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禁塑令"發布 書店商場超市逐步禁用不可降解塑料
據新華社電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19日發布。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全國范圍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意見提出,要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范一批”的思路,推進三項主要任務。一是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購物袋、超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分步驟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分步驟、分領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遞塑料包裝等。二是研發推廣綠色環保的塑料制品及替代產品,探索培育有利于規范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污染的新業態新模式。三是加強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清運,規范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
根據意見,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下一步將強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撐,健全制度標準、嚴格執法監督,加強塑料污染治理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重點問題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考核和問責。
■ 專家解讀
推廣使用綠色環保替代產品
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我國快遞塑料包裝、外賣塑料餐盒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耗量大幅上升,新興塑料污染問題凸顯。
國家發改委體改所循環經濟研究室主任楊春平說:“這些塑料制品的特點主要是一次性,不能夠降解,然后容易被拋棄,就是難回收。所以,一個是對環境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另外也是一種資源浪費。這些年我們國家在推動綠色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當中,摸索總結出了一些塑料的回收利用,循環利用,甚至塑料替代產品,為我們制定新的塑料污染治理的方案,提供了一些技術。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制定這個新的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
在《意見》實施之后,一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被逐步禁止和限制,又有哪些產品來替代呢?
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翁云宣說:“像超市里面可以用紙袋、布袋來替代,餐飲行業可能采用一些可降解的食品包裝、餐飲具,吸管方面可能采用巨乳酸吸管、紙吸管這些來替代。”
為了推廣使用替代產品,《意見》以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為導向,推廣應用安全可控、性能達標、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制品及相關替代產品。據央視報道
■ 他山之石
日本
禁止商家免費提供塑料袋
為了減少塑料垃圾污染,日本環境大臣2019年6月3日宣布將制定新法令,禁止商家免費向顧客提供塑料袋。此前日本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塑料袋收費的政策。
據了解,在出臺全國性法令之前,日本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塑料袋收費的政策,并取得不錯效果。比如,在2008年率先實施這一政策的富山縣,消費者自帶購物袋的比例達到了95%。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一年使用塑料袋超過10萬噸。由于國內處理設施不足、成本較高,日本還大量出口塑料垃圾。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限制進口塑料垃圾,日本國內開始出現塑料垃圾積壓問題。
韓國
大型超市實行全面禁塑
自2019年1月1日起,韓國2000多家大賣場以及1.1萬家店鋪面積超過165平方米的超市,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
除魚類和肉類等必須用塑料袋之外,相關大賣場和超市只能為顧客提供環保購物袋、紙質購物袋、可回收容器等盛放物品。如果被發現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商家將被處以最高300萬韓元(約合2700美元)罰款。
根據修正案,之前沒有被列入“限塑令”對象的1.8萬多家糕點店2019年起將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另外,韓國環境部正致力于推動多項新措施,包括鼓勵洗衣店減少使用塑料服裝袋等。
英國
“限塑令”實施后效果明顯
自2015年英國主要超市推行塑料袋強制收費政策以來,塑料袋消耗量下降了八成。
英國政府2015年10月開始在大部分零售商店推行“限塑令”,對每個塑料袋收費5便士(約合0.5元人民幣),希望以此減少塑料袋消耗,減少環境污染。
英國政府今年初還宣布計劃在英格蘭推動新“限塑令”,以全面禁止銷售塑料吸管、塑料飲料攪拌棒和帶有塑料棒的棉簽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此外,英國還欲效仿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引入飲料瓶押金制,以期提高包括塑料瓶在內的垃圾回收率。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