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淘寶女裝店主,困在最蕭條的春天里

    「倒春寒」

    表面來看,發生在2022年3月的這場女裝電商之「殤」,緣起于杭州「四季青」服裝批發市場。

    3月原本是春裝上新的季節,定位為「互聯網時裝周」的淘寶、天貓「新勢力周」活動就安排在3月21日至24日進行。但是,熱鬧交易的景象沒有如期出現。「3月8日之后業績就一直在下滑」,多家女裝店主表示。

    (四季青內部圖)

    在旺季停擺兩周的「四季青」批發市場,是最先感受到寒流的。

    「四季青」在服裝行業的地位,相當于汽車的引擎。它平時可能也會鬧些小毛病,但一旦停擺,將危及整套系統的運轉。

    這座開張30多年的服裝批發城,在實體生意的年代里,就以品質女裝而聞名。它的名字曾經出現在無數趟路經杭州的火車座椅廣告牌上,也口口相傳于女裝生意人之間。進入電商時代,它成為更多財富故事的「水源之地」,很多店主都會來此進貨。

    然而,今年3月初,因為出現新冠確診病例,「四季青」市場停止營業,直到3月19日才恢復。因為事發突然,很多店主沒來得及搬出全部貨物,成千上萬件春裝,被封在了封閉的市場內。

    如同一副倒下的多米諾骨牌,一場「倒春寒」從「四季青」蔓延開來,隨著電商鏈路,滲透進無數淘寶店這樣微小的商業組織之中。

    「我的上新已經延遲一周了」,淘寶店主安然告訴「降噪NoNoise」。因為「四季青」停業,加上很多地區的快遞暫停發貨,最近店里的春裝銷售很不理想,很多已經下單的客戶,會在等待期間選擇取消訂單。

    每年3、4月份的春裝銷售,其實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中國地域遼闊,在深圳廣州等城市,3月午后的氣溫經常直逼30度,怕熱的年輕人會早早穿上夏裝。對于女裝店主們而言,如果4月還沒有從春裝銷售中回籠資金,夏裝的進貨銷售節奏就會被影響。

    但如今,店主們只能對著日歷表干著急。

    「好像回到了疫情最緊張的時候」,福建店主小西說,最近幾天的店鋪訂單直線下滑。還有濟南的同行告訴她,本來前些日子日銷售額還有一兩千元,最近突然消失了,有好幾天都吃了「鴨蛋」。其實濟南這些日子并沒有出現疫情,但倉庫所在的村委會,還是反復提醒他,要隨時保持電話暢通。

    「每天發出去的包裹都會被退回來幾個。加上再有幾個買家申請退款,一天就白做了」。店主keep 也說,自己最近幾天都在忙著處理退貨的售后,不得已,她為店鋪設置了區域限制,索性停發了數十個城市的快遞。

    店主蘇蘇已經在3月27日收到物流合作方的通知:今日起,因疫情影響,所有發出的貨物不保證時效,不保證正常發出。「電商最難的一年」,她感慨。相比于高峰期,她的淘寶店日銷售額已經減少了60%以上。

    春天原本是孕育希望的季節,但對于淘寶女裝店主,「希望」成了2022年春天里最稀缺的東西。

    「被放棄的春裝」

    「四季青」的停擺,只是那根點燃危機的導火索。

    這場「倒春寒」更像一場由多方合謀之下的「惡作劇」。諸多因素「精妙」重疊,結局便沒有了懸念。這些因素包括:無常反復的春季氣候、疫情,以及,對希望的集體缺失。

    消費是需要信心支持的的。

    「口紅經濟學」總被世人解讀為,消費可以提振信心,經濟越不好,口紅銷售就越好,人們需要這樣成本較低的積極信號去點亮心情,類似的努力也出現在今年的春裝銷售中。無數女裝品牌,不管是入駐商場的,還是流行在廣州「十三行」和杭州「四季青」的,紛紛把粉色當成今年主打色,試圖在這個陰雨綿綿的春季里制造一絲歡欣。但是,如果在未來和當下之間「二選一」,人們首先要保障的,肯定是后者。

