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就業 滴滴等新經濟平臺創造“新飯碗”
就業乃民生之本,更是社會發展和國家穩定的基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居民就業正面臨嚴峻考驗。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保基層運轉。
隨著疫情逐步受控,復工復產的節奏進一步提速,“六保”之首的保就業,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保就業 新經濟平臺創造“新”就業機會
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一些企業正在利用自身的技術和平臺優勢,為眾多有夢想、能打拼的人,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劉富貴和郭丹萍夫妻二人都是滴滴平臺的代駕司機,從2014年入行到現在,已經整整做了6年。每逢春節,他們一人一晚上就能賺將近1000元。但疫情防控期間,不出門就沒收入,這可急壞了兩口子。
為了幫助平臺上的司機師傅們渡過難關,滴滴上線了“滴滴跑腿”業務,通過開啟這項同城代買、取送業務,讓代駕司機可以白天做跑腿,晚上做代駕,每天雙份收入,從而彌補晚上因代駕單量減少造成的收入缺口。3月份,劉富貴白天“跑腿”,幫客戶買菜、買藥、送東西,晚上做代駕,收入基本回到了原先的水平。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滴滴跑腿業務已經在全國21個城市上線,為超過一萬名代駕司機提供了新的收入機會。
穩就業 新經濟平臺吸納“新”人員
近日退役軍人事務部與滴滴簽署了退役軍人合作協議,滴滴將為退役軍人提供超過1.5萬個就業崗位,包括豪華車司務員、專車司機和兩輪車運維。除此之外,滴滴還成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推薦的54家職業技能培訓線上平臺機構之一,向更多人群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課程,也為出行行業就業者復工提供智力支持。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美團等新經濟平臺型企業,也在利用自身平臺優勢,主動發力,解決現存就業壓力。
不難看出,平臺型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其自身有著先天獨特的技術優勢,在提振經濟消費的同時,能更加準確地對接供需雙方。同時,在平臺自身的產業升級中,可以創造和吸納大量的社會就業。
“六保”中,保居民就業被放在了首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門一攬子保就業、穩就業的舉措也正在接連推出。我們希望這些好政策,能夠迅速落地生根,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為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更踏實。(牛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