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點不少,體驗完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卻被圈粉了
來源 | Oculus 官網視頻
元宇宙的概念在2021年又再次引爆。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在接受The Verge采訪時甚至直言元宇宙是移動互聯網的下一代,并表示要All in 元宇宙,Facebook將在五年內從社交媒體轉變為元宇宙公司。
扎克伯格對元宇宙持有的極強信念,也使Facebook成為科技巨頭中押注元宇宙賽道的領先者。2014年,Facebook就以30億美元收購VR公司Oculus,2019年Oculus Quest發布,被視為VR的第二春,2020年10月,更新型號Oculus Quest 2 發布。
近期Facebook又推出了VR的會議服務Horizon Workrooms,只要在Oculus Quest 2 上安裝這一應用,處于不同地方的人們就可以戴著VR頭盔,匯聚在一個虛擬的會議空間中參會。
在疫情常態化、在線辦公常態化的背景下,在Horizon Workrooms里和在Zoom里開會有什么不同,使用體驗上有哪些優缺點?《硅谷101》主播泓君最近就邀請了聲動活波聯合創始人丁教 ,還有斯坦福計算機系博士楊俊睿 Jackie在Horizon Workrooms里開了次虛擬產品體驗會。
《硅谷101》節目在VR中的錄制場景
首先就設備上來說,Horizon Workrooms只能在Oculus Quest 第二代上使用,但相比較于Oculus Quest,Oculus Quest 2的頭盔設計的舒適度反而有所降低,會有一種往前傾的感覺。這是由于Quest 2價格約300美元,而Quest 1約400美元,所以第二代頭盔后側的帶子質量有所降低,另外,電池重量也導致了往前傾,也有人會選擇花100美元購買 elite strap 專業版的電池和帶子。
買了VR頭盔之后,大家就要做好燒錢的準備了。Oculus主要盈利來源不在設備本身,而是使用設備進行的各種內容消費,各種VR游戲的價格可不便宜,比如知名游戲《Beat Saber》就需29.9美元。
圖 | 游戲《Beat Saber》的場景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怎么用VR設備和遠方的工作伙伴開會。
01 進入會議室
進入Horizon Workrooms的過程非常曲折,前后兩天大概花了3個小時才真正進入會議室!
首先要在VR上設置賬號、虛擬頭像,然后需要卸下VR設備,再設置電腦端的Workrooms,再一次,帶上設備,設置VR與電腦的連接。還可以在VR設備里看到電腦與鍵盤,雖然帶著VR頭盔看不到鼠標,但是并不影響使用。
圖 | 接入會議室(圖源:Oculus 官網)
帶著VR設備回微信、查資料、辦公體驗還算不錯,分辨率雖然趕不上電腦,但是可以看清楚網頁上的小字。在熟練這些操作以前,手需要在VR手柄與鼠標鍵盤之間切換,并不是很順暢。
圖 | 在VR中使用自己的電腦,形成和現實相似的情境(圖源:Oculus 官網)
盡管這些步驟設置繁瑣,但是只要跟著流程走,這部分并不困難。
真正考驗我們的是,如何讓所有會議成員進入同一間會議室。我們反反復復邀請,仍然還是各自被關在不同的會議室中,無法集中在一起開會。不同于Zoom直接通過郵件、鏈接、會議密碼等方式邀請加入,Horizon Workroom的交互邏輯類似于Slack:需要先加入到會議室中,再邀請同事。
網頁版像是Slack的設計,但Slack可以允許多個會議室切換,而在Horizon Workrooms里,每個具體的會議室和顯示器都是綁定的,要切換會議室則需要先登出,然后重新登陸,在交互邏輯上顯得有點混亂。
總體來說,Workrooms的進入門檻高,但進入以后的體驗比Zoom更好。
02 會議室中的沉浸感
會議室的虛擬場景設置很漂亮,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面的山水樹木,還有遠處的房子和青煙,像是個度假村中觀景房。
圖 | 我們在會議室中的場景
場景的真實也給了一種真實的工作氛圍,而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卡通的人物形象,圍坐在一個會議桌前。
Horizon Workrooms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仿現實生活的虛擬會議室場景,而整個工作的場景,每個人面前有一臺自己電腦,在這個會議室中可以選擇自己工作,也可以投屏以及和其他人說話。
在視頻會議中,大家同時說話時,由于反饋的延時等問題,常常無法聽清每個人說的話,但在 Horizon Workrooms里,如果同時說話,通過Space Audio(空間音頻)也可以處理多位同事說話的情況。也能感受到,坐在左邊的人,聲音是從左邊傳來的,右邊的人,聲音是從右邊傳來的,這與真實世界的體驗非常相似。