    先吃飽飯,活下去,才有可能談未來。

    于是,很多人在2022年選擇了放棄添置新的春裝。他們基于對今年收入的不確定,做出了控制消費的決定。并非剛需的春裝,就成了最容易被砍掉的消費項目。

    豆瓣有關消費的小組已經聚集了超過36萬成員,其中不乏這樣的帖子「剛剛退了1600左右的衣服,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發帖人在曬出網購退貨申請的頁面截圖后感慨,「錢真的很難賺的姐妹們,身材自身比衣服重要多了,接下來好好自律,減脂,迎接夏天」。

    尚有消費欲望的人,也可能敗給不確定的快遞。從工廠、批發市場到物流,這些關鍵鏈路的停擺,讓淘寶店的發貨時間成了「薛定諤的貓」。

    有人調侃,等生活恢復正常時,可能就該買夏裝了。「3月份到現在,已經做了21次核酸」,生活在深圳的小昕說道。上海在3月27日調整了最新的疫情管控措施,可以預見的是,至少到4月5日之前,這座中國最重要的都市之一,都無法恢復運轉。

    在長沙,新一波疫情正在反撲,那些原本最關心吃喝享樂的本地人,也開始聊起了新建的方艙醫院的進展。蘇州也在3月27日宣布,已經在48小時之內改造建成兩所方艙醫院。

    從上海、深圳到吉林、唐山,當越來越多小區被封在了春光里,居家睡衣成了隔離生活的「靈魂搭檔」。

    「我從后臺看,店里今天有200個訪客,但沒有一個人下單」,安然說,而今年1月,店鋪的平均日訪客還有1000人左右。

    這樣的情景,在往年的3月并不常見。連淘寶和天貓的「新勢力周」活動,似乎也在「倒春寒」面前失效了。這場活動主要覆蓋服飾、鞋包、內衣和配件等類目,官方會提供流量傾斜和政策扶持。活動對店鋪有一定門檻要求,店鋪需要收到邀請之后,才可以報名參加。

    但多位淘寶女裝店主表示,活動期間的生意沒有明顯好轉,「沒辦法,疫情太嚴重,活動也帶不動了」。

    在淘寶平臺上,曾經的創新之舉——預售,現在也變得有點不合時宜。

    最開始,這是淘寶網紅服裝店開拓的「大數據」新模式:先利用粉絲信任開啟預售,基于數據進行測款、指導生產,降低服裝庫存風險。

    但當「倒春寒」遇到動輒30天、45天的「超長預售」,這套玩法開始成了雞肋。

    套用最近流行的梗,「春季才幾天,預售占 45 天。」可能是對當下情況的最直接描述。微博和知乎等平臺上,也遍布吐槽:

    「預售能不能滾出淘寶,疫情能不能滾出中國。」

    「淘寶預售真的惡心,還一下就十幾二十天,你知道成都的春天有多少天嗎?」

    「最煩就是淘寶買衣服,等了半個月甚至一個月預售,到了一試難看得要死。」

    有人曬出了自己 3月15日的淘寶訂單,頁面顯示,預計發貨時間是4月29日。「降噪NoNoise」翻閱多家淘寶店發現,多款女裝的預售期都在15天以上,即,現在下單,發貨時間多在4月中下旬,部分店鋪的預計發貨時間,甚至到了5月份。

    還有些訂單,是注定等不到的。一些預售數據不太好的款式,淘寶店主會在預售期滿之前,直接取消訂單,再告知以「沒貨了」、「工廠有問題」、「樣衣不理想,暫時下架停止銷售」等理由,讓買家做申請退款處理。

