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努力了這么久,卻被蘋果截胡了
當打人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熱點,我們就知道,美國電影工業也是日薄西山了。當然,值得關注的問題仍不止該不該打人。
先簡述下大家想必都已熱情參與過的八卦。3月28日的奧斯卡頒獎禮,本該歡喜上臺領影帝獎的威爾·史密斯,突然出手給了主持人克里斯·洛克一記老拳。于是目瞪口呆的吃瓜群眾有了第一個激辯論題:他是真生氣主持人調侃他老婆光頭,還是在配合作秀?
無論威爾·史密斯是生氣還是作秀,他都已經成為新一代網絡表情包。吃瓜群眾生怕有人不看外國電影,還給威爾史密斯打人做了貼心本地化——好比吳京上臺打了嘴謝楠的主持人張大大。
這一突發事件迅速成為今年奧斯卡的最大爆點,以至于真正的電影話題——另一邊爆冷擊敗Netflix、站上奧斯卡最佳影片榮譽之巔的蘋果,就只能偷著樂了。看來,功夫片還是比商戰片得人心啊。
今年,蘋果憑借《健聽女孩》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便一舉截胡了多年努力沖奧的Netflix。而Netflix今年也有《犬之力》《不要抬頭》兩部作品強勢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其中《犬之力》更是拿下了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等多個奧斯卡風向標的最佳影片,是本屆奧斯卡摘冠的大熱門。
當業內都以為鏖戰奧斯卡多年的Netflix,今年終于可以獲得加冕時,最后關鍵時刻Netflix竟然輸給了剛上位的新秀——蘋果。
眾所周知,由美國電影工會成員投票選出來的奧斯卡獎,除了衡量藝術價值,還考驗的是影片背后出品方及團隊的公關能力。到底是蘋果比Netflix公關能力更優秀,還是蘋果拍電影真找到了什么終南捷徑?
拉攏獨立電影頭牌A24平步登上奧斯卡?
2018年,當蘋果宣布10億美元投資原創內容進軍影視圈之時,圈內人都以為這位有錢的科技巨頭只是玩玩。畢竟比起Netflix動輒投入百億美元,10億美元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沒想到短短4年,這位科技巨頭卻悄然登上了奧斯卡之巔。蘋果為何搶先Netflix拿到獎,這就不得不從蘋果進軍影視圈選擇的第一個搭檔說起。
2018年末,蘋果放著好萊塢的大廠權貴們不談,另辟蹊徑地找新興的獨立制片廠牌A24合作。雙方達成戰略合作也相當的低調,具體合作內容一直秘而不宣,只是說會合拍一系列電影,但有傳聞稱蘋果投資了數十億美元。
現在看來,蘋果選擇和A24合作,完全是搭上了通往奧斯卡之巔的快車。畢竟A24這家成立僅10年的年輕公司,左手驚悚片狂賺錢,右手文藝片狂拿獎。A24的恐怖片代表作《遺傳厄運》,就以1000萬美元成本拿下了8000萬美元的票房。
而A24的文藝片又不是太文藝,狠狠拿捏了獨立電影沖奧的套路。比如《伯德小姐》《房間》《機械姬》等,獲得了超30項奧斯卡提名,多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其中,《月光男孩》當年還爆冷擊敗了《愛樂之城》摘下最佳影片的桂冠。
有了最懂奧斯卡的A24,蘋果沖奧并不是什么難事。雖然《健聽女孩》并不是蘋果和A24合作的,但這和A24拿獎的那些獨立電影幾乎是一個模子出來。而A24和蘋果真正聯手合作的《麥克白的悲劇》,由科恩兄弟哥哥喬爾·科恩執導,也收獲了今年奧斯卡包括最佳男主角在內的3項提名。
A24和蘋果合作的電影,還有名導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執導《觸礁》,即將推出的還有“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主演的《騙子》,以及剛官宣的“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主演的《新娘》等。
同時,A24也負責為蘋果原創內容輸送新導演人才。A24電影《楊之后》的新導演郭共達,也成為了蘋果新劇《彈子球游戲》的導演。
看來,A24與蘋果的合作愈發的水乳交融。去年傳出蘋果將以30億美元收購A24,也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A24在最近進行了首次融資,以不到10%的股權融到了2.25億美元的投資,估值到了25億美元。這一系列操作,也像是在為“賣身”做準備。
蘋果雖然在內容支出方面比Netflix摳,但效果還是很顯著。去年蘋果還從Netflix制霸的艾美獎上博得了一席,憑借《足球教練》拿下了喜劇類最佳劇集,悄然在電視劇領域上位。
再結合奧斯卡的截胡,不得不說,蘋果打了一手好牌。如果說,Netflix通過砸錢搶走的是好萊塢大廠的生意,那蘋果的策略則是經濟適用地做好大廠外的獨立品牌。正如A24從來沒想過成為迪士尼、擁有多數受眾,而只是為了在迪士尼之外花開兩朵、討好固定受眾。
Netflix努力八年終錯付?
