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哈佛大學研究:5個小習慣,可延長10年壽命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但是有時決定權是在我們自己手中。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幫助我們延長壽命。根據哈佛大學一項30年的研究,保持健康體重、不抽煙、限制酒精攝入量、堅持鍛煉和保持健康體重等5個簡單習慣可以大大延長你的壽命。本文來自翻譯,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示。

    這里有一個讓我們不寒而栗的統計數據: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數據,每年高達40%的死亡都是可以預防的。其死亡原因包括意外傷害、心臟病等。

    更可怕的是,這個比例在未來還會增加。即使我們能夠活到老年,也許老了以后還得忍受那些大大降低我們生活質量的疾病。正如以令人羨慕的健康狀況而聞名的耄耋之年醫生諾曼?拉撒路(Norman Lazarus),他在其著作《拉撒路戰略》(The Lazarus Strategy)中寫道:“從2015年到2035年,患有四種或四種以上疾病的人數將增加近一倍。”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患病人數增加近一倍呢?——習慣使然。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不斷被污染,以及飲食高鹽高糖等,這些正在危害我們老年的生活質量(如果我們能活到老年的話),這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未來不希望經歷的。畢竟,如果生活得很痛苦,或者不記得自己的家人,那么就算活到老年又有什么意義呢?

    好消息是,正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的那樣,“許多類似的風險是可以通過改變個人行為來避免的。”

    但并非所有的習慣產生的效力都是一樣的,也并不是所有的習慣都對我們未來的幸福有同樣的影響。

    幸運的是,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s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在對7.8萬名女性長達34年的研究數據以及對4.4萬多名男性長達27年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發現5個習慣可以延長人的壽命,延長時間可達10年或更久。

    更重要的是,這一延長并不意味著我們要與痛苦疾病共存更長時間。研究結果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心臟病和癌癥發病率有直接關聯關系,它能夠降低82%的心臟病發病概率、降低65%的癌癥發病概率。

    把這些習慣引入你的生活,就可以延長壽命,讓你能健康生活。

    1. 保持健康飲食(講究“吃什么”和“怎樣吃”)

    你可能會想,這不是在說廢話!

    是的,第一點吃什么是很明顯的,但它依然被納入這項研究中。因為盡管我們知道應該保持健康的飲食,但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去做,這對生命健康是有害的。最近的另一項研究發現,不良飲食導致五分之一的死亡,并可能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這會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

    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飲食?

    這要視情況而定。世界各地的飲食習慣各不相同,甚至每個人的微生物群(生活在我們消化道的微生物)都是獨特的,這意味著對某人有益的東西可能會對另一個人不利。

    也就是說,通用的健康飲食指南是存在的。根據經驗,如果你避開不吃加工食品、植物油、過量的鈉、含糖食品(蘇打水、糖果、甜點)和油炸食品,你就已經領先世界上大多數人了。換句話說,試著吃全麥食物、谷物、蔬菜、水果、堅果和任何天然的蛋白質視頻,比如魚和豆類。

    被研究證實具有抗衰老功效的食物有:

    十字花科蔬菜,比如花椰菜,抱子甘藍,卷心菜,羽衣甘藍等

    沙拉蔬菜

    堅果類

    種子

    漿果類

    石榴

    豆類

    蘑菇

    洋蔥和大蒜

    西紅柿

    然而,保持健康的飲食不僅僅包括我們吃什么,也和我們吃多少有關。

    拉撒路在他的書中指出,即使熱量來源很健康,每天超過300卡路里的熱量,每年也會增加約13磅的體重,再乘以20年,你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危險。

    簡而言之,吃健康的食物,但是不要過量。

    2. 不要吸煙

    吸煙對人類生命健康有害是眾所周知的,減少吸煙量也能幫助你活得更長久、更健康,但這做起來卻非常困難。

    3. 限制酒精攝入,選擇白藜蘆醇來代替酒精

    與吸煙不同,酒精不需要完全從你的生活中消除。根據美國政府的飲食指南,適量飲酒對延長壽命是有益處的。女性每天喝一杯15-16盎司啤酒或5盎司葡萄酒,男性每天喝兩杯或者少喝更好。

    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酒精都能產生這種作用。如果可能的話,選擇紅酒,因為它含有白藜蘆醇,這是一種多酚,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免受一些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損害。

    4.避免不活動,堅持鍛煉

    “最近,我身邊的親人、朋友和同事,包括我自己都認同,大多數所謂的衰老疾病都應該歸為一類,被稱為‘運動缺乏癥’。”

    ——諾曼·拉撒路

    盡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我們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到劇烈的運動(每周5天,每次30分鐘),但迄今為止關于這一主題的最大規模研究,就是一項針對3個國家的13萬多人的研究,研究發現真正重要的是鍛煉的時間、輕度活動的時間和坐著的時間的組合。

