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配送車,行駛在疫情下的上海
近日,上海普陀區跨采中心方艙醫院的工作人員和患者們可能有機會見到一個“新奇玩意兒”不緊不慢地從面前經過。
那是一輛黃色的“袖珍”小汽車,長2.45米,寬1米,高度僅有1.9米,除了外形“憨態可掬”,更重要的亮點在于——行駛時,車上沒有駕駛員。
它是美團去年4月推出的新一代自動配送車“魔袋20”,曾被網友戲稱“鐵憨憨”。方艙醫院是美團自動配送車支援上海抗疫以來的又一次新嘗試,此前,它已陸續駛入復旦大學、瑞金醫院及浦東綠洲康城等近十個社區。
除了美團,京東旗下的無人智能快遞車同樣駛入上海支援抗疫。據《IT時報》記者了解,京東物流共調撥100余臺智能快遞車增援上海,包括去年10月發布的第五代智能快遞車,大小與美團自動配送車相似,車身涂裝京東標志的紅色。當前主要投入在封閉社區、方艙醫院。
從京東、美團兩家對旗下小車的不同稱呼可以看出,兩者的應用方向不盡相同,但是它們無疑都屬于“無人配送車”這一未來新興市場。多家分析機構都曾指出,無人配送市場規模可達千億級別。
去年5月,京東、美團、新石器三家公司獲得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無人配送車車身編碼”,成為首批拿到無人配送車路權“持證上崗”的企業。
同樣作為上海疫情中的保供企業,美團和京東的無人配送小車成為焦點。
“最后一公里的“抗疫老將”
盡管在大眾視野中并不醒目,但無人配送車已“默默無聞”地完成過不少任務。一個出乎不少人意料的事實是,無人配送車很早便運用在防控疫情上。
過去兩年,美團自動配送車已經在北京、廣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多地配合當地相關部門和社區進行封閉區域的物資配送工作,而京東的智能快遞車在武漢疫情剛剛爆發時,便曾行駛在街頭。
相比傳統的防疫物資配送方式,無人配送車最明顯的優勢體現在載重量上。一輛無人配送車的載重量通常在100斤以上,美團自動配送車可達150斤,續航120km,而京東智能快遞車可達200斤,續航100km,這讓動輒數十斤的防疫物資不再成為騎手、志愿者的難題。
此外,無人機、無人配送車等技術也讓“無接觸配送”成為可能。在社區的無人配送車使用中,志愿者只需在社區門口將物資裝入車廂內,車輛便會自動行駛配送至社區單元樓下,門口駐點的志愿者協作再將物資取下來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作強度。
隨之而來的是效率的提升,美團相關負責人告訴《IT時報》記者,以綠洲康城社區為例,過去志愿者要用小拖車搬運社區內的物資, 一趟約30分鐘,自動配送車僅需要10分鐘即可完成。迄今為止,美團自動配送車在上海抗疫保供中累積配送訂單量超過18萬單,單日配送產能已近2萬單。
“黑科技”突破防疫場景
除去載重等優勢,操作上的便利以及技術的不斷迭代,也是無人配送車得以在防疫一線活躍的原因。
“我們的車會根據既定的路線上路行駛,抵達目的地待物資提取完畢之后按原路返回,繼續執行配送任務。”京東相關負責人告訴《IT時報》記者,智能快遞車的操作并不難,京東只要給志愿者提供簡易的使用文檔,并以遠程視頻的方式進行地圖采集,設備調試上線等,很快便能展開工作。
上述負責人提到,智能快遞車在不同落地場景面臨的挑戰也不同。封控社區配送的范圍更大,道路復雜性更高,采圖難度也更高;方艙醫院更多是在潔凈區配送,面積要小一些。
面對安全性上的挑戰,兩家的無人配送車皆已經過多次產品迭代。美團自動配送車配備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等26個傳感器,360度無死角實時感知;京東智能快遞車傳感器采用了點云密度更高的固態雷達、角度更大的相機,做到了完全無盲區,兩輛車皆可滿足全天候運營。
當前,無人配送車在不少抗疫一線場景都“如魚得水”。以美團自動配送車為例,除去方艙醫院的餐食無接觸配送服務,它還在復旦大學為學校學生配送早中晚餐,在醫院配合工作人員配送核酸樣本和醫療物資,在社區支撐團購物資配送需求。
兩年內單車成本或降至20萬元
對一項新興技術業務,5年稱不上很長時間。
京東自2016年起致力于智能快遞車的研發,當年推出第一代智能快遞車,美團同年成立專項小組,啟動對自動配送技術的研究,次年12月推出第一代自動配送車“小袋”。
但回望無人配送車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在疫情的催化下,它或許已經走到風口之前。
美團相關負責人告訴《IT時報》記者,一些問題仍舊存在,當前一輛自動配送車的成本仍然高昂,城市末端三公里場景下的應用也是長尾難題,但另一方面,自動配送車目前已在北京順義常規化運營近2年,覆蓋了20多個小區,美團預計在2~3年內將成本壓至20萬以下,并集中精力做好圍繞自動配送車的軟件能力、運營能力。
京東目前已經在全國超25個城市投用近400輛智能快遞車,2020年便將智能快遞車應用于一線,去年12月與廣州花都區達成協議,共建花都末端物流自動駕駛無人配送示范區,并嘗試在過去兩年的618、雙11等大促期間通過“人車組合”提高配送效率。
上述美團負責人稱,未來3年,美團將在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多地區和城市,實現外賣、買菜、閃購等業務場景的無人配送服務。京東方面則表示,從京津冀到海南島,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京東智能快遞車正嘗試在全國各地開展常態化配送業務,在不久的將來,智能快遞車將會走近每個人的身邊。
這意味著,未來2~3年,作為自動駕駛中的“排頭兵”,代表低速自動駕駛技術的無人配送車,或將率先在一二線城市的舞臺活躍起來。
疫情之中的一瞥或許是“提前亮相”,但或許不遠的將來,一件普普通通的快遞或是外賣,正是無人配送車將其送到你手中。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時報”(ID:vittimes),作者:崔鵬志,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