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FB連接世界雄心,打造“海陸空立體”聯網方案
騰訊科技訊10月8日消息,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的社交媒體政策和對增長的不懈追求都在受到更嚴格審查,但該公司從未放棄“連接世界”的雄心?,F在,該公司正將注意力轉向讓更多偏遠地區獲得高速互聯網接入的目標。此舉似乎帶些諷刺意味,因為Facebook最近剛剛遭遇大規模宕機,旗下所有應用程序都曾短暫癱瘓。
在最近的新聞發布會上,Facebook首席技術官邁克·施羅普費爾(Mike Schroepfer)大肆宣揚該公司下屬連接集團(Connectivity Group)的工作,并透露了通過高速互聯網連接全球10億人的計劃。施羅普費爾表示,Facebook正在研發海陸空立體聯網方案,包括建設跨大西洋海底電纜系統連接歐洲和美國、改進地面部署光纖電纜的機器人,并堅持測試能以千兆位速度傳輸數據的所謂“最后一英里”無線互聯網系統。
Facebook的這些努力已經醞釀了多年。18個月前,Facebook表示,該公司已與非洲運營商合作,建造大規模的海底互聯網電纜。名為Terragraph的無線通信系統的開發始于2015年,而專注于部署光纖的機器人Bombyx首次開發于2018年。后者尚未部署,但在2020年夏季首次亮相。
施羅普費爾和包括丹·拉賓諾維茨基(Dan Rabinovitsj,連接集團副總裁)和耶爾·馬奎爾(Yael Maguire,Facebook連接實驗室工程主管)在內的其他高管表示,這些新技術可以比典型的光纖部署更快、更便宜地將光纖或類似光纖的速度帶給大眾。施羅普費爾說,Bombyx機器人代表著“有史以來光纖部署成本的最大降幅之一”,Facebook現在已經在三層互聯網基礎設施上開發了突破性技術:海底電纜、Bombyx地面機器人和以千兆位速度傳輸數據的無線互聯網系統。
拉賓諾維茨基說:“世界上幾乎半數人口仍然缺乏互聯網接入,負擔能力是造成這種數字鴻溝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那些以每天以不到1美元的價格提供互聯網接入的國家?!?/p>
Facebook是雄心勃勃地想要在世界各地擴大互聯網接入的幾家科技公司之一。但許多公司都遇到了技術和政治上的阻礙,比如谷歌關閉了其旨在通過氦氣球傳輸互聯網接入的Loon項目。谷歌還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運營實驗性光纖網絡Google Fiber,但事實證明,這對谷歌來說代價太高,無法維持。
與此同時,亞馬遜和SpaceX正在發射低地軌道(LEO)衛星上投資數十億美元,這將通過數千顆衛星的“星座”提供互聯網接入。Facebook也曾有個研究LEO衛星的團隊,但其三個月前被亞馬遜收購。
在此之前,Facebook也有自己的接入互聯網想法,但都沒有完全實現,例如其實驗性太陽能無人機項目Aquila于2018年被擱置。然后是FreeBasics,它是Facebook更廣泛的Internet.org計劃的一部分,本應向印度的電話用戶提供免費的互聯網服務。但批評人士說,Facebook提供的免費但有限的互聯網服務違反了網絡中立規則,為此印度政府禁止了這項服務。
Facebook處于獨特的強大地位:在世界某些地區,這家社交網絡公司已經是互聯網的代名詞。盡管嚴格來說,它并不是一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隨著其內容審核和定向廣告做法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插手互聯網基礎設施也可能引發擔憂。
Facebook在2020年春天首次披露了建造長3.7萬公里、名為2Africa的海底電纜計劃,并在上個月宣布了擴建計劃,預計將于2023年或2024年完工。新的跨大西洋電纜項目預計將提供比2000年初鋪設的海底電纜多200倍的容量。新的項目不僅僅針對非洲或其他新興市場。Bombyx機器人可以部署在任何有現有電力結構的地方,因為它利用了已經建成的輸電線。Facebook表示,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和澳大利亞的珀斯等地已經鋪設了3萬個Terragraph單元。
就機器人而言,Bombyx看起來很漂亮。在技術人員將其放到電力線上后,它會沿著電力線爬行,在行駛過程中將自己包裹在電纜上,纏繞出芳綸增強纖維(為了增強強度,也為了承受中壓電力線的熱度)。由于機器人需要一定的平衡才能保持在電線上,Facebook團隊表示,他們已經對機器人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變得更輕、更靈活、更穩定。在確定一根光纖可以為附近地區多達1000戶家庭提供互聯網接入后,該公司將機器人的負載從96根光纖降低到24根。
需要明確的是,Facebook沒有重新發明光纜,而是提出了一個新方案,利用現有的電力基礎設施在地面上鋪設光纜,而不是挖掘壕溝將光纜鋪設在地下。Facebook已經想出了一種以半自動化方式來實現整個目標的方法,通過制造一種機器人,它聲稱最終將能夠“安裝超過1公里的光纖,并在1個半小時內自動通過數十個中間的障礙物。
至于Terragraph,Facebook的拉賓諾維茨基和馬奎爾將Terragraph描述為由幾種技術組成的系統。它依賴于“WiFi聯盟”建立的802.11ay標準,這是與高通合作開發的技術參考設計。它也是一個網狀Wi-Fi系統,利用現有街道結構上的節點,如燈柱和交通燈。其結果是千兆位的傳輸速度,與光纖線路的速度相當,但在這種情況下,它是無線傳輸的。
馬奎爾說:“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部署這種設備,而無需獲得監管機構的許可。因此,這款設備的價格非常實惠,這也是它的另一項創新?!?/p>
Facebook在建設光纖網絡時,試圖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并降低勞動力成本,這是明智之舉。但該公司早些時候進軍電信領域的舉動激怒了電信運營商和人權活動家。許多人批評該公司建立了“雙層”互聯網,這可能會擴大接入差距。
在采訪中,拉賓諾維茨基堅稱,Facebook不是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也沒有興趣成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他說,該公司并不尋求從該項目中獲得收入,而是將該技術免費許可給其他人。然而,他確實承認,Facebook確實受益于全球范圍內分享的更多數據,其他任何擁有數字財產的人也都受益。
數字民權非營利組織Access Now的總法律顧問彼得·米切克(Peter Micek)表示,在過去的四年里,有線互聯網接入的光纖鋪設速度基本上停滯不前,這“并不理想”。這并不是在短期內讓下一個10億人上網所需的速度。他說,欠發達國家的人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移動設備,但仍然有很多事情是你不能在移動設備上做的”。
米切克承認,Facebook早先在這個領域的許多項目都是投機性的,但它有現金進行試驗和冒險。他說,更讓他擔心的是Facebook的“垂直野心”,即它正致力于從海底基礎設施到終端設備(如AR和VR硬件)的互聯網建設。米切克表示:“Facebook接觸到的每個東西最后似乎都變成了數據挖掘展覽。我擔心任何想要控制所有層面的公司,尤其是Facebook?!?nbsp;
本文來自騰訊科技,審校:金鹿,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