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品半年銷售近10億,這個賽道已經開搶?
mRNA原料酶火了,這幾乎是2年多以前就可以預料到的事。
在每劑次的mRNA疫苗中,超過一半成本用在了購買原料酶。以新冠mRNA疫苗的需求量計算,全球的mRNA原料酶市場空間巨大。2021年,mRNA疫苗給3家mRNA巨頭帶來的營業收入增量超過500億美元。而根據海通證券測算,2021年的mRNA疫苗收入中近36億美元用于采購mRNA原料酶。其中,BioNtech的供應商TriLink,開發出第三代加帽技術CleanCap?被應用到包括BioNtech在內的多款臨床階段mRNA疫苗中,僅2021年的前2季度就帶來了1.6億美元的收入。
在國外,mRNA原料酶早已炙手可熱。據不完全統計,為Moderna提供mRNA原液的全球CDMO龍頭Lonza在簽下Moderna訂單后,市值翻了一倍還多,為BioNtech提供酶和脂質的Trilink、Croda也在mRNA新冠疫苗接種率上升的過程中迎來了股價的躍遷。瞬間熱起來的mRNA上游產業鏈自然也吸引了巨頭的關注。比如,Merck通過收購AmpTec完善在RNA合成上布局,丹納赫則以96億美元收購質粒生產商Aldevron。
視線回到國內。尋找下一個市場體量足夠大的單品,是每個原料廠商的基本功。所以當進口mRNA疫苗被引進來、入指南,國產mRNA疫苗臨床試驗數據揭盲在即,mRNA疫苗產業化基地在各地陸續奠基,原料廠商們都蠢蠢欲動,諾唯贊、翌圣生物、近岸蛋白、愷佧生物等供應商紛紛開足馬力,推出mRNA原料酶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當人們還在紛紛拷問為何國產mRNA疫苗遲遲未上市之時,屬于生命科學工具的新一輪熱浪,已經啟幕。
最大單品市場
首先來看看單價如此之高的mRNA加帽酶,究竟有何用。
通常,mRNA疫苗制備可以大致分為3個階段,即DNA原液制備、mRNA原液制備和利用脂質微粒完成包封。
其中,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基因編輯得到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質粒,這是一個技術和供應鏈都相對成熟的環節,Aldevron、金斯瑞在國外和國內的DNA質粒市場上占據了穩定的優勢地位:在第二階段,質粒中的DNA在向mRNA轉錄,這是mRNA原料酶發揮作用的時期;第三階段則是對轉錄好、純化后的mRNA進行封包來防治降解,這里主要用到核酸藥物領域的另一個熱點,即遞送技術。
其中,第二階段“含金量”最高。據海通證券統計,在目前主流的技術路徑下,3個階段產生的成本占比分別是12%、77%和11%。現階段,mRNA疫苗成功的關鍵之一在于mRNA的穩定性,而mRNA的穩定性又受到帽子結構和Poly A尾巴的影響。在mRNA疫苗制備的過程中,原本屬于生物中心法則的DNA向mRNA轉錄過程,通過人為干預,在體外發生。
人們干預這種生物過程的工具,除了溫度、濕度、酸堿性等環境因素外,即是各種酶在發揮作用。如果將需要用到的酶再拆解,還可以進一步分為轉錄酶和修飾酶,分別用在DNA向mRNA轉錄的過程,和發生在mRNA頭部、中部和尾部的加帽修飾、尿嘧啶修飾、密碼子優化、加尾修飾等過程。一般來說,編輯過堿基序列的質粒在T7、SP6或T3等RNA多聚酶作用下體外轉錄生成mRNA,由于mRNA在體內半衰期較短,并且外源mRNA在體內容易引起免疫反應,想要達到蛋白高表達以及降低mRNA免疫原性的目的,就需要修飾酶的作用。
在海外,加帽酶技術的商業價值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現階段,應用相對成熟的mRNA加帽方法有共轉錄加帽和酶催化加帽兩種。其中,BioNtech采用了共轉錄的加帽方法,而Moderna、艾博等國內mRNA疫苗廠商主要采用酶催化加帽法。正是由于加帽的重要性,讓深耕這個環節的廠商在mRNA新冠疫苗已經開賣的市場中收獲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TriLink、AmpTec等。
即將瓜熟蒂落
在國內,mRNA原料酶已經進入市場大爆發的前夜。
