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今年誕生首個金融科技獨角獸,解讀菲律賓初創生態亮點

    本文首發于36氪出海網站,歡迎移步letschuhai.com查看更多全球商業相關資訊。

    編者按:本文選自 KrASIA,原文標題 6 takeaways from Gobi-Core Philippine Fund’s report on the Philippines’ thriving startup ecosystem,作者:Stephanie Pearl Li

    菲律賓是東南亞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根據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公司最新發布的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菲律賓的數字經濟今年增長93%,預計2021年規模為170億美元,到2025年有望達到400億美元。

    數字經濟增長背后的動力是新冠發生以來菲律賓新增的1200萬互聯網用戶。盡管如此, Gobi-Core Philippine Fund 的《2021年菲律賓初創企業生態報告》顯示,菲律賓在抓住數字機遇的路上還有許多障礙。Gobi-Core Philippine Fund 由戈壁創投(Gobi Partners)和 Core Capital 聯合經營。

    報告顯示,菲律賓本土的初創企業投資仍然不足。在東盟六個最大的經濟體(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中,菲律賓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高于越南,人均互聯網和服務支出在東盟六大經濟體中最低,僅145美元,而除新加坡外的平均值為337美元。

    “盡管許多菲律賓人上網,但他們還沒有開始使用互聯網購買商品和服務,尤其是在尚未被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滲透的小城市里。”

    以下是從報告中提煉的六大要點,供讀者了解菲律賓電商、金融科技、物流行業的現狀。

    1. 迎合本地需求,當地電商開辟細分市場

    冬海集團的 Shopee、阿里巴巴的 Lazada 和時尚電商 Zalora 占據了菲律賓電商行業的頭部位置,其中 Zalora 背靠的是菲律賓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商業集團 Ayala Corporation。 這些公司早在2012年就已經進入菲律賓市場,占據先機優勢。

    但 Gobi-Core 報告發現,在2020年和2021年,菲律賓共有35家新電商初創企業成立,總數量達到81家。增長迅速的本土電商包括美妝產品電商 Beauty MNL、鮮花配送平臺 FlowerStore 和“海淘”平臺 Galleon。

    2. 物流行業2020年呈現負增長,2021年投資情況逐漸恢復

    新冠發生后,封鎖和嚴格的邊境管制讓全球供應鏈幾近停滯。但物流行業的投資數量已顯示出恢復跡象,菲律賓倉儲和物流行業所獲投資在2020年增長9倍,達到7.4億美元。

    2020年和2021年,菲律賓新增至少10家物流初創企業,占過去一年半新增初創企業的4.3%。報告表示,新的物流初創企業許多是小規模運營,還沒有獲得風險投資,在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和確保船運靈活性方面面臨挑戰。

    當前菲律賓物流行業被 Grab、能者物流(Ninja Van)和極兔快遞(J&T Express)等地區獨角獸占據領先地位,此外還有一些大公司支持的初創企業如 Entrego (屬于前文提到的 Ayala) 和 Quad。

    3. 本土金融科技巨頭獲得大額融資

    金融科技是菲律賓熱門創業賽道之一,2020到2021年間有11家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成立,占全部新初創企業的4.7%。2021年上半年,菲律賓本土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總計獲得3.42億美元融資,相比2020年的1.37億美元增長149%。值得一提的是兩輪規模巨大的融資,分別是移動錢包 GCash 運營商 Mynt 獲得的1.75億美元融資和 PayMaya 獲得的1.67億美元融資。

    Mynt 今年下半年還從美國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和 Insight Partners 等投資機構獲得3億美元,是目前菲律賓唯一一家獨角獸公司,估值超過20億美元。

    4. 過去三年間初創企業數量接近翻番

    2021年,有超過700家初創企業在菲律賓運營。菲律賓初創企業數量在過去四年間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9%。

    據報告總結,全球化和日益增長的互聯網滲透率是促使當地創業者投身科技或科技相關企業的兩個原因。菲律賓政府也設立創新企業法案( Innovative Startup Act )和初創企業研究基金項目( Startup Research Grant Program)等支持本地初創企業生態系統。

    5. 菲律賓初創企業預計將在未來3年融資20億美元,超過去5年總和

    2021年前,菲律賓初創企業多數最多完成A輪融資。但本土 VC 的出現和外國投資機構、天使投資人漸長的興趣正幫助當地企業走得更遠。

    2021年菲律賓初創企業共計宣布完成3次B輪融資和一次C輪融資。直播和社交電商應用 Kumu 3月完成B輪融資,10月據報道又完成 General Atlantic 領投的C輪融資,成為首家完成C輪融資的菲律賓本土企業。Kumu 目前總計融資1億美元。其他值得注意的完成融資的公司包括5月完成3000萬美元B輪融資的電商初創企業 Great Deals ,隨后在6月完成3000萬美元B輪的 B2B 電商 GrowSari 。

    報告預測菲律賓初創企業數量在近幾年將會保持20%到30%的增長速度。

    6. 越來越多的女性創業者擔任領導

    菲律賓初創企業中的女性創業者比例從2015年的17%增長到2020年的36%,男性創業者則從2015年的83%降低到2020年的64%。

    知名女性領導企業包括共享廚房 CloudEats 聯合創始人 Kimberly Yao,讓玩家通過玩游戲賺錢的 Yield Guild Games 聯合創始人 Beryl Li,社交電商平臺 Kumu 創始人 Clare Ros。

    文|施憶

    編|趙小純

    圖|Unsplash

    LET"S CHUHAI CLUB 出海東南亞沙龍-北京站

    12月16日,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與36氪出海聯合主辦的“LET"S CHUHAI CLUB-出海東南亞系列沙龍” 第四站將來到北京。本次活動將圍繞企服公司在東南亞市場策略、跨國企業如何突破文化壁壘等熱門話題展開交流與分享,共同探討企業出海東南的商業機遇與挑戰,打造出下一代全球化企業。

    歡迎掃碼填寫表單,報名參加活動。

    尋求報道、與作者交流、商務合作、投稿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36氪出海”,點擊菜單欄-聯系我們-合作需求,掃碼填寫表單,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