戲如何保持現有地位?其不甘能否激發野心而繼續沖擊?

    業績差距拉大

    上周,兩大游戲巨頭發布最新業績,整體略顯疲軟但游戲業務依然堅挺。

    2021年Q3,網易收入221.91億元,同比增長18.93%,凈利潤31.82億元,同比增長6.12%,業績增速下滑、盈利能力下降。

    不過,公司游戲板塊實現收入158.99億元,同比增長14.70%,毛利率為64.5%,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公司游戲業務454.09億元,同比增長了10.14%,毛利率65.1%,較上年同期提升1.3個百分點。

    騰訊控股三季度收入、凈利潤1423.68億元、395.1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3%和3%,與網易類似。其中,本土市場游戲收入增長5%至336億元,國際市場游戲收入增長20%至112億元。

    前三季度,騰訊游戲收入1315億元,估計增長率在12%左右,與網易游戲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其實,早些年,騰訊游戲和網易游戲,可以說是齊頭并進。

    2009年,騰訊控股首次披露游戲業務規模,當年收入53.85億元,而網易游戲為34億元,對比不到1.6倍。

    那幾年,騰訊正處在上市后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之中,業績飆升,到2014年游戲業務收入達到447.56億元,超越暴雪等公司,成為全球游戲老大。

    而網易,那幾年的業績增速遠遜于騰訊,當年游戲業務收入為98.15億元,騰訊游戲:網易游戲的比例達到驚人的4.6。這是有史以來兩家游戲巨頭規模差距最大的一年。

    不過,2015年開始,網易游戲終于覺醒了,當年收入增長接近九成,次年繼續增長超過60%,把兩家公司的收入比拉低到2.5。

    這種狀態維持多時,卻在去年破了功。2020年,受疫情影響,“宅經濟”呈現上行趨勢,游戲行業整體出現階段性、爆發式增長。騰訊游戲收入增長36%至1561億元;但網易游戲收入546.09億元,僅增長了17.63%,低于行業整體增速。兩家公司的收入比攀升至2.9。

    三次錯過超越機會

    很多現在的90后、00后玩家,恐怕不知道,中國游戲行業的開創者是盛大游戲。

    1999年創立的盛大游戲(現已更名為盛趣游戲),2001年即推出劃時代的《傳奇》,首創點卡收費模式,首創以網吧為核心的銷售網絡,首創游戲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商業模式……

    當時,丁磊已經從寧波市電信局辭職創立網易,2000年到納斯達克敲鐘,那時候的核心業務是郵箱和門戶。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網易遭遇重大打擊,便于次年1月收購天夏科技,進軍網游,當年12月推出MMORPG大作《大話西游》。

    首作一炮打響,網易隨后幾年陸續推出《大話西游2》、《夢幻西游Online》等作品,并將郵箱和門戶的流量導入到游戲業務之中。很快,游戲業務收入占比達到了70%。

    那時候,QQ用戶量飆升,騰訊也從谷底走出來。發現了游戲這一財富密碼后,公司2003年推出騰訊游戲大廳,以休閑小游戲破局。

    其實,早年間,互聯網巨頭們都有游戲業務發家的傳統,騰訊網易之外,搜狐有暢游,代表作為《天龍八部》等武俠游戲,金山西山居工作室更是以《劍網》開啟了劍俠世界。

    騰訊游戲和網易游戲的第一次PK,騰訊后來居上,主要優勢來自QQ的流量支持。

    網易游戲的產品力一直是公司優勢,《大話西游》《夢幻西游》系列、《倩女幽魂Online》之外,公司從2008年開始,拿下《星際爭霸》、《魔獸世界》、《風暴英雄》、《爐石傳說》、《守望先鋒》等頂級大作的代理權。

