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罰單和“黑幕”接踵而至,Facebook為何人心盡失?

    隨著Facebook“吹哨人”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披露該公司明知其服務會引發傷害但卻視而不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披露Facebook的大量“黑幕”,這其中就包括Facebook早期投資人、領英聯合創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霍夫曼在本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鑒于Facebook的行為,用戶確實有理由失去對其的信任。

    針對Facebook舉報大量披露

    今年9月份,有多份Facebook的內部文件陸續被媒體披露,這些披露的文件內容包括了研究報告、員工討論和高級管理層報告等,并進一步向公眾揭示了Facebook 的種種“罪行”,包括Facebook在明知Instagram應用程序對一些青少年有害時仍沒有采取行動。

    而這些披露的報告,正是由在Facebook工作了兩年的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提供的。豪根曾經在Facebook打擊假新聞假信息的團隊工作了兩年時間,于今年五月離職。在工作期間,霍根掌握了 Facebook 大量的內部研究報告,現在她把這些信息提供給了美國媒體、國會議員和政府監管機構。

    相關報告的披露,使得外界對于Facebook的擔憂更進一步,美國兩黨紛紛要求 Facebook 給出解釋,并促使參議院商務委員會舉行網上聽證會,調查Facebook對其平臺的監管力度和其產品對年輕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作為Facebook的早期投資人,霍夫曼在本周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進行內部研究后不對外公開沒有問題,但隨后就應該著手解決問題。”

    一直以來,Facebook 面臨外界諸多批評,比如縱容假新聞假信息泛濫、縱容仇恨言論,而近年來內部員工的公開反對進一步讓Facebook企業形象下滑,在高管頻繁變動的當下,這將會影響到Facebook后續的人才招募。

    反壟斷壓力和隱私問題不斷

    Facebook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包括Instagram和WhatsApp等多款產品均已是全球知名品牌。通過旗下這些應用,Facebook構建了超過30億用戶的龐大應用網絡,并借助這些數據基礎成為了廣告業的巨頭。

    但與此同時,關于Facebook的公眾形象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在反壟斷、數據監管,用戶隱私方面仍飽受大量用戶的批評。

    隱私問題方面,擅自收集用戶生物數據和濫用用戶隱私讓Facebook飽受批評,也讓Facebook收獲大量罰單。

    去年Facebook與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了高達50億美元罰款協議,這筆罰單正式結束了美國對始于2018年的劍橋數據泄露案的調查。此外,由于“標簽建議”功能,Facebook向在2011年后將照片上傳到Facebook網站上的伊利諾伊州所有用戶進行賠償,了結這筆訴訟讓Facebook支付了6.5億美元。

    由于隱私問題,今年7月份,歐盟負責隱私監管的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向愛爾蘭機構提出了幾項建議,最終導致Facebook旗下即時聊天軟件WhatsApp被愛爾蘭數據保護監管機構處以創紀錄的2.25億歐元(約合2.66億美元)罰款。

    而在反壟斷方面,谷歌被控與Facebook相互“勾結”并達成相關的互惠交易,這項互惠交易將排擠其他廣告主,從而使自己處于有利地位,目前這場訴訟還在進行中。

    問題出在扎克伯格?

    隨著弗朗西絲?豪根(Frances Haugen)、索菲?張(Sophie Zhang)等“吹哨人”的不斷現身,加上Facebook軟件經歷長達近7小時宕機,籠罩在Facebook上的危機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消除。

    來自Fitz-Gerald Group的首席投資官基思?菲茨杰拉德(Keith Fitz-Gerald)表示,與以往類似“危機”不同的是,這次Facebook遭遇的挑戰將是持久性的,短時間內很難處理,這也意味著這次Facebook的股價將不會有那么快的反彈。

    根據Frances Haugen和Sophie Zhang向外界披露出的大量內容表明,Facebook的問題還是出在公司高層,而作為CEO的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無疑將負有重大責任。

    Keith Fitz-Gerald也表示,如果真如報料人描述的那樣,主要責任在于馬克?扎克伯格。如果因為存在嚴重問題而蓄意誤導投資者,Facebook可能會遭到投資者起訴,將導致廣告客戶對它敬而遠之,這對于Facebook無疑是致命的。

    本文來自于“牛科技網”,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