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佬們與生命科學
10月15日,搜狗CEO王小川發表內部信,宣布卸任。因搜狗正式并入騰訊,王小川離開了一手創辦的搜狗,并在內部信中透露了自身的下一步動作:
“二十年來縈繞在我心中的還有對生命科學的好奇。往后二十年,若能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盡一份力,為大眾健康做出一點貢獻,生命就更有意義了?!睋?,王小川籌備多月的人工智能與中醫藥結合的創業項目正在搭建過程中,多家投資機構拋出橄欖枝。
這和很多大佬在“退役”后的職業選擇殊途同歸。在國內,馬云、李彥宏、張一鳴、黃崢等一眾“頂流”,都曾表現出對生命科學的狂熱,其中不乏功成名就后投身生命科學,繼續發光發熱的大佬:今年7月,張一鳴卸任字節跳動CEO,表示要去探索生命科學;更早之前,黃崢也表示要致力于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
而在國外,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等人也對生命科學表現出極大熱忱,并通過成立專門研究腦機的公司等形式,推動生命科學事業發展。
為什么大佬們偏愛生命科學?21世紀真的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嗎?
投身生命科學的大佬們
大佬們對生命科學的熱愛八九不離十,但進軍生命科學的路線,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在創業方面,大佬們斗志昂揚。
2016年底,陳天橋和妻子雒芊芊成立了雒芊芊研究院(TCCI),聚焦大腦探知、大腦相關疾病治療和大腦功能開發三大領域的研究:“目標是通過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大腦如何感知、學習 和與外界交互,促進人們的生活體驗,造福全人類?!蓖瑫r,計劃每年在腦科學領域投入1億美金。
幾年過去了,TCCI著實做出了一些成績:拿今年四月來說,其在腦電波研究上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頂刊《神經元》刊發了相關論文。TCCI的研究團隊通過 fUS 記錄大腦活動,準確率高達 70% 以上。這項研究將對治療中風、癱瘓等腦部疾病有幫助,也對人了解腦神經作用機制、研究腦神經調控、腦機接口提供科學依據。
和陳天橋選擇的路徑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馬斯克。5年前,馬斯克創立了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允許人類與人工智能融合,目標是最終治療大腦疾?。欢衲?月,Neuralink完成了2.05億美元C輪融資時宣布,其過去4年一直在開發腦機接口技術,它的目標是利用新技術治療腦損傷和神經系統疾病。
那么,馬斯克具體做了什么呢?就在幾天前,馬斯克面向全球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腦機接口將在一年內植入人腦,他表示“腦機”的排異概率非常小,原則上該設備可以修復任何大腦問題,包括恢復視力、治療癱瘓和阿茲海默癥等。
不同于陳天橋和馬斯克對腦機的情有獨鐘,李彥宏于去年9月成立了生命科學平臺公司“百圖生科”,作為中國首家生物計算技術驅動的生命科學平臺公司,致力于用高性能生物計算和多組學數據技術加速創新藥物和早篩早診等精準生命科學產品的研發,力圖讓更多疾病可預警、可控制、可治愈。
而早在去年疫情期間,百度就已經向全世界開放了世界上最快速的RNA結構預測算法LinearFold。并在兩個月內推出了全球首個mRNA疫苗基因序列設計算法 LinearDesign。據了解,這套算法能在11分鐘內完成對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的序列設計。
制圖/新摘
其次,在捐助方面,大佬們也從不吝嗇:2013年,馬云夫婦成為美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捐助人,馬云出任該基金會理事。在馬云加入之前,基金的捐助人有谷歌的謝爾蓋·布林夫婦和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夫婦等。
而2016年,陳天橋宣布成立10億美元基金支持腦科學研究。首批將向加州理工學院捐款1億美元,用于大腦基礎生物學研究。這項計劃稱,將幫助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深入大腦的研究,探索大腦基礎層面的運作機理,以及由于疾病和衰老而導致大腦運作失靈的原理。
在當時,陳天橋面對“為什么頂著中國首富的身份給美國投資”的質疑時,淡然回應:“我只選擇距離球門最近的人,誰最有可能進球我選擇誰。”其對腦科學的狂熱可見一斑。此外,拼多多大佬黃崢也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助1億美元,致力于推動生物醫療、農業食品等科學研究。
大佬們的職場“不老藥”
為什么大佬們不惜重金,也要投入生命科學的懷抱?