據外媒《紐約時報》稱,蘋果和Netflix為了這次奧斯卡,都展開了積極的宣傳活動。蘋果為預算僅1000萬的《健聽女孩》花費了2000-2500萬美元來宣傳,而Netflix為3000多萬預算的《犬之力》花費的宣傳預算只會更高。
過去八年里,Netflix一直為沖奧砸下血本。從2014年憑借紀錄片《埃及廣場》入圍后,Netflix就各方搜羅好萊塢大廠黃掉的大導演項目。比如相繼接盤了被擱置50年之久的傳奇導演奧遜·威爾斯遺作《風的另一邊》,以及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阿方索·卡隆的《羅馬》、奉俊昊的《玉子》等。
Netflix砸錢找這些大導演拍電影,給他們最大的創作自由,目的顯然只有一個——就是沖奧。然而,自由的大導演們徹底放飛后,只管藝術、不管商業,制作出來的“奢侈品”雖然頻頻進入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席位,卻總是離拿獎一步之遙。
當然,Netflix拍電影拿獎也不是為了標榜藝術追求,而是為了從好萊塢大廠手中搶過定義電影好壞標準的話語權,以及贏得觀眾輿論的支持。
長久以來,好萊塢的保守派、超過1萬名的工會成員都在否定僅在小屏幕電腦、手機上播放的網絡電影,認為其沒有資格角逐奧斯卡。以斯皮爾伯格為首的大導演都在公開反對網大,而為Netflix拍電影的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等,也強烈要求作品要先在電影院上映。
左右為難的Netflix只好讓手頭所有的沖奧作品,遵循學院派的要求以小規模發行的方式在電影院上映至少一周,確保拿到沖奧的資格。
事實上,Netflix并沒有顛覆好萊塢的電影標準,他只是以金錢、創作自由為誘餌,搶過好萊塢體系內的人才為其網大拍片。今年提名奧斯卡的《犬之力》《不要抬頭》,和好萊塢大廠自己制作電影有什么分別?保守派并非在反對Netflix拍的網大顛覆電影藝術,只是害怕流媒體奪過話語權。
Netflix今年主推的《犬之力》就是一部標準的迎合奧斯卡學院派評委的電影,有深度內容和視聽設計感。該片導演簡·坎皮恩1993年入圍奧斯卡的《鋼琴課》,敗給了勁敵《辛德勒的名單》,是當年最大遺珠。時隔29年,再次入圍奧斯卡的簡·坎皮恩本該勝券在握,拿回大獎彌補當年的遺憾。
沒想到Netflix沖奧八年為流媒體造勢,卻為后起之秀蘋果做了嫁衣。都說轉折點在于簡·坎皮恩領評論家選擇獎時發表的言論涉嫌種族歧視言論,扭轉了輿論局勢。但誰知道呢,說不定這就是好萊塢保守派最后的倔強——寧可給一個新秀流媒體加冕,也不給一個巨頭流媒體追認?
流媒體拿下奧斯卡,變天了嗎?
但無論如何,隨著蘋果網大《健聽女孩》拿下奧斯卡最高榮譽,象征著好萊塢保守派抵制流媒體五六年的防守戰終于注定的失敗了。
“敢說現在學院派里,很多人已經分不清什么是流媒體網大,什么不是了。”《爆裂鼓手》制片人杰森·布魯姆如是說。
兩年疫情加速改變了電影格局。隨著迪士尼、華納、派拉蒙、環球等好萊塢大廠相繼投入到流媒體事業中,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以疫情為由,連續兩年允許奧斯卡競賽電影可以完全跳過影院上映的步驟。以前保守派抵制網大參賽的門檻,徹底沒有了。
事實上,奧斯卡如果還是篤定只要上院線的電影,可能會沒得選。因為目前主宰北美院線的片子,是奧斯卡最看不上的超級英雄IP續集、翻拍電影,以及低成本的驚悚恐怖片。中等成本、其他類型的片子都消失了,因為沒人再愿冒這個險去院線了。
迪士尼、華納都減產了一半往院線輸送的電影,加大投入流媒體生產線。同時,科技巨頭也在拋出收購橄欖枝、加速蠶食好萊塢。比如亞馬遜84.5億美元收購了米高梅來擴充流媒體版圖。今年米高梅的《甘草披薩》也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三項奧斯卡提名,奧斯卡的競爭完全變成一場流媒體主宰的競爭。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2021年全球票房總收入為213億美元,只剩2019年的423億美元的一半。美國最大的院線AMC在過去兩年中累計虧損60億美元。而全球在線視頻服務的訂閱人數從2019年的8.64億人增至現在的13億人。
聞道有先后,我國流媒體已經卷到盡頭了,老美的流媒體內卷才剛剛開始。據外媒報道,當年號稱一年只愿投入10億美元的蘋果,現在一年投入原創內容的錢至少60億美元。擁有全球4000萬用戶的蘋果,現在正在流媒體第二梯隊里,和7000萬用戶的HBO MAX、3000萬用戶的Paramount+(派拉蒙流媒體)競爭。頭部還是用戶2.2億的Netflix、1.75億的亞馬遜以及1.29億的迪士尼。
回頭再來看,奧斯卡地位其實早已削弱。很長一段時間,奧斯卡不帶迪士尼、華納的超英片玩,迪士尼、華納也不稀罕奧斯卡。奧斯卡標榜的藝術與商業的典范,大多誕生于中等預算的電影。然而長久以來,好萊塢制作越來越兩極化,一直在削減中等片預算。近些年,流媒體乘虛而入搶來中等預算項目,爭奪奧斯卡的話語權。
如今當流媒體終于拿下奧斯卡后,新君認證已經完成,就好比85花拿了白玉蘭,奧斯卡的戰略性地位也就瞬間喪失。流媒體拍電影不是做慈善,他們更需要受歡迎的大眾電影來增加訂閱數。
以后的奧斯卡還能選出什么電影,只能寄希望于流媒體怎么撥錢布局這塊。當然,隨著疫情退去、院線票房恢復,保守派還有機會爭回話語權,再進行一番博弈。硬糖君也衷心盼著這一天,畢竟只能聊打人是猛男護妻還是暴力違法的電影世界,真讓人有點沮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魏妮卡,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