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科學家發現人類最大細菌 無需顯微鏡就能看到!

    在加勒比海的紅樹林沼澤中,科學家發現一種無需使用顯微鏡就能看到的巨大細菌,這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細菌。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研究顯示,這種細菌單體最大可達2厘米,形狀和大小類似于人類睫毛。科研人員認為,這種巨型細菌相當于“細菌中的珠穆朗瑪峰”,正在重新定義傳統的細菌概念。

    無需顯微鏡就能看到

    細菌只能用顯微鏡才能看到?一種新發現的細菌正在顛覆這一概念。

    根據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科研人員在位于加勒比海的法屬瓜德羅普島一處紅樹林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巨型細菌??茖W家將其命名為華麗硫珠菌。

    該細菌均長度超過9000微米,接1厘米。相較而言,大多數細菌種類長度約為2微米。此前人類發現的最大細菌是納米比亞嗜硫珠菌,長度達750微米,曾保持20多年世界紀錄。

    根據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家讓-馬里·沃蘭的說法,這種細菌最大長度可達2厘米,好比“細菌中的珠穆朗瑪峰”。

    據悉,研究合作者之一、法國安的列斯大學微生物學家奧利維爾·格羅斯最早發現了這種細菌。當時,它看上去就像一小塊白色的意大利面,覆蓋在漂浮著的枯葉上。

    起初,格羅斯認為這可能是真菌、小海綿或其他真核生物。但當他和研究人員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其內部時,卻大吃一驚,發現這并非黏在一起形成鏈條狀的微小細胞,每塊“小面條”本身就是一個細胞。

    “大個頭”如何煉成?

    科學家認為,除了尺寸驚人,這種華麗硫珠菌的內部結構也值得注意。

    此前,科研人員一直將生命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像細菌和“古菌”等單細胞生物,就被稱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則為包括植物和人類在內的多種形式的多細胞生命體。

    原核生物具有自由漂浮的DNA,而真核生物則將它們的DNA包裹在細胞核中。

    然而,這種巨型細菌卻被發現由兩個囊泡組成,其中一個包裹著它的DNA。這也意味著,這種細菌在結構上處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過渡狀態。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這實際上是更復雜細胞的特征。我們希望了解這些囊泡是什么,以及是否在這些細菌的巨型化演變中發揮了作用。”沃蘭說。

    此外,研究人員對該細菌內部的DNA進行測序發現,其基因組非常龐大,有1100萬個堿基,其中包含約11000個可清晰區分的基因。通常,細菌基因組均大約有400萬個堿基和大約3900個基因。

    除了內部結構上的不同,這種細菌生長的環境也可能導致其體積更大。

    沃蘭稱,這種巨型細菌生長在含硫水域底部的沉積物中。它們能夠利用硫的化學能量和周圍水中的氧氣產生糖。這種細菌也能夠從二氧化碳中獲取“食物”。這種細菌比普通細菌大得多,能夠更好地獲取環境中的氧氣和硫。

    此外,研究人員還指出,與細菌種群中的其他微生物相比,這種細菌個頭更大,也更不用擔心被捕食者吞噬掉。

    微生物界仍是“黑盒子”

    華麗硫珠菌是否特例?自然界中是否還有更大、更復雜的細菌?

    科學家的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人員在小結中寫道,一個多世紀以來,對病毒大小的偏見阻礙了人們對巨型病毒的發現。此次巨型細菌的發現表明,更大、更復雜的細菌可能就“隱藏”在肉眼可見的地方。

    該研究合作者之一、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高級科學家坦尼婭·沃伊克稱,這種巨型細菌或相關菌種很可能還存在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紅樹林中。

    她表示,微生物世界“仍然是個黑盒子”,充滿著未知,“只是因為我們還未發現,并不意味著它們不存在”。

    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微生物學教授佩特拉·萊文也表示:“細菌具有無窮的適應能力,總是令人驚訝。我們永遠不應低估它們。”

    標簽: 人類最大細菌 二氧化碳 細菌生長 巨型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