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當前速訊:哈啰,都開始做交友和短視頻了

    不久前,小薇收到了哈啰交友推送,讓她十分吃驚,“哈啰也要幫我脫單?”她好奇地打開哈啰 App,才發現這個她印象中的共享單車平臺,已經熱鬧到面目全非。


    (資料圖片)

    在哈啰 App 主頁上,各種應用被分成了兩屏,足有 29 款應用之多。其中包括和出行相關的騎行、順風車、打車、車主服務等,也有酒店、民宿景點門票等本地生活服務。出乎意料的除了交友應用,還有互聯網小貸臻有錢等。

    哈啰一直沒停下多元化的腳步。這些應用,許多是在這幾個月到一年多時間內上線,小薇收到的推送,是今年 8 月上線的應用脫單。

    致力于成為本地生活入口的哈啰,此前被認為志在反向復制美團,但哈啰正在打破這個邊界。例如,哈啰在去年 5 月上線的內容社區“逛逛”,在主頁上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逛逛像是一個小型的抖音或是小紅書,當然內容的數量和活躍度還沒辦法與后者相比。

    作為“百車大戰”的幸存者,哈啰需要獨立生存。不過,一個此前被普遍認同的看法是,共享單車的流量變現效率不高,哈啰又能否通過多元化,破解生存魔咒?

    01 再造抖音?

    如果說共享單車真有魔咒,那就是流量含金量實在不夠高。

    共享單車 App 和用戶的連接主要是掃碼開鎖,這時彈出任何鏈接,你肯定會感到焦慮,作為用戶對共享單車的需求當然是開鎖越快越好。

    因此,成為本地生活入口雖然是哈啰一直以來的目標,但是和美團、抖音以及淘寶等應用相比,流量變現效率明顯不占優勢。

    那么,換一個思路,共享單車能不能改變命運,再造新流量?或者說,哈啰能不能通過逛逛獲得短視頻流量?

    短視頻確實是比單車更優質的流量,排名第一的短視頻 App 抖音估值早就已經過萬億。

    不過,逛逛首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與抖音、快手和 B 站、小紅書等等內容社區相比,用戶為什么選擇在哈啰消費內容?

    如果不能回答這個問題,逛逛甚至很難拉動哈啰的日活,“除非哈啰徹底把社區內容給做起來,讓大家對某類內容產生粘性。”一位業內人士說。

    點開逛逛的精選頁面,絕大多數視頻的點贊數都只有一位數或兩位數,而且內容也大多數是普通用戶上傳的日常生活紀錄。看起來哈啰還沒有在這個社區大舉投入,邀請其他平臺的網紅入駐。

    不過,哈啰倒確實曾嘗試把細分領域的流量做大。不久前,逛逛上方的四個入口位置中,除了常見的關注、精選外,還有一個欄目是釣魚。

    釣魚一直是熱門短視頻內容,據抖音統計,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釣魚視頻以 779 億次播放量成為抖音第一休閑運動。

    可惜,哈啰逛逛上的釣魚內容,也沒能pk過抖音快手,現在這個位置已經被出行PK取代。

    點開出行PK,會發現這個應用和步道樂跑、KEEP等跑步PK應用十分類似,就是根據用戶在哈啰單車的騎行軌跡做排行榜。

    出行 PK 讓逛逛有了一點社交屬性,騎行也是最近一個熱門的休閑運動。但騎行 PK 想成為爆款或者說讓用戶產生粘性也很難,共享單車主要還是為了解決出行問題,而不是和朋友 PK 騎行距離。至于熱愛這項運動、熱衷 PK 騎行軌跡的人,估計很少會選擇共享單車作為自己的裝備。

    短視頻已經是一個競爭過于激烈的市場,2020 年初上線的微信視頻號,背靠朋友圈,擁有最強的社交屬性,但也經過了近三年時間,才逐漸打開局面。

    哈啰也在嘗試迭代逛逛這個產品,只是目前看來還沒有什么效果。上述業內人士認為,逛逛的商業化想象空間并不大,“就算可以用來賣團購券,但用戶為什么不去美團、抖音買?除非逛逛上的價格特別低,但這樣就沒有了利潤空間。

    02 下一個順風車?