    換句話說,鍛煉的時間應該根據你坐著的時間來調整,這意味著你不必遵循死板的指導方針。

    事實證明,要想延長30%的壽命,你需要學習使用3分鐘秘訣:每坐一小時遍做3分鐘高強度或中等強度的運動,比如快走、騎自行車或任何能讓你的心率上升的運動。或者,你也可以做12分鐘的輕體力活動,比如做飯、打掃或任何能讓你動起來的活動來獲得同樣的好處。

    例如,如果一個人每天坐10個小時,他應該:

    ①進行3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的鍛煉,輔助做一些輕微的體育活動。研究人員建議這樣做,以最大化健康益處。

    ②進行3分鐘中等到高強度的鍛煉,然后進行108分鐘的輕體力活動,比如散步、購物等,再加上空閑時間做一些輕度體力活動。

    ③做兩個小時的輕度體力活動。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時間或精力去計算你應該鍛煉多少來延長你的壽命,那就強迫自己多運動。

    5. 保持健康的體重(不超過BMI標準值)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控制體重顯著降低了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的風險。”無論你的年齡大小,擁有健康的體重都能顯著提高生活質量。

    但是什么才是健康的體重呢?

    最明顯的答案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就是體重與身高的比例。

    BMI在18.5到24.5之間的人被認為是正常的。然而,就像近200年來的所有其他發明一樣,BMI也存在4個質疑:

    1.它不能很好地估計你體內有多少脂肪。

    2.僅僅基于性別不同,BMI值會有很大的差異。例如,一名男性和一名女性有著相同的身體脂肪比例,但他們的BMI指數卻可能大不相同。

    3.僅僅因為你有較高的BMI并不一定意味著你超重。即使你的身體脂肪很少,你的BMI也可能很高,尤其是如果你是男性,而且肌肉發達。

    4.它沒有考慮到你的腰圍,而腰圍可以很好地衡量你患某些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臟病和2型糖尿病。

    ——艾琳·布羅溫(Erin Brodwin),《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高級健康和技術記者。

    那么,我們如何確定自己的體重是否健康呢?

    通過測量腰圍可以來確定。最近的一項研究對來自8個歐洲國家的34萬多人的數據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腰圍過大的超重人群(女性腰圍超過34.5英寸,男性超過40英)患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風險更高。

    也就是說,無論你是否跟蹤BMI值、脂肪百分比或腰圍,尋求醫療援助來評估你的個人情況仍然是值得的。

    6. 其他科學支持的長壽習慣

    盡管這些習慣沒有被包括在哈佛大學的研究中,但以下是其他已被科學證明可以延長壽命的習慣:

    每天使用牙線。最近一項關于牙齒衛生和死亡率的研究得出結論:“睡前刷牙、每天使用牙線和定期看牙醫是長壽的重要因素。與每天刷牙相比,晚上從不刷牙會增加20-35%的死亡風險。從不使用牙線比每天使用牙線增加30%的風險。與每年看牙醫兩次或兩次以上相比,在過去的12個月內沒有看牙醫的風險會增加30-50%。隨著缺牙數量的增加,死亡率也會增加。

    性生活和諧。不管你的年齡多大,保持活躍且和諧的性生活都與長壽密切相關。

    管理壓力。適當地管理壓力可以幫助你處理日常的壓力源,而不會成為慢性壓力的犧牲品,慢性壓力與過早死亡有關。

    培養自己的責任心。一項針對1500名男孩和女孩到老年的研究發現,那些被認為有毅力、有條理、目標導向和自律的孩子比那些不那么認真的同齡人壽命長11%。

    培養你的社交圈。一項關于社交網絡和死亡率的研究表明,健康的社交生活可以讓你的壽命延長50%。事實上,僅僅擁有3個親密的社會關系就可以將你的早死幾率降低200%。

    喝咖啡或茶。研究發現,這兩種飲料都能將早死的風險降低20-30%。但是要注意不要濫用咖啡因,因為過量的咖啡因會導致失眠和焦慮。

    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每天在同一時間睡覺和起床,確保你有7-9個小時的睡眠,可以提高你的壽命,因為它可以降低患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風險。

    長壽和健康的生活源于微小的選擇。

    “讓我直說了吧:我們終將會老去、死去。然而,我們如何老去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中。如何處理這個固有的、無處不在的、漸進的過程,將決定我們晚年是否活得積極、富有成效和獨立。”——諾曼·拉撒路

    基因的確在健康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然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是否延長了壽命和健康,是否患上了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或者是否加入了40%過早死亡的人群,這些則正是由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最終決定的。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答案當然是“不”。

    因為劇烈的變化很少能持久,最好試著去逐漸調整你的生活,做出一個又一個微小的改變,直到你回首過去,發現過去的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陌生人。總的來說,哈佛大學的研究只是鼓勵我們多運動,優化飲食以及限制我們的惡習。

    如果你每天在這三項中的任何一項有所進步,那就說明你已經走在通往健康長壽的道路上了。

    譯者:Araon_

    標簽: 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