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騰訊音樂財報公布:破凈的音樂價值,需要被 “聽見”

    北京時間 3 月 22 日美股盤后,騰訊音樂控股(TME)$騰訊音樂.US發布了 2021 年四季度財報。一份黑暗時刻上交的成績單,自然難以見人,除了訂閱業務外,幾乎全面暗淡。

    四季度騰訊音樂的艱難有目共睹,但極低的估值也早已擊穿基本面的邏輯,在這個時候,我們實在不用再去詳述它所遭遇的 “慘狀”,而秉持著對音樂資產最基本價值的認定,以及 “百億存糧” 的現金余額,在全行業過冬之際,不如對騰訊音樂至暗過后的修復拐點增加一點期待。

    另外,財報中管理層宣布,將計劃在香港主板二次上市。

    1、預料之中的 “滑鐵盧”,首次遭遇收入下降

    (1)四季度總營收實現 76 億,同比下滑 8.7%,市場已預期得相對充分。

    (2)今非昔比,曾經的 “現金奶牛” 社交娛樂業務,成為此次營收拉胯的罪魁禍首,同比下滑 15%。核心用戶群進一步 “清洗”,刷榜土豪們續費力夯實,單人付費再次新高。

    (3)監管風云(飯圈、App 廣告)籠罩完整四季度,其他在線音樂收入陡然滑坡,同比下滑 21%。

    (4)唯一的亮點,音樂付費持續推進,單季穩增 500 萬的小目標達成,付費用戶觸達 7620 萬,但促銷作用亦貢獻不少。訂閱收入整體增長平穩,同比增長 23%。

    2、月活再次下滑,用戶增長確認觸頂

    四季度在線音樂、社交娛樂月活雙雙環比下滑,直播 K 歌用戶直接下破 2 億,大幅降至近幾年新低 1.75 億。

    除了淡季效應,在短視頻的爭奪下,用戶觸頂可能提前來臨。未來要做的,就是針對存量用戶的精細化運營(版權音樂付費墻、長音頻),著力挖掘用戶的付費意愿。

    但社交娛樂(直播 K 歌)付費受短視頻競爭、經濟低迷的影響更大,付費率只能勉強維持。

    3、同行緊衣縮食?百億現金在手,尚不著急

    削減經營開支,是三四季度以來,互聯網公司的一貫方針,尤其是還處于巨虧狀態的愛奇藝、快手、b 站等,但這一點至少從騰訊音樂上并沒有明顯體現。四季度總成本費用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收入拉胯下,整體費率不降反升,這算是超出了市場預料。

    Non-IFRS 下歸母利潤 8.73 億,同比下滑 36%,略超預期 8.61 億,但實際上主營業務經營利潤同比下降高達 63%,其中差額來自于其他損益的波動,實際經營表現顯然是低于預期的。

    長橋海豚君整體評價

    四季度可以說是 “監管重重”+“消費低迷”+“競爭加劇” 的三季度加強版。除了工信部 App 廣告整改外,四季度也是騰訊音樂完整受到飯圈監管影響的一個季度。騰訊音樂的煎熬有目共睹,但財報中反應出的 “廣告商業化被迫降速”,“數字專輯銷售不力” 以及 “直播 K 歌業務膠著于短視頻的競爭”,這些種種負面因素大部分已反映在市場預期內。

    面對估值低得過分,輕資產運營卻 PB 不足 1 的騰訊音樂,我們實在不用再去詳述它目前所遭遇的一些挑戰。站在長期的角度,音樂是不少人的精神 “必需品”,是泛娛樂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就奠定了它的價值基礎。

    “當下陣痛不斷,前方挑戰重重” 是事實,但我們也不能否認,騰訊音樂仍然是目前國內用戶、曲庫處于絕對領先的在線音樂平臺。

    獨家版權被迫放棄,似乎暫時也沒有給同行云音樂立馬賺到大便宜,又或許騰訊音樂的最大對手,是去年中剛發布進軍數字音樂的字節。面對競爭,海豚君堅信數字音樂對于騰訊的泛娛樂帝國來說,也是不能丟掉的重要底牌之一,騰訊音樂的背后彈藥不會中斷。

    而另一面,無論是從付費意識的自然覺醒提升的邏輯(付費率 12%,低于長視頻的 25%),還是從海量白嫖用戶廣告變現的邏輯(音樂流媒體標桿 Spotify 認為其廣告收入占比長期將達到 20-30%),以及音樂內容產業鏈的延伸(合建廠牌、培養獨立音樂人)、長音頻的領先優勢(截至 Q4,月活達 1.5 億)、力圖文化輸出的出海戰略(內容授權 Apple Music)等等來看,騰訊音樂也并非完全沒有想象力。

