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不務正業”賣起咖啡,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01李寧賣起咖啡
茶飲企業想不到有一天,自己還會面對李寧這樣的對手。
近日,李寧體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寧咖啡 NING COFFEE”商標,列為餐飲食宿分類,目前狀態為等待實質審查。
對于外界對李寧注冊商標的猜測,李寧正式做出了回應,表示“公司希望通過優化店內服務,在店內提供咖啡服務,提升顧客在購物時的舒適度和體驗感。”
網友對此議論紛紛,“咖啡市場開始卷起來了”、“李寧品牌也太會玩了”、“要去體驗一波”。
李寧并不是第一次接觸咖啡,與咖啡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李寧用咖啡豆制成了咖啡紗,以咖啡碳纖維為原材料,做出了一件WARM AT ECO系列“咖啡服裝”。
其次是2021年11月,李寧1990全球首店開在了北京,推出了李寧品牌咖啡,今年李寧的動作更是頻頻,先是在今年3月與雀巢咖啡中國組合推出了“運動潮咖”聯名——早有準備超有Young,緊接著在4月開始注冊“寧咖啡NING COFFEE”新商標,天眼查顯示,該商標分類為“餐飲住宿”,申請注冊的主體方正是李寧體育(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該商標尚處于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今年五一假期間,寧咖啡在李寧廈門中華城旗艦店正式亮相,且在多地門店,消費者消費后可免費獲得一杯咖啡。
李寧并非首個入局咖啡賽道的服飾企業,美國服飾品牌拉夫勞倫曾運營咖啡館多年,在北京和上海擁有兩家門店,安踏的泉州總部內部就有面積不小的咖啡區,今年5月,安踏在廣州DEAL的線下快閃店開張,還專門發售了品牌的全新限量鞋款——千禧4【茶】,鞋內暗藏茶包設計。
運動品牌的跨界已不鮮見,不過,直接注冊咖啡商標的,李寧算是第一個。不久前,李寧公布了2021年全年業績報告:公司營收超200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達到40億元,同比增長了136.1%。門店數量方面,截止至2021年底,李寧共有7137家門店,凈增204家,其中,李寧品牌共有5935家;李寧YOUNG共有1202家。
坐擁超7000家銷售點的李寧咖啡在規模上有一定的優勢,在店內融入咖啡服務,從而利用消費者在店內的時間,李寧的野心顯而易見。
有行業人士認為,要從咖啡賽道走出來,當務之急是建立品牌的壁壘,取得更廣泛的用戶認可和更具規模的固定消費人群,咖啡不一定能帶來高利潤,畢竟星巴克、瑞幸等專業咖啡品牌占據極大的市場份額,再加上疫情期間線下餐飲業均受影響,李寧在咖啡賽道上的嘗試,短期內在財報上體現回報的可能性不大。
02為何都在扎堆做茶飲?
這些年,跨界咖啡、奶茶等茶飲品類的企業不在少數。
從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郵政,到狗不理、同仁堂、旺旺、娃哈哈等,都相繼開起了咖啡、奶茶店。
2018年,中石油推出“好客咖啡”,被網友調侃為“石油咖啡”,直接在旗下昆侖好客便利店售賣現磨咖啡,有數據顯示,到2021年,好客咖啡在20個省市開設了120多家門店,2021年咖啡產品銷售總額超過1億。
2019年4月,中國鐵路也推出了茶飲品牌“扳道茶”;2019年,中石化與連咖啡合資的“易捷咖啡”品牌創立;2020年12月,易捷咖啡首家門店在北京玉泉加油站開業,開啟了“加油站+咖啡”的搭配模式,加油時由站員直接將咖啡送到車主手上。
易捷咖啡
2021年6月,易捷咖啡更是直接進入瓶裝市場,除了在易捷便利店線下售賣外,也通過微信小程序和天貓等線上渠道銷售,小程序推出的“一鍵到車”服務,車主可選擇送達方式:外送、到加油站自提,或者下單時輸入車牌號。
充分利用了線下網點的優勢的企業,還有萬達,在2019年底推出的自有品牌影院特飲項目萬茶。
“萬茶”前期主要是與COSTA合作的融合店為主,2019年開始試水獨立店,2020年門店數突破70家,店內提供奶茶、果茶、芝士茶等,售價多在20元上下,比蜜雪冰城稍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著手開店以外,萬達還布局了產業鏈上游的原料種植,已運營貴州千畝茶園4年,相比其他臨時跨界的對手,在茶飲這條賽道上無疑走的更遠。