    除了流量含金量不高,共享單車的多元化也受到業務本身的限制。哈啰反向復制美團的另一個障礙就是雙方的核心資產完全不同。

    先來看流量端,在用戶數字方面,實際上哈啰和美團差距不大。哈啰去年宣布用戶數達到 5.3 億,而美團去年年底的交易用戶總數為 6.9 億。問題是,兩者的核心資產不同。哈啰的核心資產是幾百萬量單車、電單車,而美團則是幾百萬騎手。

    美團可以在外賣之外,通過多元化,不斷重復利用以騎手為核心的配送系統,無論是本地生活還是即時零售,都是在這一套系統上,多跑一種商品而已。而哈啰的單車上,只能跑跑廣告,其他業務很難復用,不同業務之間缺少協同效應,需要不斷去尋找新業務。

    從目前透露出來的數據看,哈啰最成功的多元化成功案例,應該算是順風車。

    根據去年公布的招股書,2020 年,哈啰出行的虧損額能夠從上一年約 15 億元下降到 11 億元,其中的最大功臣就是順風車業務,順風車這一年營收不到 5 億,但毛利率超過 80%。

    而哈啰的主營業務共享單車,雖然營收占比超過 9 成,但毛利率一直在 6% 左右徘徊。

    哈啰出行 2020 年完成 9450 萬次順風車服務,總交易額 69.7 億元,相比 2019 年的 29.3 億元增長 137.9%,市場占比為 38%。按照 2020 年的總交易額計算,該公司已是中國第二大順風車交易平臺。

    對于哈啰來說,順風車也是一種流量變現。同屬于出行業務,除了用戶重合度高,順風車的模式也非常輕,簡單來說就是撮合交易收取傭金,對于平臺來說成本很低。

    盡管哈啰的四輪業務(包括網約車、順風車等) 2018 年才上線,但很快成為這個市場的逆襲者。有國內最大順風車平臺之稱的嘀嗒出行, 2020 年營業收入也只有不到 8 億,而嘀嗒做順風車已經有 8 年歷史。

    不過,哈啰順風車的成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元素,就是原本的市場老大滴滴缺席。2018 年 8 月底,滴滴因乘客遇害事件下線了順風車業務,一年半之后才宣布回歸。

    現在網約車這個賽道越來越擁擠了,除了滴滴回歸,美團、高德等平臺也都上線了網約車應用。未來哈啰順風車的增長顯然會更加艱難。

    而且就算有順風車助力,哈啰也沒能實現整體盈利。哈啰能否尋找到下一個順風車?在中國的互聯網市場上找到這種模式輕、毛利高,且沒有強大競爭對手的業務,可以說很難。

    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是那些雖然有強大的競爭對手,但仍然能夠帶來高毛利的業務,比如陌生人交友。

    哈啰脫單看來和一般的交友軟件差別不大,點開后要先注冊,填寫基本信息,上傳照片,熟悉的味道。而且,上傳更多資料會得到相應的青豆獎勵。

    小薇完成注冊流程后,系統就直接推了一批異性過來。她覺得相比其他陌生人交友應用,脫單的匹配更加簡單粗暴。

    這個業務利潤率相對較高。據今年社交平臺 Soul 披露的數據,其去年毛利率高達 85%。不過,陌生人交友這個業務其實天花板不高,畢竟已經有了陌陌、探探、soul 等眾多巨頭。

    03 幸存者的宿命

    哈啰的整個歷史也只有不到 6 年,卻一直在艱難地扮演逆襲者。這個行業的前三名最終的命運完全不同,銷聲匿跡的 ofo,并入美團的摩拜,獨立生存的哈啰。

    從股權結構上看,其實哈啰也難言獨立,招股書顯示,螞蟻集團是哈啰出行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 36.3% 的股份,占股遠超創始人楊磊的 10.4%。哈啰的其他股東還包括 GGV、成為、復星、春華以及大灣區基金等。

    那么,為什么哈啰沒有融入支付寶?一位前哈啰出行中層認為,表面上看雙方都沒有意愿,但主要還是取決于支付寶的態度。

    哈啰是共享單車行業的后來者。2016 年,當摩拜正式進入上海時,楊磊當時還在上海做車鑰匙 APP,一款在線泊車、還車軟件,但一直沒能跑通商業模式。當時拿到融資再驗證商業模式十分常見。

    但摩拜馬上引起了楊磊的關注,決定轉型做共享單車。一級市場又一次支持了楊磊的想法。2017 年初,哈羅出行拿到了紀源資本的 A+輪投資,這也是車鑰匙的投資人。

    其實,當時共享單車已經打成了百車大戰,頭部公司除了摩拜、ofo,能叫上名字的項目也不下十家。

    很快,哈羅單車就迎來了更重要的股東。2017 年 10 月,哈羅與永安行旗下的共享單車項目永安行低碳合并,這次合并帶來的最重要的資源是永安行低碳的股東之一,螞蟻金服。

    此后,永安行在哈羅的股份逐漸稀釋,當時共享單車已棋至中盤,但盈利遙遙無期。公告顯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低碳科技總資產 36.5 億元,凈資產 4.19 億元,虧損 4.88 億元。

