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42.74億元!廣東中山火炬高新區又有新動作
目前,中山火炬高新區正在推動建設工改項目15個,完成項目拆除整理用地面積495.18畝,項目總投資約42.74億元,計劃建設高標準廠房面積約126.65萬平方米,預計新增產值66.57億元。
如何突破土地資源緊缺這一制約經濟持續發展的瓶頸?廣東中山火炬高新區又有新動作。7月底,中山火炬高新區舉行第十批村鎮低效工業園項目集中動工拆除儀式,其中,東皇科技產業園項目總投資約2.25億元,該項目計劃打造珠寶文化運營產業園,這是中山火炬高新區乃至中山市啟動的首個港資低效工業園改造項目。
近兩年,中山火炬高新區全面啟動低效工業園升級改造項目,進一步拓展園區空間,為園區創新發展蓄能,推動園區“二次創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創新局面。
中山火炬高新區代表的是中山市最具創新活力的產業高地。這里擁有近20家世界500強企業,集聚了100多個科研平臺,形成了生物醫藥、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光電等產業集群。同時,中山火炬高新區以全市5%的土地,創造了中山市約13%的國內生產總值及22%的工業增加值。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深中通道、南中珠城際等跨灣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正全力打造環珠江口的“黃金內灣”。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中山火炬高新區也一躍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成為“黃金內灣”錨固大灣區西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產業核心承載地的創新主引擎。中山火炬高新區迎來新一輪的黃金發展期。
![]()
然而,如何解決因土地資源掣肘而產生的影響?這一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了中山火炬高新區面前。歷經30年發展,中山火炬高新區新增建設用地資源近乎枯竭,存量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低,面臨著“空間低效之困、土地碎片之困及產業升級之困”等一系列難題。
“因土地資源受限而影響產業發展的情況,在中山火炬高新區內相當突出,亟須通過低效工業園區改造破解土地制約瓶頸。”中山火炬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中山火炬高新區直面土地制約難題,率先發起工改攻堅戰。目前,中山火炬高新區正在推動建設工改項目15個,完成項目拆除整理用地面積495.18畝,項目總投資約42.74億元,計劃建設高標準廠房面積約126.65萬平方米,預計新增產值66.57億元。
據介紹,一方面,中山火炬高新區深耕“東承”的試驗田,主動承接深圳產業的西向外溢,四大“工改工”片區瞄準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力;另一方面,中山火炬高新區勇當“北融”的探路者,主動對接廣州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和南沙自貿區的特殊政策,加強研發應用、藥品物流、產學研協同創新,建設“原藥港”,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
“中山火炬高新區通過低效工業集聚區改造,推動產業與空間雙轉型,以空間倒逼產業升級,以改革激活市場活力,主動連片成片地‘改出新空間’,積極探索東西岸的融合發展。”中山火炬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低效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緩解了中山火炬高新區的“土地焦慮”,打破了園區從傳統工業園區擴大到創新創業園區這一過程中,用地緊張的瓶頸。但低效工業園區拆除后,將如何提升發展呢?
7月6日,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項目動工儀式在中山火炬高新區舉行。項目建成后,這里將打造超千人規模,涵蓋光、機、電、算、材等專業學科的碩博人才培養基地。
“從對接合作意向到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啟用,前后僅歷時9個月。該項目從土地摘牌到取得不動產權證,僅用時5分鐘,從這些數據可以感受‘中山速度’‘火炬速度’以及當地管理部門的誠意。”長春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楊玉新贊嘆道。
在此之前,在中山火炬高新區第八批低效工業園項目集中動工拆除儀式上,中山留學人員創業園科技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以下簡稱留創園二期項目)等3個項目同時啟動,新建25.33萬平方米新型綜合產業園。
其中的留創園二期項目建成后,將著力引進光電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健康醫藥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項目和人才,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岸“創新主體最活躍、創業資源最聚集、創造能力最持久”的全鏈條孵化園區,創建國內一流的留學人員創業科技產業園區。這一項目的啟動,意味著中山火炬高新區工改的陣地從傳統工業園區擴大到創新創業園區,工改的目標從打造項目載體向打造創新載體轉變。
“留創園二期項目改造完成后將成為中山市高端人才‘落腳地’、科技成果‘轉化地’、產業發展‘新高地’,將成為中山市低效工業園改造進程中的新標桿。”中山火炬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鐘劍在動工儀式上說。
由此可見,中山火炬高新區正通過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精準發力,培育全新動能。
將充分對接“3+3”新型產業體系
不久前,《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正式頒布(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中山火炬高新區堅持“高”“新”產業定位,構建健康醫藥、智能裝備、光電信息、檢驗檢測、數字創意新型產業體系。到2025年,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打造一個五百億級健康醫藥產業集群,一個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增加一批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據透露,在未來改造項目的產業導入上,中山火炬高新區將充分對接《綱要》中的“3+3”新型產業體系,瞄準招商引資“雙過千”“過百億”目標,圍繞健康醫藥、智能裝備、光電信息、檢驗檢測、數字創意等產業集群,強力推動項目落地投產。
其中,中山火炬高新區東利片區重點集聚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制造、檢驗檢測、健康服務等產業于一體;中山火炬高新區張家邊片區則構筑電子信息和光電產業的核心承載區和產業服務高地,打造集孵化—科研—服務—智造于一體的“火炬上城、科創中樞”;中山火炬高新區沙邊片區著力于壯大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光電等特色主導產業;中山火炬高新區窈窕片區將重點培育產城融合新業態典范。
目前,中山火炬高新區在低效工業園改造中,探索了“托管共建”下的“功能配比”“有限容積率轉移”“延長使用年限”激勵模式。同時,該高新區推動了產業與空間雙轉型,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形成推進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以政策支持和創新改革激活市場動力,成片連片地盤整土地。
“近兩年,我們正全力以赴推進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加快智慧產業園、鯉魚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建設。”中山火炬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低效工業集聚區改造推動了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協同共贏,系統全面地探索了破解土地碎片化的“火炬”方案,也是當前中山火炬高新區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點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