看到奶茶熱潮,中國郵政也做起了生意。2021年6月,中國郵政在福州開了“郵氧的茶”,迎來一波打卡熱潮。
今年2月14日情人節當日,“郵局咖啡”在廈門開業,郵局咖啡除了把郵政服務和咖啡飲品結合之外,也給用戶提供郵政文化創意服務,如售賣文具、香薰精油、盲盒等潮品,另據媒體報道,郵局咖啡計劃2022年陸續在北上廣深開設特色郵局咖啡店(北上廣深的咖啡愛好者又可以期待一波了)。
不難看出,目前嘗試咖啡、奶茶店的,都是坐擁著數量龐大實體門店的巨頭,咖啡只是一個試錯成本不算大的副業,若嘗試失敗,也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如果順利做成,那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或許在危難時刻還能挽救自己的業績。
以萬達為例,電影業深受疫情影響,平時當作業余的賣奶茶,在節骨眼上倒是成了自救。實際上在萬達電影業務的收入中,相比于票房,商品及餐飲等非票房業務,一直貢獻著較高的毛利率(超過60%)。去年,萬達電影的目標便是努力提高非票房業務收入,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奶茶算是其中一個重要業務。
畢竟茶飲市場的想象力也很大。根據艾媒咨詢,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為3817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1萬億元。此前3月,瑞幸咖啡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其自營門店利潤首次實現年度轉正,這或許也是李寧們嘗試咖啡的動力之一,想擴展自家的商業邊界,說白了就是想產生更多的利潤點和想象空間。
如此看來,這樣龐大的市場和無限的可能,李寧切入新茶飲行業,未必是真的不務正業。
03時尚與社交碰撞,李寧做咖啡有戲嗎?
運動品牌一向愛搞花活。回到李寧,這些年的跨界對象并不少,覆蓋藝術、汽車、電競等不同領域,但做飲品還是頭一遭。
在咖啡賽道,星巴克、瑞幸咖啡等咖啡品牌已經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介紹,2020年,我國新式茶飲品牌中,蜜雪冰城、CoCo都可、古茗、茶百道等知名品牌占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
如果正面進擊咖啡品牌,李寧很難異軍突起,不過李寧做咖啡的切入點,也未必是與咖啡品牌正面競爭,而是維系自己的粉絲圈層,給他們更多的選擇,畢竟一向以國潮風示人的李寧,消費者主要為20至40歲之間的一線城市白領,年齡范圍與國內的咖啡消費者吻合。
另外,運動品牌與咖啡元素的結合,也將能產生更多的創意營銷玩法。
據《2017-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超八成消費者因功能性需求飲用咖啡,因社交需求飲用咖啡者約占四成,咖啡與社交運動元素開始產生“化學反應”,兩者并非對立,而是相互成就,讓李寧品牌更加年輕化,吸引和維系消費者。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跨界業務對于傳統企業自身業務服務體系的升級、用戶黏性的增強,以及新利潤點的增加,才是巨頭們更看重的?!?/p>
有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消費者對體驗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消費者對運動品牌的需求愈發多元化,但也越來越挑剔苛刻,李寧創立咖啡品牌還僅是第一步,接下來,如何更好的契合運動品牌自身調性,推出用戶不反感、不違和的咖啡、潮鞋產品或者營銷聯名活動,顯然才是更重要的。
李寧能否抓住這波機遇,在咖啡領域繼續玩轉跨界營銷?無論結果如何,李寧布局咖啡市場,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參考資料:
《萬達奶茶,李寧咖啡:奶咖香里的“危險誘惑”》,雪豹財經社;
《李寧回應,正式入局咖啡》,中國飲品快報;
《李寧正式賣咖啡:一鋪開就是7000家》,野性消費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首席商業評論”(ID:CHReview),作者:七月,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