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 15 背后的二三事,精心打磨卻毀于內斗
有那么一些已經老去的產品,它們也許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每每想到卻令我們充滿回憶。作為極客之選(微信號 GeekChoice)懷舊欄目,《極客博物館》希望找到這些曾經帶給我們驚喜和感動的產品,帶你重拾它們迷人的特質。
本期極客博物館要介紹的是一款 4 年前的手機,那年進入了全面屏時代。有的廠商東施效顰一般模仿蘋果,有的廠商堅持著銳利異類的理想,還有的厚積薄發,終于受到了眾人追捧。而本文的主角魅族,開太多演唱會把錢都花光了,只能從頭再來。
這期博物館我們少說手機,多講故事,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那年的魅族 15。
黃木匠打磨產品
把魅族 15 和當年的主流旗艦放在一起,就會發現這部手機好像怪怪的,不要忘記,那年的主題是全面屏,所有手機都取消按鍵、拉長屏幕,但魅族 15 腦洞清奇,它把機身縮短,還保留了比指甲蓋都小的 Home 鍵。這換來了難得的好手感,它的機身輕薄,過渡圓潤,還率先在安卓陣營配備了媲美 iPhone 的線性馬達。
放在今天,這是眾人追捧的小屏旗艦,可在那時,大家不是很喜歡矮胖的魅族 15,因為苗條的全面屏,才更像是未來的主流。
為什么只有魅族 15 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全面屏無非是把屏占比提高,大家不約而同地拉長屏幕,是因為這樣能顯示更多內容,也就是說,這是功能上的進步,按照這種標準的話,魅族 15 自然是不及格的,因為它還是 16:9,可在屏占比上它又達標了,看它正面滿滿的屏幕和極窄的邊框,誰能說它不全面,我一直都認為,魅族 15 有著前一個時代里最完美的手機設計。
這樣獨特的魅族 15,與老板黃章的「打磨」是息息相關的。
黃章的打磨情結發揚于魅族 MX3 時期,當年魅族給媒體的邀請函是 MX3 的手板,上面寫著,在設計 MX3 的日日夜夜里,黃章會拿著一塊木板來回打磨。他反復并且細微的調整手機的厚度、寬度、以及后背的弧度,最終,硬件設計師根據黃章打磨好的手板,設計出了 MX3。
到了魅族 15 的時候,他也說過,我打造產品需要的時間太多了,以至于要拖一年,所以當年魅族 15 發布后,網上就流傳起了一個段子:一年后,黃章從打磨手機的小作坊里走了出來,抖了抖身上的灰塵,忽見前方一片嘩然,正在談論一種名為全面屏的東西,黃章上前問到,何為全面屏?
大家都看出來了,黃木匠是一個極致的產品人,他對打磨有一種近乎癡迷的態度,甚至說過,「打磨這個東西,沒什么商業邏輯,只是因為熱愛,所以才不斷改進」。沒錯,打磨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也許就會因小失大。
楊大師佛系營銷
魅族 15 是一款處處體現著黃章風格的手機,但同時,它也是一款最不魅族的手機。
什么叫不魅族,我們不是說產品本身,而是一些外在表現。
魅族 15 當年發布時的 slogan,叫做「雕刻時光 重塑經典」,當時魅族的品牌精神,也從追求源于熱愛,變成了「惟精惟一」,這是什么感覺,就好像,突然從青年良品變成中老年補品。
而它的價格更是非常昂貴,15 賣 2499 元,高配的 15 Plus 賣 3000 塊錢,比同時期許多手機都貴,而且人家還是 18:9 的全面屏,要知道小米也剛剛才敢擺脫 1999 的束縛,雷總為了把小米 8 的價格壓倒 2699,更是連夜睡服一眾高管。
那魅族為什么要變呢?是誰給它勇氣。
2018 年是魅族最混亂的一年,也許是在內外部壓力下,黃老板覺得魅族必須要轉型,要去追求更高端的市場,于是他拋棄了年輕人,砍掉了立下汗馬功勞的魅藍,請來了營銷大師楊柘,楊大師給魅族的產品寫了非常多高水平的文案,「惟精惟一」就是他的杰作。
但是,大師對于產品技術的理解并不深入,他甚至在回應網友的技術問題時都在說,買手機買的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品味,而不是技術,因為技術只是世界的另外一個側面,不要被技術所綁架。
簡直就是雞同鴨講,其實,當時風格迥異的大師帶兵進入魅族后,也引發了魅族的內部斗爭,那年魅族流失了很多人才,所以后來 OPPO 和 vivo 的系統突然就變得好用起來了。
生不逢時的魅族 15
魅族 15 是一款生不逢時的產品,它來得太晚了,它的風格轉變也讓人看不懂,高端化靠的不止是營銷風格,還需要強大品牌形象配合、需要渠道建設,需要時間沉淀。沒有這些基礎,請再多大師也徒勞無功,還傷了煤油的心,之后魅族 15 銷量慘淡,大師終于還是離開了。
這期極客博物館其實是偶然間想做的,原本只是想買一部魅族 15 作為收藏,拔掉我多年前種在心里的草,但后來想了一下,為什么到現在,當我想要收藏一部手機的時候,想到最多的總是魅族,大概是它太與眾不同了。
魅族 15,是我認為最完美的 16:9 手機,每當我看到它,我還會想到這部手機背后的故事,國產手機的發展史,真的充滿了非常多有意思的事情,這個過程,遠比現在國產手機取得的成績要更加精彩。
黃章是真正有產品情懷的設計師,但可惜的是,很少有科技公司能一直小而美下去。
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中,像這種故事已經很少聽到了,疫情三年來,能讓我記住的手機也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套成熟的方案,和永遠搞不清楚的套娃機,這對消費者來說不是壞事,它代表我們的產品成熟度越來越高了,只是,像魅族 15 這樣真正具備匠人精神的手機幾乎已經絕跡了,也難怪我覺得,手機圈越繁榮,也越無聊。
這就像小米的企業精神,從為發燒而生到讓所有人享受科技的樂趣,這既是一個品牌成長的標志,也是一個不斷妥協的過程,而對于魅族來講,能一直保持追求源于熱愛,堅持到現在也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我不希望魅族消失,我仍然祝魅族未來好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客之選”(ID:GeekChoice),作者:劉宗岳,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