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手掌嬰兒”出生體重僅370克 經救治后存活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近日向醫學極限發起挑戰,多學科醫護團隊歷經200余天努力,成功救治一名出生體重僅370克的超早產兒。

    孕婦楊女士去年12月出現早產征兆,入住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產科,由于各項指標異常,楊女士在經過近一周的保胎治療后,不得不提早分娩。當時她僅懷孕24周,距離預產期還有110天。

    “患兒出生時體重370克,全身皮膚呈透明膠凍狀,眼睛無法睜開,呼吸極度微弱,體型如同手掌大小。”醫院新生兒重癥救護中心主任石靜云說,在出生1小時內,醫護人員相繼完成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滴注,持續呼吸機輔助通氣,臍動靜脈置管建立靜脈通道,維系內環境穩定等多項操作治療。

    石靜云介紹,目前我國小于1000克的超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率為0.2%,其中501克至750克的超低出生體重兒的存活率僅為55%左右,而胎齡小于24周、體重低于500克的超早產兒,發育更不成熟,存活率極低。

    石靜云說,由于超早產和宮內感染,這名患兒肺部發育極差,醫護人員嘗試了多種方案,但效果均不明顯,呼吸機參數居高不下,同時出現應激性高血糖,凝血功能不良等癥狀。頑固的重癥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讓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一度束手無策。

    經過多學科醫護人員努力,2019年3月6日,患兒成功拔除氣管插管,有創通氣改為無創通氣。又經過3周治療,患兒改為鼻導管吸氧。這期間,患兒還因早產兒視網膜眼病、腎臟小結石等疾病進行了多次對癥治療,生命體征逐漸趨于平穩,轉危為安。

    “截至目前,孩子體重已達3640克,是出生體重的近10倍。”石靜云說,孩子各項生命體征平穩,頭顱核磁和神經發育監測正常,達到出院指征,近日可帶鼻旁管低流量吸氧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