    但是,當行業趨勢從端游、頁游向手游轉移,網易以中重度游戲為代表的產品優勢,被騰訊在移動端的優勢所抵消。

    盡管《陰陽師》暢銷海內外,其成就仍然無法與騰訊的《王者榮耀》抗衡。近幾年,后者一直穩坐全球手機游戲暢銷榜榜首的位置。

    于是,在手游崛起的背景下,兩大巨頭的第二次競賽,座次仍未改變。主要原因是騰訊以實力為基礎彌補了在產品上的劣勢。

    行業從用戶增長過渡到用戶價值開發,補齊產品力短板的騰訊,再一次捍衛了老大的地位。

    網易游戲追趕騰訊游戲的第三次窗口期,出現在最近幾年。版號限制、用戶增量下滑等原因,讓中國游戲廠商們走上了出海之路。

    網易的出海戰略布局較早,《陰陽師》、《荒野行動》、《終結者2:審判日》等作品在海外市場大獲成功,公司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一度領先于騰訊游戲。

    但是,隨著騰訊在海外市場連續開啟超級大并購,86億美元控股Supercell,9.19億英鎊收購Sumo,14億美元收購樂游科技等等,出海的劣勢被瞬間補平,近期其海外市場一直是游戲板塊的增長主力。

    網易游戲追趕騰訊游戲的三個時間窗口,如果前兩次失敗的根源分別是流量和產品,那么第三次,便是資本。

    網易游戲還有機會嗎

    在網易游戲趕超騰訊游戲的第三次時間窗口,兩家公司的差距處在較低位,2019年市場份額分別約為50%和20%。

    其中,騰訊自研游戲在國內市場的份額約為30%,與網易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合作伙伴通過騰訊發行的游戲,也占據了大約20%的市場份額。

    近年,騰訊貫徹開放平臺戰略,通過資本+流量的模式,綁定了一大批中國游戲行業的高手,包括A股游戲老大世紀華通,游戲為本的Bilibili,從完美世界獨立出來的祖龍娛樂,以及掌趣科技、創夢天地等等。

    資本聯結+戰略同盟,騰訊可以優先參與到上述游戲廠商的作品之中,合作共贏。

    而網易,除了旗下網易雷火和網易互娛下轄的數十個工作室,在研發端沒什么太能打的隊友。

    這種狀態還影響了兩大勢力的IP儲備。騰訊游戲這邊,除了騰訊自有的各大IP,還可以算上合作伙伴的,比如世紀華通的傳奇系列,掌趣科技的奇跡系列。

    儲備產品上,今年兩大巨頭的年度發布會,騰訊游戲公布了41款新品游戲,其中21款為旗下工作室自研游戲,而網易公布了31款新品,更是佐證了上述行業形態。

    今年四季度,暫停數月的版號下發預計將重啟,屆時,擁有更多儲備產品的騰訊聯盟,或將把兩大游戲巨頭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游戲業務之外,騰訊還擁有較為豐富的游戲生態。上游,以閱文為代表的內容平臺,可以為游戲提供IP等多方面的支持,下游,騰訊電競、斗魚、虎牙等,加強了游戲的長尾效應。

    前段時間EDG在S11英雄聯盟總決賽上奪冠,很多人不知道,騰訊才是最大贏家。英雄聯盟是騰訊旗下公司拳頭游戲開發的,其國內業務由騰訊游戲代理,該賽事的運營、直播等也有多家騰訊系公司參與。

    整個騰訊控股,早年游戲業務占比較高,后逐年下降至現在的30%。另外的業務,如微信、QQ、財付通、騰訊視頻等,都可以對游戲業務形成強有力支撐。

    反觀網易,游戲業務占比仍超過70%,毛利潤占比接近九成。旗下業務,網易云音樂被騰訊音樂娛樂壓制,網易有道持續以虧損換市場,體量仍然很小,電商業務更是一直在賠錢,甚至還把網易考拉賣給了阿里巴巴。

    游戲行業下一個大轉折應該會發生在5G時代,云游戲、元宇宙、AI等技術場景可能會重塑行業格局,騰訊游戲的老大地位穩不穩?

    當下及未來,網易游戲,其實更應該關注如何保住老二的位置。雖然A股游戲的頭部選手們與其仍有差距,但在未來的馬拉松+障礙賽+快速跑的綜合競賽中,結局誰也說不準。

    (原標題:網易游戲:全球老二的野心與不甘)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斑馬消費”(ID:banmaxiaofei),作者:任建新,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