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網絡扶貧推動河池老區新發展 上網成了村時尚

    網絡扶貧行動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7月26日,“來自革命老區的報告——2019年全國網絡媒體廣西行”主題宣傳活動座談會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舉行,本次座談會主要聚焦“網絡扶貧”。

    網絡扶貧推動老區新發展

    河池市轄9縣2區,總面積3.3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33萬。素有“五區五鄉”之稱,即著名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典型的大石山區和石漠化地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五區”和世界長壽之鄉、劉三姐家鄉、世界銅鼓之鄉、中國有色金屬之鄉、著名水電之鄉“五鄉”。 河池集老、少、山、窮、庫于一體,是廣西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是廣西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設區市之一。2019年經自治區認定,都安縣、大化縣是廣西4個極度深度貧困縣中的2個。

    近年來,河池市委網信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中央、自治區黨委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聚焦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深入開展網絡扶貧行動,充分發揮互聯網先導力量和驅動作用,推進網絡扶貧工作,為新形勢下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有益探索。

    座談會上,河池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市政府新聞辦主任韋東平介紹了網絡扶貧工作情況。一是“網絡覆蓋+扶貧”,加快數字河池建設。二是“電子商務+扶貧”,助推特色產業發展。三是“信息服務+扶貧”,提升便民服務質量。四是“網絡扶智+扶貧”,推動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五是“網絡公益+扶貧”,擴大公益扶貧影響。六是“網絡宣傳+扶貧”,營造濃厚宣傳氛圍。七是“網絡安全+扶貧”,保障扶貧領域網絡信息安全。

    其中,在“電商扶貧”方面,河池市將電子商務進農村與精準脫貧結合起來,深入實施電子商務精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建立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先后推出 “農村淘寶”、黨旗領航·電商扶貧“1+1”等電商模式,推動“天峨珍珠李”“環江紅心柚”“大化七百弄雞”等地方特色扶貧產業發展,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為貧困戶提供便利服務。此外,積極推進網絡扶智工程,目前,全市“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寬帶接入的中小學達990所,接入寬帶的教學點564個。

    “互聯網+”時代,越接近信息,就越遠離貧困?;ヂ摼W已經成為貧困地區一輛不容錯過的“高速列車”,網絡扶貧也正在催生脫貧攻堅的新動能。河池市開展網絡扶貧取得的顯著成效讓參會的網絡媒體記者眼前一亮。據了解,2016-2018年,河池市實現48.68萬人脫貧,378個貧困村出列,3個縣區實現整縣(區)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06%下降到8.22%,為2020年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上網成瑤山深處“村時尚”

    大化瑤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廣西極度貧困縣。近年來,大化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實施“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網絡公益”五大工程,深入推進自治區網絡扶貧試點示范項目——“大化瑤族自治縣網絡扶貧攻堅試點示范項目”,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這里,網絡和4G為深山打開了一條鏈接外部世界的天路。

    巴馬養生火麻油、土雞初生蛋、彩色糯米飯,還有土雞土鴨,臘肉臘腸和綠豆粽……你想要的“土貨”這里都能滿足你,只要動動手指在手機上下單,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到河池養生特產。7月26日,記者在河池市大化紅水河長壽養生電子商務城看到,該電商城商品琳瑯滿目,齊集了大化的部分土特產,還有河池其他地方的土特產,還可以對商品追根溯源,品質有了保障。

    據了解,大化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以大化紅水河長壽養生電子商務城為縣級公共服務中心,在全縣16個鄉鎮建立電商物流和電商服務站,158個行政村中有條件的村建設電商物流和電商服務點。目前,大化建成了1個縣級電商物流配送服務中心、1個縣級冷鏈物流配送中心、16個鄉鎮級電商物流服務站,鄉鎮級覆蓋率達到100%,從縣級物流倉儲中心到鄉鎮電商物流服務站再到客戶,可在3天內完成配送。同時,做好農產品上行品牌營銷及供應鏈建設,全品類注冊“源味紅水河”公共品牌,開設淘寶旗艦店、京東扶貧館等線上電商頻道,引進阿里巴巴公司進駐大化,促進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與本地物流公司的深入合作,最大化降低物流進農村“最后一公里”的成本。

    大化實施“電子商務訂單式農業”,通過“黨建+電商+扶貧”模式,各鄉鎮政府與企業簽訂電子商務訂單框架協議,并通過大化自主開發的“易紅火”平臺對農產品進行統計確認,協調企業完成履約收購。“僅2018年,8個鄉鎮簽訂了電子商務訂單式農業合同,涵蓋黑豆、七百弄雞、甜玉米等主要農產品,訂單總額達2000萬元,參與種養的群眾50%以上都是貧困戶。”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楊勝濤向與會記者介紹道。

    為改善當地建檔立卡戶生產生活條件,重點幫扶無能力修建水柜建檔立卡戶,碧桂園廣西區域捐贈幫扶資金120萬元,在雅龍鄉溫和村、紅日村、勝利村資助同心水柜建設600個,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額外補助2000元,提高水柜建設質量及水源安全衛生標準,切實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難題。碧桂園廣西區域總裁謝偉洲在座談會上表示,接下來,碧桂園將投入50萬元,用于大化智力扶貧和健康扶貧項目,包括改善大化高中網絡教育設施設備和幫扶大化貧困鄉村醫院建立遠程影像工作站,實現城鄉遠程“三屏聯動”在線診療。

    據介紹,截至2018年底,大化全縣共完成脫貧摘帽38個村45535人,還有貧困村54個(46個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58152人,貧困發生率從25.63%降至14.38%。2019年計劃實現脫貧摘帽28個村7658戶376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