一方面,mRNA新冠疫苗也進入了上市前的沖刺期。目前,國內拿到mRNA新冠疫苗臨床批件最早的3家企業中,艾博生物和艾美疫苗的拳頭產品ARCoV、LVRNA009都已經進入關鍵性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底明年初有可能申請產品上市。到4月中旬,艾博ARCoV海外III期臨床已完成受試者入組,相關研發單位正在等待數據揭盲與分析。艾美疫苗LVRNA009目前已進入II/ III期臨床試驗,并已提交序貫接種申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兩家也都為mRNA的產業化做足了充分準備。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艾美mRNA疫苗中試車間是中國首批達到GMP標準的生產設施之一,公司在建的mRNA疫苗生產車間,設計年產能達4億劑。而據報道,艾博生物早在2021年10月就與國內加帽酶龍頭企業愷卡生物達成戰略合作,來獲得長期、穩定的GMP級蛋白酶原料。
除此之外,在推動mRNA新冠疫苗國內上市的漫長戰線里,斯微生物、復諾健、藍鵲生物、威斯津生物、康希諾、石藥集團等新秀與老將,也紛紛踩足油門,加速賽跑。
另一方面,無論mRNA新冠疫苗臨床試驗順利完成與否,各家搶先布局專門產能的序幕已經拉開。早在2021年5月,復星BioNTech在中國開建mRNA新冠疫苗產業化基地,預計年產10億劑;9月,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就在上海嘉定開工建設復諾健的產業化基地,打造產能、技術方面國內領先的mRNA疫苗生產車間。次月,康希諾斥資15億在上海臨港開建創新疫苗研發生產基地,用于包括mRNA新冠疫苗在內的新型疫苗研發和生產。
更多的mRNA產業基地還在全國各地散點開花,這在原料廠商眼中,無疑是潛力巨大的單品市場熱切拋出的橄欖枝。
跑馬圈地已經開始
“如果純粹賣給小客戶和科研市場,起不了量。”一位重組蛋白領域的資深創業者告訴動脈網。在他看來,盡管市場競爭還沒有白熱化,但大家都有個共識,即頭部企業的認可和訂單至關重要。一邊是幾乎所有提供酶的原料廠商都在擴建mRNA原料酶產能,推出琳瑯滿目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一邊是國產mRNA獲批上市前,幾家頭部mRNA疫苗企業只是釋放出有限的訂單,“市場很快就會卷起來。”
首先卷起來的是本來就具備GMP級酶產能的企業。國內這樣的企業不多,但他們已經先一步跑馬圈地,拿下了第一波大廠訂單。從Moderna和BioNtech的經驗看,前者選擇了找全球最大的CDMO Lonza來代工生產,而后者則主要通過對外授權和在全球市場建廠來保障供給,國產mRNA新冠疫苗保供給的思路,大概率不會超出這兩類。
mRNA疫苗廠商的訂單爭搶方面,除了艾博生物與愷佧生物之間的GMP蛋白酶(主要是加帽酶和T7轉錄酶)原料長期合作外,2021年11月,近岸蛋白質與玉溪沃森生物達成就mRNA疫苗項目原料酶供應的深度戰略合作。此前,沃森生物在云南玉溪投資2.8億元建設mRNA新冠疫苗產業化,用于由軍科院、艾博生物與沃森生物共同研制的mRNA新冠疫苗生產,一期產能為1.2億劑/年。至于同樣已經開建了產業基地的斯微生物、復諾健、康希諾等廠商的mRNA原料酶訂單將花落誰家,給行業留下了懸念。
CDMO方面,2021年8月,近岸蛋白質與凱萊英簽署協議,將共同打造mRNA體外轉錄、加帽修飾、LNP等一站式原料供應體系。3個月后,博騰生物與愷佧生物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表示在mRNA藥物的研發、生產方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加速創新藥物的研發及商業化進程。2022年2月,博騰曾發布公告稱,取得了輝瑞旗下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合計6.81億美元的《采購訂單》。
而輝瑞這家位于愛爾蘭的工廠,正是在全球布局的mRNA新冠疫苗產業化基地之一。而凱萊英則在過去1年里因頻繁接到輝瑞的新冠口服藥訂單而業績大漲。據了解,在mRNA藥物的臨床開發及商業化生產階段,凱萊英可提供可靠的cGMP級別mRNA藥品生產服務以及cGMP級LNP原材料。
搶訂單之外是產能擴建。盡管mRNA疫苗的供應保障戰還沒有真的打響,原料廠商們都已經提前上了產能。據了解,近岸蛋白GMP級mRNA體外合成及修飾原料,單批次產能千萬人份,年產能可以達到50億人份。愷佧生物創始人王剛告訴動脈網,在原有GMP車間和實驗室的基礎上,公司新建的上萬平方米上海臨港二期GMP車間也即將投產,“新車間預計6月可以投產,未來愷佧將具備幾十億人份的年交付能力。”
跨界而來的IVD原料商,會贏者通吃嗎?
