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反對三倍速:越快不等于越好(下)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新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倍速生活”已然成為青年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它表達了年輕人想要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實現時間使用效率最大化的拼搏態度,但卻違背知識學習的規律,催生了心理問題的困擾、阻礙了學習效率,本文來自編譯。
間隔性重復
關于間隔重復的研究表明,以3倍的速度聽有聲讀物是一種糟糕的保留信息的方式。事實上,這與你應該做的恰恰相反。如果你想保留信息,你應該回顧你已經讀過的東西。
間隔性重復對付出的努力會產生指數級的好處。至少在一開始,你每次回顧一個信息都會獲得更多。每次復習時,你的記憶能力都會提高,而且做得越多,需要的時間就越少。綜合來看,以3倍的速度快速瀏覽,恰恰違背了研究表明你應該做的事情。
冒著過度簡化的風險,人類有兩種記憶:短期和長期。當你以3倍的速度閱讀書籍時,你的大腦很難將知識轉移到長期記憶中,而長期記憶比短期記憶更加穩定和持久。盡管大腦科學家仍在學習這一鞏固過程是如何發生的,但埃里克·坎德爾這樣的研究人員已經寫道,“為了使記憶持續下去,輸入的信息必須經過徹底和深入的處理”。
記憶的科學揭示了為什么寫作是如此有效的學習方式。把想法變成自己的文字,迫使你把它們內化。與其說是記憶不同的信息片段,不如說是寫作幫助你推導出它們的邏輯,并將它們整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此外,頭腦風暴、打字和編輯文字的過程就像間隔重復一樣。綜合來看,系統地實施間隔性重復,與 ”杯中水“的學習方法相反。
但是,如果間隔性重復如此有效,為什么人們不接受它呢?
因為這很無聊。由于人類渴望新奇,回到相同的想法可能是一種痛苦的經歷。此外,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都讓我們對沒有讀過的東西感到不安,這就加劇了我們競相追逐的本能。雖然我意識到間隔重復的有效性,但我沒有興趣一遍又一遍地回到相同的內容上,也許是因為它讓我想起了學校。
我們對有效學習的直覺有時會欺騙我們。僅僅因為你覺得你在學習什么,并不意味著你真的在學習。一項研究發現,主動學習使學生認為他們學得少,即使他們實際上學得更多。這就是為什么盡管上課的效果較差,但仍持續了這么久的原因之一。
當我們實施間隔重復時,學習是最有效的,有時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種好處不一定來自于多次看到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來自于隨著時間的推移回到類似的意識狀態。
直接經驗
一個完整的知識層次,其中大部分是很難定義的,只有當你走出教室,真正去做這件事時才會顯現出來。我一直喜歡這樣的觀點:理論中,理論和實踐之間沒有區別。但在實踐中,是有區別的。這就是為什么,即使在邏輯上是合理的,當人們試圖實施時,學術知識往往會落空。
如果你想學習,不能只是接受事物,你必須自己把事情弄清楚。這就像學騎自行車,課堂上可以給你指示和訓練,但到了最后,你只有把屁股放在座位上,自己踩踏板,并在最終學會之前掉下來幾次,才能學會騎車。否則,你就會像一個典型的學者一樣,讀完了他們專業領域的每一本書,但卻沒有采取實際行動。
語言學習提供了另一個例子。你可以通過在課堂里學習10年而獲得微不足道的知識。或者,你可以讓自己沉浸在一年的時間里,學的很流利,與母語人士的對話遠比在課堂上的學習更有效。
上課不應該是主要活動。任何類似于上課的東西也是如此,如有聲讀物。當涉及到語言學習時,當你的語法完美時,你并不流利。當你能用俚語和其他口語開玩笑時,你才是流利的。通常情況下,這意味著你在講你的母語中沒有的單詞,你也不再考慮語法和發音了,一切都在一起流動。絕大多數語言使用者只有在沉浸在外國文化的日常生活中,才能達到這種流利程度。
3倍速的替代方案
我并不是說邁克應該停止聽有聲書。有聲書很好,因為他的生活方式很活躍,很難長時間坐下來。雖然他最初是以標準速度聽有聲書,但當他的未讀書籍堆積到令人焦慮的長度時,他就屈服于加快聽書速度的沖動。首先是1.25倍的速度,然后是1.5倍。而現在,是3倍。
但是,如果他現在是3倍速,他應該把速度提高到5倍嗎?7倍呢?到了一定程度,對速度的追求就會中斷。
倍速聽有聲讀物的人,有時會引用研究表明一些語言比其他語言說得更快來為自己的習慣辯護。也許,只是也許,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提高有聲讀物的速度而不損害記憶。但是,盡管就每秒鐘的音節而言,有些語言比其他語言說得快,但無論你說的是什么語言,每秒鐘傳達的信息量是大致相同的。復雜性和速度之間存在著一種權衡。一種語言的信息密度越高,它的說話速度就越慢。
不用什么都知道。世界獎勵那些在某一特定主題上形成專業知識的人,只要這種專業知識是獨特的,是通過直接經驗和刻意反思發展起來的。邁克應該研究學習本身的元實踐,并接受一種尊重人類思維局限性的學習模式?!氨兴钡睦碚撌且粋€錯誤的、機器人式的假設,是由一個古老的教育系統錯誤地灌輸給我們的。
邁克是一個人,不是一臺電腦。他需要時間來理解他所讀的內容,并將知識從短期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他應該更有策略地思考他想學什么以及為什么要學。通過更人性化的速度學習,他可以花更多時間整合知識。快速閱讀有聲讀物并不能像邁克所想的那樣幫助他快速學習。他應該放慢速度,接受寫作、間隔重復和直接經驗這三者的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自己。
譯者:蒂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