從個人層面來說,大佬實現財富自由、擁有社會地位后,開始追求“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一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最高層級。
事實上,很多大佬本來就對生命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李彥宏就曾坦言,20年前就對生命科學感興趣,尤其對生物信息學感興趣:“20年前的我感興趣到什么程度呢,當我在華爾街做一名程序員時,還去申請了Merck(默克集團)一個研究小組的工作,它也給了我一個offer。”
但最終,李彥宏為了創業忍痛拒絕offer——世界頂尖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少了一個研究員,但從此世界上多了百度。同樣,黃崢、張一鳴等人都在公開場合表示過,小時候有生物、科研夢想,卻因種種原因放棄。
當然,從人類共性來說,如同古代皇帝到了一定年紀開始煉丹一樣,人功成名就后,最終會回歸到對生命本身的拷問與探究、甚至希望長生不老。陳天橋正是在患癌癥后,皈依佛教并開始研究腦機:“希望解決人類最根本的恐懼死亡,并通過腦機相連的方式讓人達到永生”。
其次,大佬們能把生命科學視為職業生涯的終點,也源于“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的風起云涌——這讓大佬們“業務對口”,并順利切入新賽道。
近年來,前沿生物技術的爆發式應用,在人類生命科學領域涌現出諸多革命性突破,尤其是其與人工智能的結合下的解決方案,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而對此,科技互聯網大佬正好“有話說”——其雄厚的AI實力如果與生命科學結合,既能讓其在自身興趣領域燒一把火,又能在互聯網市場陷入增長瓶頸的當下,開辟全新的增長曲線。
如“百圖生科”的創立離不開雄厚的AI積淀:其利用前沿AI技術構建完整的生物計算平臺,與百度底層深度學習算法平臺飛槳建立深度戰略合作,同時,百度有名的“飛槳”為百圖生科提供了世界水平的AI底層技術和開發工具。
再如,王小川如今籌備的人工智能與中醫藥結合的創業項目也有前身:早在2016年,搜狗就推出搜狗名醫,想通過AI技術,根據用戶癥狀,做出初步診斷。而馬斯克等人對腦科學的狂熱也來源于AI帶來的想象力,就像《黑鏡》中所展示的,AI植入大腦、改變未來的場景一樣,AI技術給生命科學帶來了更多想象力和生命力,某種程度上,一直走在科技最前沿的大佬們,想在生命科學領域再一次引領未來。
從務實的角度來說,生命科學以其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的出發點,同樣讓大佬看到了生命科學與業務結合的爆發產出:
以拼多多為例,其是眾所周知的農業大戶,而植物學正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分支。黃崢談到自己的科研之路,就是通過對農產品種植過程的方法的控制,探索對馬鈴薯、番薯、西紅柿等潛在的有害重金屬含量進行可靠有效控制,同時對其可能有的、有益的微量元素進行可控的標準化提升。而放眼國外,比爾蓋茨同樣關注植物、肉類等研究。
最后,很多大佬在創業過程中受益于生物學思維。相比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生物學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層規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準。王小川曾表示,正是生物學思維讓搜狗活到今天,而馬化騰曾在一封公開信中提出創造生物型組織的“灰度法則”,要像允許進化中的變異一樣,允許“不完美”。這也是為什么大佬們對生命科學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某種程度上,生命科學上有哲學的意味,又能與生產實踐作出切實結合,推動社會變革。
那么,問題來了:21世紀真的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嗎?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嗎
毫無疑問,大佬們是這么認為的。馬云曾表示“數據時代下一個趨勢就是生命科學”,“未來最大的技術突破將會在生命科學領域”“人們不應該自己發動戰爭,應該團結起來消滅貧窮、消滅疾病和治理環境”。
投資上,2020年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也呈現出巨大的增長。無論是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VC/PE)的募資金額、投資額,還是相關企業的IPO金額,均在2020年創下新的記錄,基本上比2019年翻了一番。
然而,從更現實的層面來看,21世紀并未成為生命科學的世紀?!爸绿煜轮握咴谌瞬牛商煜轮耪咴诮袒薄獜慕逃龑用鎭砜?,生化環材仍是四大“勸退”專業,就業前景“慘淡”。
據統計,2016年到2019年間,生物學類專業招生計劃數上漲了6%,比起同時期計算機類招生數32%的上漲,變化微弱;而在畢業薪資、對口就業率等方面,生物專業的學生也遠不及同等學歷的其他專業學生,近幾年大熱的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平均薪資約是“生化環材”的3倍。
業內曾流傳著一個笑話,道盡生物人的心酸:
一個教育部代表團訪問一個生命學院的研究組,代表團來后,問一個老博士你每年發幾篇sci,老博士回答3篇;代表團又問他發了多少篇了,他回答有二十多篇了吧;代表團問:你發這么多文章準備干什么呢?老博士回答說:“我準備回家鄉中學當生物老師。”
生命科學關注于微觀世界,因此不能像計算機科學一樣,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科學和產業的大爆發:“21世界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但你不要學生物學”。正如中科院院士歐陽頎所說:“用現在的方式培養出的生物學家來推動21世紀的科技革命,那相差太遠”。
事實上,一個最簡單的邏輯已經道盡了現實的無奈:為什么大佬們都懷揣著生物夢,卻在商業世紀功成名就后,再“帶資進組”,為情懷買單?事實上,本世紀最聰明的一批人,早已“用腳投票”,給你上了一堂夢想與現實交織的課。而大佬們能否撬動生命科學版圖、整個行業的征途在何方,一切還是未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新摘商業評論”(ID:xinzhainews),作者:番茄醬,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