因為mRNA原料酶這個單品市場足夠巨大,因為國內生命科學工具企業在過去2年的炙手可熱中積累下大量資金和資產,這一次,IVD原料企業也正躍躍欲試地準備與GMP級酶企業同場競技。
他們跨界而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建產能。據了解,諾唯贊為了更好的提供RNA合成原料用于mRNA疫苗,也投資建設了專門用于生產RNA合成試劑的GMP級別現代化工廠。畢竟有了mRNA原料酶技術平臺,不但可以從mRNA新冠疫苗市場分一杯羹,更等于拿下了后續蛋白替換療法、腫瘤免疫療法、小核酸藥物等市場的入場券。
第二件事,是建渠道。IVD原料廠商選擇另辟蹊徑。無論對于原本服務制藥或者服務IVD的原料廠商,mRNA原料酶都足夠新,這是市場給新參與者的窗口。翌圣生物副總裁周其好告訴動脈網,盡管從IVD到mRNA,在技術、人才、市場準入、渠道等方面都會存在壁壘,但mRNA相關產品和技術屬于新的領域,相關技術積累少,市場人才更少,都要重新去摸索,“渠道也同樣如此,要新去建立聯系。”總體而言,除了常規的學術推廣,內容營銷、數字化推廣等方法紛紛上線。
比如翌圣生物開通了網上商城,動脈網觀察發現,在翌圣商城里,常見的T7轉錄酶、加帽酶等,都出售了數百份,可見數字化營銷在如此垂直的原料領域也可以發揮效能。而諾唯贊的藥物研發公眾號,自2021年以來,保持了關于mRNA技術、市場、產品內容的快速更新,他們很快就在mRNA原料酶這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建立起了品牌認知。
不過,從IVD向mRNA跨界并非易事。
首先,盡管對于習慣了多點開花的IVD原料廠商而言,研發上線新產品不難,難點在于用嚴格的GMP管理體系去生產新產品。
新冠疫情爆發前,愷佧生物一直為國內外的創新藥企提供藥物研發用重組蛋白,王剛告訴動脈網,GMP要求門檻極高,要做出滿足工業用戶要求、符合申報條件、成本又具有競爭力的GMP原料產品難度極大,國內公司在這方面都相對薄弱,但這是成為頭部公司供應商必須跨過的門檻。“在愷佧,我們一個GMP酶,需要近300個文件支持,至少得配置20%的總員工人數在質量部門才能把事情做好。”王剛表示,mRNA合成過程中使用的酶關鍵指標的質控,對下游企業的生產工藝穩定性至關重要,并且隨著整個產業鏈的逐漸發展和成熟,未來對酶的要求也會逐漸提高。
王剛指出,mRNA的產率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酶、模板(質粒)、鎂離子、NTP等核心四要素,以及一些輔助因素,比如表面活性劑焦磷酸酶DTT、亞氰胺、陰陽離子等。在具體操作中,每一個因素都有一個最適濃度,不同因素的最適濃度不是簡單的疊加。比如,鎂離子和NTP,如果鎂離子濃度比較低,很有可能會被NTP耦合,造成T7能有效利用的鎂離子減少,最終導致低產率。所以在確定酶相關參數時,需要經過多重篩選,從多因素的高低濃度,到關鍵因素的中高低濃度,再到某些精細篩選。據王剛介紹,愷佧生物為了提升酶篩選效率,還專門開發了相關的數學模型來找到最優化條件的buffer體系。
其次是對用戶需求的理解。翌圣生物的周其好告訴動脈網,IVD原料廠商跨界到mRNA行業,一個可以復用的重要技能,就是參與到客戶項目中、深度理解客戶項目。不過,盡管IVD原料廠商的產品團隊習慣了定制化的工作方式,但具體到特定場景下用戶的偏好和要求,卻隔行如隔山。換言之,從IVD到mRNA,對內的運營管理、對外的需求挖掘,都有繞不開的學習曲線。
實際上,在被mRNA新冠疫苗帶起來、被TriLink驗證的這個巨大市場,其實沒有誰是注定的贏家。先發優勢者需要設法應對門外的闖入者,而跨界而來者,又有太多的知識點需要學習和把握。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國產mRNA新冠疫苗原料酶訂單被爭搶的過程中,屬于這項新技術的國產生態鏈,正在被建立和完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動脈網”(ID:vcbeat),作者:王世薇,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