    北京用戶瀟瀟慶幸自己在上周取消了訂單。

    半個月前,她在某網紅店下單了四件春裝,總價接近1500元。下單時她便注意到,預計發貨時間是3月底,也就是說,等待時間差不多是1個月。

    等待三周后,她發現,全國疫情反撲導致物流停運越來越多,而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在感慨今年行情不好,掙錢難,她突然意識到,為北京短暫的春天再花費1500元買衣服,還要等那么久,似乎太不值。

    她在上周的一個深夜取消了訂單。那一刻,她比下單的時候還高興。她知道自己做出了更正確的選擇。

    「消失的店主」

    希望和欲望就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孿生兄弟。

    因為《低欲望社會》一書,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在中國聲名大噪。他常年觀察和研究日本的「低欲望」問題,并將主要癥候總結為幾點:新生人口降低、社會老齡化加劇、年輕一代失去奮斗動力、整個社會消費能力下降等。

    在更早出版的《再起動,職場絕對生存手冊》一書中,他便提到:消費經濟的低迷,加速了低欲望社會的形成。

    中國是否也會進入「低欲望社會」,類似的問題已經在中文互聯網世界里被反復討論。而身處2022年的春天,很多淘寶女裝店主感受到了「欲望」的消失。

    「我現在最大的心愿,是去考公務員。」

    安然從2011年大學畢業開始做淘寶店賣女裝,在老家安慶買下兩套房子。生意在2019年開始明顯艱難起來。疫情的影響只是一個方面,其他因素還包括,流量等成本高企,用戶分流卻日益嚴重,抖音直播、拼多多甚至小紅書,都在搶走原本屬于淘寶的用戶。

    「很尷尬」,她曾經嘗試做全平臺,但很快發現運營門檻太高,需要搭建專門的團隊,這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風險。簡單嘗試后,她選擇收手,繼續把淘寶店當作運營重點。但即便如此,她去年的營業額也遭遇了「攔腰截斷」。

    在女裝這個內卷多年的行業里,永遠不缺一日暴富的故事。某個當季爆款,可能給商家帶來上千萬的收益。同時,暴富和巨虧之間的「隔膜」又無比單薄,某個錯誤的決策或者判斷,就可能賠掉多年積蓄。

    比如,去杭州開拓直播帶貨,就是長在「隔膜」上的生意。

    安然有位同樣做女裝的親戚,去年8月開始野心勃勃做起了抖音直播,但很快被價格戰打得喘不過氣來。

    「最開始價格很低,每天投好幾萬的流量,賣得確實好」,安然說,出現爆款后,很快有同行跟單,用更低的價格賣同款就把客戶帶走了,留給親戚的,是動輒 50% 以上的退貨率。半年折騰下來,賠進去幾百萬,今年3月,親戚已經開始清庫存撤退了,「杭州成了她再也不想回憶的城市」。

    諸如此類的故事聽多了,安然越發想求穩。「身邊很多公務員朋友,現在過得比我舒服多了。」

    2006年開始經營淘寶女裝生意的李小凡,生意最紅火的時候同時擁有2家天貓店、2家淘寶店,養著20多人的團隊。后來行情不好,她步步收縮,現在已經只剩一家淘寶店,3名員工。去年一年銷售額200萬左右,凈利潤不足20萬。

    「老了,命要緊,不想拼了」,她感慨道。

    有人暫時放下了欲望,也有人在努力為欲望尋找新的「容器」,比如轉戰抖音直播、拼多多等新興電商平臺,或者建立私域流量,做社群營銷。

    河北姑娘粒粒曾經擁有一家帶鉆的淘寶女裝店鋪。這家從2007年開始做的淘寶店,讓她在北京的奧森附近住上了如今單價10萬的大房子,代步車也換成了50多萬的寶馬。有幾年,天貓「雙十一」期間,她還作為商家受邀去杭州參加慶典活動,甚至與馬云拍下了合影。朋友圈忠實地記錄了那些屬于淘寶電商人的黃金時代。

    但如今,她幾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私域生意里。她建起幾個500人的大群,把 SKU拓展到服飾、生鮮、零食、珠寶配飾等類目,每周幾次定時上新。