圖 | 根據在VR中的位置調整聲音(圖源Oculus)
2D的會議中,我們很難分辨說話人正在看著誰,因為都是看著一張屏幕,也很難分辨有些話是否是在對特定的人說。但是在Workrooms里,跟線下會議一樣,指向性非常明顯,有種面對面的交流感。當對方說話沒有看向你的時候,甚至還可以毫無違和地開小差,做自己的事兒。
除此之外,讓我們很驚喜的是,我們卡通形象的動作能夠保持和現實中的動作一致,每個人轉頭、眼睛方向、張嘴想說話包括做的手勢這種細微的動作都可以被對方看到的,這些肢體動作在某種程度上其實營造了一個更真實的會議環境,使交流也順暢了不少。
圖 | 給身邊的人做出手勢(圖源:Oculus 官網)
據Kargo軟件主管劉冰雁介紹,從技術上講,Oculus Quest 2上并沒有眼睛追蹤的功能,下一代的Oculus Pro中可能會出現眼睛追蹤。
目前Oculus Quest2主要根據頭的六度自由度來猜測身體和眼睛的轉向。而對于手勢的捕捉,Oculus Quest2則通過每只手14個手指重要關節的檢測,在距離上可以通過近大遠小得到一些深度信息,同時通過多個攝像頭進行信息的整合以及簡單的深度計算,就可以形成較好的手的3D建模。
當兩只手重疊時,無法識別指關節,在Workrooms里面就不能清晰看見自己的手。這是現在技術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除了可以在Workrooms里面使用電腦,它也可以像在真實的會議室里一樣使用白板。設備會先通過檢測桌面高度,識別桌面這一平面,VR手柄就是那支白板筆,桌面就是我們寫寫畫畫的地方。沒有人能在三維空間中畫成一個圓,但當系統識別到了桌面,控制手柄在一個二維平面上寫寫畫畫,寫字就可以實現了。
圖 | 在VR的白板中寫字(圖源:Oculus 官網)
相比于控制手柄上帶有傳感器能實現更精準的控制,直接用手寫字還有困難。因為手上并沒有標記,所以在精度上還有差距,也很難有力學反饋。未來如果能夠實現對手精度更深的識別,可以直接用手在虛擬空間中玩翻花繩、拿游戲中的槍和魔棒等,會擁有更大的應用想象空間。
之前扎克伯格在Horizon Workrooms中接受媒體采訪曾掉線過,在我們連線的過程中,并未出現任何掉線與卡頓,整體運行比較穩定。
03 短視頻、3D內容會議的絕佳場景
在Workrooms產品出現以后,已經有留學中介開始在里面錄制留學介紹的短視頻了。以后,只要在虛擬世界中,選擇一個自己的虛擬3D頭像,我們可以在一個虛擬世界中,錄制留學、中介、財經、知識類視頻,甚至小短劇,可以省去很多化妝、布置場景、以及后期制作的麻煩,這讓內容制作的門檻降得更低。
在Horizon Workrooms中,我們可以分享圖片并進行投影,嘉賓楊俊睿談到,希望未來可以支持在VR上分享3D圖像格式的內容,比起在電腦的二維屏幕上去拉動旋轉3D有格式的內容,VR中的3D格式內容呈現將會有更真實效果的體驗,這對相關建模研究也會更方便。
插入電腦的3D文件其實從技術上講難度較小,只需要在原有圖片格式的基礎上加入新的格式。更難的是實現掃描現實生活中的物品,需要AR設備對現實中的物體先做3D建模。這也意味著,在虛擬設備中除了會議室,將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由于AR和VR設備中沒有鍵盤,所以要達到較好的交互方式關鍵在于語音識別和手勢追蹤,如何更準確識別語言和手勢就成了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實現用戶可以通過一句話或者用手指的方式就能讓設備理解并執行指令,形成好的交互方案仍然是一個難題。
相較于VR設備而言,楊俊睿認為AR眼鏡的進程落后了5~10年:
一是在光學上顯示屏技術難度更高,需要既能夠透過現實世界,同時又需要顯示虛擬世界的內容,這就涉及把現實中的物品進行遮擋的問題,而目前仍然沒有成熟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
另一方面是AR所要求的手勢精度也需要更高,我們所體驗的Oculus Quest手勢追蹤在VR中沒有問題,但如果打開通透模式去看現實世界,就會明顯感受到看到的圖像和虛擬世界的手有明顯的時間上的延遲,而如果放在AR上差距將會更明顯。
第三,AR對于顯示和處理的要求也相當高,所以能耗也會更大,電池要求也會更高。
在這次錄制中,一個半小時的會議,用了Oculus Quest 2大概70%多的電量,電池也會成為接下來VR普及的一大問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硅谷101”(ID:svstyle),作者:王晶、劉泓君,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