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既“開花”又“結果”!意大利海軍第4艘PPA巡邏艦下水

    縱觀歐洲各國的造艦能力,意大利排位相對靠前。無論是與他國合作研發,還是自主創新研制,大多能做到有始有終、既“開花”又“結果”。今年2月,意大利海軍的PPA巡邏艦喬瓦尼·達萊·班德·內雷號在熱那亞的芬坎蒂尼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成為該國艦艇制造業之樹結出的最新“果實”。

    喬瓦尼·達萊·班德·內雷號是意大利為其海軍建成的第4艘PPA巡邏艦。與此前下水的幾艘PPA不同,這是第一艘全裝版PPA。通過PPA巡邏艦,大概可以了解該國海軍力量建設的特點。

    簡而言之,PPA巡邏艦是一種“什么都想要”的多功能巡邏艦。經過多方權衡,該艦最終“一變三”。

    該艦建造初衷是意大利海軍包括指揮官級、仙后座級、天狼星級、士兵級等在內的多型巡邏艦需要更換。身處地中海的客觀現實又使意大利對新型巡邏艦的需求較為緊迫。從所擁有艦種來看,該國海軍巡邏也有其他選項,如使用卡洛·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來實施,但是這種選擇顯然既不適用也不實惠,畢竟,卡洛·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數量較為有限,尤其是其能定位和較為昂貴的造價,決定了其更好的“工位”是在海上為艦隊擔任“帶刀侍衛”。

    于是,PPA巡邏艦應運而生。

    從已經下水的幾艘PPA來看,該艦帶有巡邏艦的鮮明特點。動力方面,采用了柴-燃聯合方案,使其兼有航行持久與良好的加速能。艦體采用獨特的雙艦艏設計,“鋒利”的艦艏比傳統艦艏更有利于減小水流阻力,提高航行速度。這一設計也在客觀上增加了水線下艦體長度,使其能更好地適應高速行駛狀態。諸多設計,使PPA巡邏艦的最大航速可達33-35節,超過了卡洛·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的最大航速。

    但實際上,PPA巡邏艦已不只是巡邏艦。2月下水的喬瓦尼·達萊·班德·內雷號巡邏艦排水量達到6000多噸,不僅配有前期3艘巡邏艦擁有的多門不同口徑艦炮,而且垂發裝置、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反潛魚雷系統和艦載直升機一應俱全。在各型雷達、敵我識別系統以及光電球、衛星通信天線、數據鏈、電子戰系統、遠程定向聲學系統、拖曳聲吶的加持下,第4艘PPA巡邏艦實際上已是護衛艦,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卡洛·貝爾加米尼級護衛艦擁有的部分效用。

    既是巡邏艦,又是護衛艦,第4艘PPA巡邏艦的設計符合當今世界艦艇通用化設計建造趨勢,但其功用不止于此。從一開始,PPA巡邏艦就被賦予了更多用途。它被設計了3個版本,即輕裝版、強化輕裝版和全裝版。版本不同,其武器配備、感知系統也有所不同。和輕裝版側重于巡邏、全裝版功能多樣相比,強化輕裝版則側重于強化防空能力。

    對多功能的追求,使該艦走上了“邊建邊看、邊看邊變、越來越大”的道路,同時其造型也遠遠超出一般巡邏艦的設計理念。它的艦體采用隱身和系統融合技術,上層建筑主體簡潔明了。V形駕駛艙視野很寬,玻璃化大顯示屏幕、AR輔助駕駛系統和視顯示器系統的運用,使該艦使用者可以直觀、全面、實時地掌握戰情信息,為其發揮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礎。

    除了對巡邏、作戰用途給予關注外,該艦還為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預留了空間。它的艦橋和艉樓中間留有一大塊甲板空間,可以容納運輸艇或大型標準集裝箱。同時,配有大型吊車,能夠在碼頭自行裝卸貨物。艦艉部分的甲板下設計有多任務載荷區。前半部分可以放置集裝箱或承載作戰小艇,也可以改造成居住艙和醫療艙,后半部分設計有小艇滑道,以便快速地收放小艇。

    該巡邏艦所配的柴油發電機功率較大,除供應艦上用電外,還能夠為岸上應急提供上千千瓦的電力。其所制淡水除自給外,也可部分滿足岸上一時之需。這些為其遂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等提供了可能。

    不過,任何設計都是“寸長尺短”。如其在有意提高航速的同時,也使艦艏無法像其他艦船那樣放置聲吶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反潛能力。其“一變三”的設計,一方面顯示了該國企業在造艦方面的實力,另一方面則映射出其海軍艦艇力量尚存在短板的現實。

    標簽: 合作研發 艦艇制造業 戰爭軍事 融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