    「疫情剛開始時就轉型了」,粒粒告訴「降噪NoNoise」,目前私域運營的收益已經與淘寶黃金時期相當,而相比以前做淘寶女裝,現有模式的風險更低,因為她扮演的是平臺角色,「最起碼,不用我自己壓貨」。

    更多的淘寶女裝店主在這個春天里心生退意。

    「做個電商人好難」,淘寶女裝店主薇薇在2019年疫情開始之后才開店,3年時間里,幾乎每天工作都是早九晚十,每年只有春節前后10天能休息。疫情之下的慘淡讓她陷入迷茫,每天扣除推廣等成本,她幾乎沒有什么盈余,「變成給平臺打工」。

    服裝生意難做的這個蕭條春天,讓淘寶電商人、四季青的批發商、十八線小城市的零售店主,擁有了相似的煩惱。在微博和小紅書等平臺,素未謀面的店主們互相安慰,抱團取暖。

    但出路在哪,沒人能給出標準答案。

    「護城河」

    淘寶女裝生意是有過好日子的。

    這是淘寶最重要的類目,直到現在,也是淘寶的「護城河」之一。它毛利高、也相對高頻,可以孵化出韓都衣舍、戎美這樣的品牌,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創造過足夠多的財富故事。

    2016年,在韓都衣舍沖擊新三板之前,阿里巴巴在包括韓都衣舍在內的平臺商戶聯名建議之下,成立了專門的「協助商家上市辦公室」,幫助這些商家與券商、交易所,以及其他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電商品牌搭建橋梁。

    幫助一家女裝淘寶店變成明星上市公司,這樣的故事,是對阿里巴巴「賦能」基因的最佳背書。作為平臺,阿里當然希望孵化出更多的「韓都衣舍」。

    但「韓都衣舍」們的故事很快成為一張舊船票。淘寶用直播間顛覆了自己,如涵、謙尋和美one 成了更有想象力的新故事。那些老的淘系品牌,韓都衣舍、裂帛、茵曼,如今經常擠不進淘寶女裝排行榜前十。長期占據那些位置的,變成了優衣庫這樣的線下品牌。

    變化其實在2015年就開始了。這一年,優衣庫開始拿下天貓雙十一女裝銷量冠軍,此前幾年,這個寶座都屬于茵曼、韓都衣舍這樣的「淘品牌」。

    后來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談到,「內循環和消費人群Z世代,這兩個因素導致流量時代結束了。」女裝「淘品牌」們沒能跟上新的消費時代。無論從營銷方式還是產品迭代,它們都無法擺脫十年前的氣息。它們生長于淘寶,卻也困于淘寶,沒有實現真正的破圈,在線下站穩腳跟。而阿里巴巴的資源,卻在順應時代需求,更多地向國際品牌、新消費品牌傾斜。

    這也不能怪阿里喜新厭舊。新歡和舊愛,有時候是被時代這個「大家長」pick 出來的結果。

    阿里巴巴需要這樣的迭代。它已經在電商格局的大變動之中,失掉了「一騎絕塵」的優勢。

    強敵環伺之下,即使是作為傳統強項的服飾品類,阿里巴巴也被嚴重威脅。阿里高管在2021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承認,服飾配飾類目GMV增長放緩。該年第四季度的財報中,阿里再度提到,服裝配飾及消費電子的同比增長,低于整體平均增長。

    除了宿敵京東,抖音和快手已經對淘寶的服飾品類,發起了更有沖擊力的進攻。

    抖音曾經發布「種子計劃」,面向服裝鞋包等五大品類商家,提供零門檻開通直播購物車、流量扶持等政策;快手也發布了「服飾商家流量扶持計劃」,重點扶持新品牌,還招募時尚類MCN。

