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為“金襄城”錦上添花
正值三伏,久雨初晴,肥沃的襄城大地滿目蒼翠,綠意位于襄城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國家紅薯產業體系千畝試驗示范基地大田里,一壟壟覆膜栽培的紅薯秧苗油綠茁壯,長勢喜人。正在田間巡查的縣農業專家崔得領向記者介紹,發展綠色農業,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他們采用在田壟上覆膜,敷設滴灌帶的新型栽培法,不僅能夠有效保持地溫和墑情,消除地下病蟲害,而且可以適時控肥控藥,精準灌溉,節水節能,節省大量用于打藥、翻秧等田間管理的人工費用。目前他們已通過試驗示范基地的引領帶動,在全縣推廣了這種綠色栽培模式,使紅薯這一傳統農作物的平均畝產提高了20%多,平均畝產超過6000斤,并創出了畝產萬斤的新紀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襄城縣圍繞綠色農業轉型升級,先后打造了煙草、紅薯、大豆、辣椒四大產業基地,正加緊建設大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示范基地,通過基地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有力促進全縣農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綠色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同時他們在全縣農村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化,制定大田作物有機肥施用政策,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行動,構建有機肥施用長效機制,確保農藥化肥施用量保持負增長,利用率達到40%以上。扶持發展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專業合作社聯社,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和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通過推廣應用可降解農膜和厚度大于0.01毫米的地膜,全縣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90%以上。他們還采取多項有力措施,推廣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積極爭創綠色防控示范縣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縣,把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科技賦能綠色農業提質增效
襄城縣是國內外聞名的“煙葉王國”,可驅車行進在一片片綠葉茂盛、一眼望不到邊的煙葉大田里,卻看不到一座煙鄉常見的傳統炕房。陪同采訪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他們運用現代科技,在全省率先推廣煙葉烤房“電代煤”技術改造帶來的新變化。
在襄城縣庫莊鄉2000畝煙葉生產基地,記者見到了剛從一人多高的煙葉叢中走出來的鄭州容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龐軍偉。他一邊擦拭著滿頭熱汗,一邊熱情地帶領我們參觀建在地頭上的現代化自動控制電炕房。只見一座高大寬敞的廠房內,整齊地排列著兩排銀灰色的長方形電炕房,房內設有多層可一次裝填400竿煙葉的金屬掛竿和先進的熱風循環系統及電子測溫控溫裝置,每個炕房都有一個小巧的自動控制箱,只需按程序設定好溫度、時間等參數,就可以通過專用的手機APP實時監測炕房運行情況,再不用像傳統炕房師傅一樣冒著六七十攝氏度的高溫去揮锨添煤,觀火測溫。長期在當地從事煙田機械研制推廣的龐軍偉告訴記者,過去一個熟練的炕煙師傅最多只能看兩炕煙葉,現在一名管理人員就可以同時監測控制40個電炕,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和能耗,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炕煙質量,同時還有效防治了煙炕燃煤造成的大氣污染。
據了解,襄城縣作為全省第一個煙葉烤房“電代煤”試點,去年以來先后投資約2.6億元,對約3500座符合條件的燃煤烤煙房進行改造,每個烤煙季減少散煤使用2.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5萬噸,減少煙粉塵排放量1500噸,節省了80%以上的用工成本,降低了30%的能耗成本,減少了10%以上的烤煙損失,讓種煙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創出了一條產業提質、煙農增收、降本增效與生態環保多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為了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對綠色農業的促進和保障作用,襄城縣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建起了現代煙草農業產業科技園、紅薯高端種苗基地、優質麥示范基地、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等科研推廣基地,引進推廣的成套煙田耕作設備實現了從育種、栽培、植保、采摘到烘烤生產加工全鏈條的機械化作業。同時還扶持襄豐種業、河南九圣禾新科、首山種業、連三種業等本地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良種繁育體系,大力開展小麥、大豆、紅薯等新品種的繁育和推廣。他們與國家甘薯體系和河南省農科院聯合建立的紅薯高端種苗基地配備了先進的組織培養實驗室和8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溫室大棚、8000多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對紅薯種苗進行脫毒試管苗培育、馴化、加代擴繁,年脫毒試管苗達到1200萬株以上,常年培育的紅薯優良品種就達70多個,每年可生產脫毒原種6000多噸,為綠色農業的普及發展提供了不斷迭代更新的優質種源。
政策激勵擦亮綠色農業品牌
在通往襄城縣城的環島路口,矗立著兩塊醒目的彩色標志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襄城煙葉”“襄城紅薯”吸引了南來北往的路人。襄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廣燦自豪地告訴記者,這些年他們創立的農業品牌遠不止這兩個。
襄城縣委、縣政府堅持“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出臺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和獎補措施,建立“三品一標”認證補貼獎勵機制,推動“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綠色農業”轉變。對新認證的綠色農產品和名特優新農產品,縣政府給予申報主體5萬元獎勵,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給予申報主體20萬元獎勵,大大調動提高了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綠色發展、爭創品牌的積極性,有效提升了當地綠色農產品的品牌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僅去年一年就已認證名特優新農產品4個,“三品一標”品牌36個,涉及品種28個,認證面積達80.5萬畝。今年又申報“襄城赤松茸”“襄城黃瓜”“襄城葡萄”等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蘆筍、西葫蘆、菜心、羊肚菌等綠色食品認證農產品4個,久負盛名的“襄城大豆”“丁營花生”也正在審批綠色食品標志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同時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落實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推廣農產品“追溯+合格證”“檢測+合格證”全程化監管模式,以農產品質量安全“零事故”,全力打造“金襄城”綠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