    不過,最初哈啰還不是螞蟻金服最重要的棋子。這一年螞蟻金服在共享單車上面廣泛布局,除了永安行低碳,還在 4 月投資了 ofo,此后又通過四輪融資,逐漸增強在 ofo 中的股權,當時這才是螞蟻在共享單車上最重要的投資。

    螞蟻看重的是交易量,后入局的哈啰當時還沒辦法和摩拜、ofo 相比。據一位知情者透露,為了能夠引起螞蟻的重視,哈羅的人曾開玩笑說,在螞蟻的各地辦公樓下,都要投放足夠的單車。

    不過,ofo 也有一個過于擁擠的股東陣營,除了阿里,還有滴滴、經緯、順為等等。ofo 始終也沒有明確表態站到阿里一邊。這時,哈啰就成為唯一的選擇。

    一位業內人士說,2017 年螞蟻金服突然大手筆投資共享單車,背后的原因是支付寶線上社交沒有走通,急需線下的高頻交易場景,“這一年,借力小程序的微信支付勢頭很猛。”

    與美團收購摩拜的初衷不同,支付寶不想將哈啰變成自己的流量入口,反而哈啰要依靠倒流,以迅速擴大交易量。據 Quest Mobile 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 2018 年度大報告》顯示,哈啰出行當年有近 6 成的流量來自支付寶小程序。

    這就導致共享單車大戰出現了一個意外的局面,一般老大老二神仙打架,往往會把老三打死,留下雙雄爭霸的局面。但當 ofo 衰落,摩拜并入美團后,哈啰反而成了市場老大,或者說是保持獨立運營的唯一幸存者。

    上述人士認為,從業務邏輯來看,支付寶與哈啰的業務關聯只有支付。可以說,從始至終,螞蟻金服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介入哈羅的具體運營。

    04 獨立運營的挑戰

    也許雙方從最初就有這樣的默契。螞蟻金服一直沒有參與哈啰的具體管理,雖然曾派駐高管,但多半也是為了確保自己的支付入口權益。

    而哈啰則始終對外宣稱保持獨立運營。在提交 IPO 申請前,楊磊也強調:“哈啰是一家非常獨立的公司,支付寶是我們的大股東,但并不是我們的控股股東,我們公司仍然是由哈啰的管理層擁有最多投票權的公司。”

    獨立運營就必須解決共享單車的贏利難題。楊磊也是從很早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據新京報報道, 2018 年底,楊磊在 GGV 紀源資本年會上說,“哈啰出行要成為兩輪領域的生態公司”。

    此后,哈啰不斷擴張邊界,從網約車、社區團購到換電、酒旅,試圖以“單車”為流量入口,再造“美團”。去年,哈啰又開始自己生產銷售兩輪電動車。

    這些新業務廣泛分布在十幾個或者更多行業, 絕大多數都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也給哈啰的經營管理帶來了挑戰。

    楊磊曾在與 36 氪的對話中表示,單純業務能力很強的人,在哈啰單車很多都發展不好。業績不是哈啰最重要的考核。“我們對管理者的考核是,人員組織建設的能力、團隊管理能力,以及文化、價值觀、使命感占 60% 到 70%,業績考核我們通常只占 30%。”

    不過,一位哈啰前中層向我們表示,沒有感覺到哈啰與其他互聯網大廠在考核上的區別,“我沒聽說過哪家公司的 KPI 考核,不以業績為主。”

    在開辟新業務的同時,哈啰也在不斷放棄。例如,哈啰在去年年底關閉了社區團購項目哈啰惠生活。

    整體來看,多元化業務構成的新生態,也尚待實現自我造血。螞蟻金服一直為其投資輸血。

    從 2017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 月,哈啰一共獲得了8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 200 億人民幣,螞蟻金服領投或者跟投了五筆,其中最大一筆為 2018 年 7 月由螞蟻金服和復星集團投資的 10 億美元。

    2019 年以后,螞蟻未再向哈啰投資,哈啰也一直沒有其他融資進賬。不過,2019 年底,哈啰所有 700 多萬輛單車抵押螞蟻金服,期限為三年( 2019 年 12 月 4 日-2022 年 12 月 3 日)。

    在共享單車領域,哈啰則一直是開拓者。在哈啰出行剛成立時,為了繞開摩拜 ofo 的優勢市場,打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哈啰出行也是最早布局電單車的企業之一。早在 2017 年 9 月,哈啰就上線了電動助力車。

    不缺努力,也不缺運氣,但哈啰的多元化能成功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王曉玲,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本地生活 還有一個 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