    「老鐵們,要的扣1啊,要的扣1。沒有我們就上下一款」,3月26日,在北京青年路附近的一家服裝店里,「降噪NoNoise」看到,老板正在店內一角忙著直播。她習慣的平臺便是快手。相比淘寶更加嚴苛的入駐條件,快手門檻更低,「有真實流量,也真有人買」。

    而根據快手官方發布的數據,從今年2月16日開始的「女裝超級主播日」活動進行了一個月,累計GMV近7億。

    對于阿里,這相當于敵人已經攻到了城墻之下。

    「彈藥」

    如毛細血管一般存在著的數以萬計的淘寶女裝店,也在承受著「變化」帶來的陣痛。這種陣痛,最終會從中樞,傳遞到毛細血管里。

    流量流失、成本高企,成為他們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痛。今年春天的這場「倒春寒」,只是加重了痛感。

    「今年的生意會更難」,幾乎所有受訪的淘寶女裝店主都這樣告訴「降噪NoNoise」。有人從運營數據得出這樣的結論,有人則是基于多年經驗形成的直覺。控制成本,降低預期,成為他們的共識。

    但對于很多店主,眼下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積壓的春裝怎么辦?很多人已經把錢壓在了春裝里,但他們需要周轉,好在夏裝銷售季中,再努力扳回一局,填補這個春天的「窟窿」。

    沒有了彈藥,最好的士兵也無能為力。

    戰局正在變得越發艱難。消費大疲軟的趨勢在各個行業中冒頭。有機構調研報告稱:在不景氣的當下,有欲望的,消費能力受損嚴重,有能力的,缺乏消費欲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0823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的零售總額為13842億元,同比增長12.7%,基本處于中位數。具體來看,從2021年10月起,該類目的同比增速分別為-3.3%、-0.5%、-2.3%,連續三個月出現負增長。也就是說,在2021年第四季度,消費者用于服裝方面的支出,漲不動了。

    大環境的變化落到阿里巴巴身上,就是核心業務的增長乏力。在2月24日公布的阿里巴巴2022財年三季度財報中,淘寶和天貓GMV都只有個位數的增長。

    歡欣鼓舞追求高增長的時代已經成為了歷史,更艱難的「持久戰」正在緩慢而有力地改變著電商格局。阿里也在努力守住「基本盤」。不是增長數據,而是在任何時代都被視為商業故事核心要素的東西:人。

    2021年,淘寶和天貓推出了多項降低商家運營成本的舉措,比如下調退貨運費險費用、將多項付費營銷工具改為免費。根據阿里巴巴CEO 張勇的說法,公司為此準備了數十億元資金,還會加大投資,提高商戶培訓力度。

    對于流水高的店鋪,這些「減負」措施能帶來一年數十萬的成本減少。

    只是,這些努力的效果,并非當下就能顯現。至少在這個春天,淘寶女裝店主們感受到的,還是陰雨天的滿滿寒意。有人在小紅書等平臺到處打聽,如果在抖音和拼多多開店,如何才能更快獲得流量,「淘寶實在做不下去了」。

    對于淘寶和天貓,這些細微的信號,可能蘊含著巨大的危機。女裝,是它不能失去的優勢類目。

    但一家電商公司要如何在「低欲望社會」中保持增長?這是需要阿里巴巴未雨綢繆的問題。畢竟,連賣女裝的店主們都在「人間清醒了」。

    一位在淘寶做韓式女裝的店主,今天曬出了她與客戶的聊天截圖。對方一口氣下單了5件衣服,她貼心提醒:你下單太多了,還是少買點吧。我覺得,衣服沒必要沒太多的。

    「大家衣服真的不要買太多,夠穿就行了,特殊時期,都給自己手里多留點錢花。」她在朋友圈里感慨道。

    對于被好心提醒的客戶,這句話可能就像墻角盛開的那簇迎春花,雖小,卻溫暖。但對于女裝電商乃至整個消費行業,它應該如春雷一般,自帶警醒之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降噪NoNoise”(ID:forjingyijing),作者:丘桃,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