    當然數字音樂并不算是一個足夠吸引人的賽道,目前也看見了增長瓶頸。但這并不代表,騰訊音樂就如股價反應的那般一文不值,畢竟它一直是數字內容板塊為數不多的盈利標的。而全球大退水期,手握真金白銀的公司才更能捱過寒冬。

    本季財報詳細解讀

    一、用戶大盤觸頂,運營思路從擴張到沉淀

    經歷了兩年的苦拉煎熬,在疫情和短視頻的加速滲透和沖擊下,騰訊音樂的用戶增長似乎也快走到了盡頭。四季度雖是淡季,但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的月活均跌破近四年低點,還是有點令人揪心的。

    實際上如果復盤一下近幾年走勢,在 2020 年二季度開始,用戶規模就來到了一個幾乎不可逆轉的下滑趨勢。而此時正是抖音、快手大放異彩的時期。因此如果說經濟低迷對消費的沖擊是一方面,那短視頻的競爭才是真正阻礙騰訊音樂走成長擴張的最大攔路虎。

    與此同時,騰訊音樂選擇的戰略是,做存量用戶的沉淀和變現。并且避開直面短視頻競爭的社交娛樂(直播 K 歌),力爭保住在線音樂付費率的會員滲透。2020 年底,公司提出每季度新增 400-500 萬訂閱用戶的目標,回溯 2021 年,這個小目標圓滿完成。

    但代價也是明顯的,在監管整頓、經濟低迷期,要刺激用戶的可選消費意愿難上加難,因此騰訊音樂選擇了暫時犧牲掉原先的訂閱費漲價趨勢,以促銷來拉動更多的用戶訂閱。

    而社交娛樂業務,在非核心用戶被動離開后,剩下的刷榜大哥們的真金實力也慢慢顯現。

    這樣的戰略和趨勢,在四季度也進一步得到印證。

    二、預料之中的 “滑鐵盧”,首次遭遇收入下降

    四季度總營收 76.1 億,首次遭遇同比下滑,在監管 + 宏觀的兩大逆風下,市場對這樣的成績已充分預期。

    細探各業務情況,主要的 BUG 就在于原來的現金奶牛業務——包含直播、K 歌服務的社交娛樂,四季度同比下滑 15%。

    除此之外,在線音樂業務中,訂閱會員業務在付費用戶凈增穩增長下,整體收入還比較健康。但因飯圈文化監管、工信部對 App 廣告整頓,其他在線音樂收入(數字專輯、QQ 音樂 app 廣告)同樣遭受較大降幅。

    海豚君依據管理層過往電話會數據披露,拆出騰訊音樂的 QQ 音樂 app 廣告收入。盡管在商業化早期,但對于垂直領域的娛樂平臺來說,這次重點整頓的 app 開屏廣告、彈窗廣告創收占比不小,因此這次的監管,短期肯定會對騰訊音樂的廣告變現進度產生較大影響。

    但如果立足長期,再看看全球標桿 Spotify 的商業化之路,或許能夠給予騰訊音樂未來更多的信心。當然 Spotify 的順暢也與其用戶增長還有廣闊空間有關。

    但不管如何,無論是付費前景還是廣告前景,亦或是雙方當下都重點布局的長音頻,Spotify 都給出了榜樣的經驗,作為緊密合作方的騰訊音樂(與 Spotify 交叉持股),也仍然能夠給予市場對騰訊音樂一些想象力。

    三、褲腰帶不需要勒太緊的底氣——來自于賬上的百億現金 + 健康的現金流

    或許是早已考慮到前方的煎熬,騰訊音樂四季度在成本費用投放上也有所收斂。但對比泛娛樂同行們急切的大手筆削減經營開支,騰訊音樂稍顯鎮定。在預期收入增長受阻下,仍然投入了 54 億用于成本(內容采購、分成),7.5 億用于營銷,10.7 億用于管理和研發,整體開支幾乎與上年同期持平,但也因此削弱了利潤的釋放。

    成本端的投入短期還難以看到因獨家版權解綁帶來的下降,主要出于長音頻內容的采購增加、獨立音樂人激勵的不斷加碼。在這些高成本/高分成的新內容還在走滲透,未完全釋放收入的情況下,我們也會看到毛利率的緩慢走低。

    創收的至暗時期,投入卻未明顯打折,這樣的錯配使得短期利潤趨勢變得很難看,但無懼資金看法,堅持逆風期做投入做自己的騰訊音樂,這樣的底氣可能來自于其賬上 247 億元人民幣的類現金資產,以及保持盈利、穩定正現金流的經營業態。

    還是本文開頭的那個觀點,即使前方挑戰不斷,巔峰期也似乎已過,但家大業大的騰訊音樂及其背后的騰訊,仍然有一吼震山門的威力。在當前超跌的位置上,再爛的短期業績也不足以繼續唱空,估值修復甚至是困境反轉才是更值得期待的方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長橋海豚投研”(ID:haituntouyan),作者:長橋海豚投研,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