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碳周報 | 鎳價大漲,電動車電池成本上漲近3000元;工信部等六部門公布2021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韓國電池龍頭LG新能源市值蒸發近30%
LG新能源與現代汽車將在印度尼西亞建立電池合資公司
據報道,LG化學旗下專注于電池業務的LG新能源,同在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的現代汽車,將在印度尼西亞成立電池合資公司。兩家公司在去年7月份就已同意成立合資公司,在合資公司中,LG新能源占有50%的股份,現代汽車占有25%的股份。該工廠預計在2024年投入運營,初期計劃的年產能是10GWh,但兩家公司同意根據需求,在未來將工廠的電池年產能提升至30GWh。(TechWeb)
松下計劃到2030年使電動汽車電池鎳含量減半
松下正以2030年為目標,力爭開發出可使純電動汽車(EV)電池所含的鎳量減少一半的技術。在保證電池性能的同時,以其他元素代替正極材料使用的鎳。在松下EV電池的正極材料中,鎳的含量約占9成,其余為鈷和鋁。(財聯社)
晶科能源:擬合計208億元投建光伏項目
36氪獲悉,晶科能源公告稱,擬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南川工業園區內規劃投資建設30GW單晶拉棒光伏產業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擬在上饒市廣信區投資建設24GW高效光伏組件和10萬噸光伏組件鋁型材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8億元。
建筑節能板塊快速拉升
36氪獲悉,建筑節能板塊快速拉升,截至發稿,先鋒新材、海螺型材漲停,廣田股份、耀皮玻璃、浙江建投等跟漲。消息面上,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
鎳價大漲,電動車電池成本上漲近3000元
近期鎳價的大幅波動,首當其沖的就是不銹鋼的產業鏈上下游。義烏一家廚具商鋪經營戶稱,他們最常用的含鎳量超過8%的不銹鋼,一周之內價格最高上漲了20%,目前雖然回落到15%,但仍處于高位。除了不銹鋼,鎳也是三元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由于硫酸鎳價格變化,使得三元材料價格每噸上漲16-25萬元,相應的,三元鋰電池每kWh價格上漲31-47元,以70kWh的電動車為例,一輛電動車近期的電池成本上漲幅度達到2000-3300元。(央視財經)
欣旺達:擬80億元建設2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生產基地
36氪獲悉,欣旺達公告稱,欣旺達汽車電池擬與什邡市政府簽署《什邡市人民政府項目投資協議書》,該項目投資主要用于新建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電芯、模組、PACK、電池系統等生產基地。該項目計劃總投入80億元,計劃建設2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生產基地。
工信部等六部門公布2021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
36氪獲悉,據工信部消息,為加快數據中心節能和能效提升,引導數據中心走高效、低碳、集約、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確定了44家2021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現予公告。
韓國電池龍頭LG新能源市值蒸發近30%
據韓國交易所15日消息,當天下午LG新能源股價收盤報35.9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900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1%,總市值84.123萬億韓元,較上市初期減少近30%。分析認為,俄烏沖突造成的國際原材料價格上升、韓國解除賣空禁令等,是造成LG新能源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界面)
中來股份:擬140億元投建工業硅及高純多晶硅項目
36氪獲悉,中來股份公告,擬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項目擬分兩期建設,總投資期限預計5年,投資總金額約為140億元。
晶科科技:擬規劃建設2GW光伏示范基地項目和新能源電力輸出規劃
36氪獲悉,晶科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期與雙柏縣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公司與雙柏縣政府擬合作在雙柏縣境內規劃建設2GW光伏示范基地項目及雙柏縣十四五新能源電力輸出規劃。
我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完成今年首次試車
從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日前,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使用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完成了今年的首次試車,試車圓滿成功。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用于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芯一級,是目前我國已投入型號應用的性能最先進的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后續,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還將在今年通過20多次試驗任務,進一步驗證發動機的可靠性。(央視新聞)
中國銀河:能源基地建設,風電光伏裝機可期,設備端加快受益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雙碳目標下,新能源基建可能成為穩增長主力之一。據中電聯預測十四五預計新增風電裝機280-300GW。據光伏協會預測,2025年全球新增裝機將達到270-330GW,其中中國新增裝機90-110GW。高裝機需求及各產業鏈的技術更新迭代帶來巨大的設備投資空間。(第一財經)
銀行業混戰綠色金融,價格戰隱憂浮現
政策引導疊加經濟效益,綠色金融賽道吸引了大量金融機構,而綠色信貸又成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主力軍。多家上市銀行接受機構調研時明確表示,2022年將積極推進客戶結構和資產投放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其中新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綠色經濟。蜂擁之下,競爭不可避免,個別熱門領域甚至出現價格競爭,亦有銀行擔心綠色金融領域也出現“掐尖”效應。對此,多位受訪人士認為,入局者需用好自身資源稟賦,聚焦優勢領域,并強化能力建設、做好風險管理。(證券時報)
上海:加快推動上海數字經濟發展
上海市政府黨組會議、常務會議要求,加快推動上海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據治理,統籌發展和規范,加強對新業態新模式的研究,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維護國家安全、市場秩序和群眾利益。(新華財經)
新修訂版北京市新增產業禁限目錄正式印發:增加對氫能、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配套制造等細分支持
36氪獲悉,據北京市發改委消息,《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22年版)》正式印發。其中提到,《目錄》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繼續嚴格禁限不符合首都功能和北京率先實現“雙碳”目標的一般性制造業。同時,銜接落實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系列規劃政策,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如制造業相關措施中,增加對氫能、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配套制造等細分支持。
日本擬為蓄電池設定生產目標并制定國家戰略
據報道,日本政府已開始討論規定2030年前后日企生產蓄電池的目標。此外還將充實對確保金屬資源這一材料的支援,上調政府對礦山開采項目的出資上限。著眼于去碳化社會,推升日本的產業競爭力。日本政府已提出目標,到2030年將搭載在EV等車型上的車載蓄電池國內生產能力提升至100千兆瓦時,未來還將新增海外工廠的生產。(界面)
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部署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
36氪獲悉,據工信微報微信公眾號,為加快綠色建材生產、認證和推廣應用,促進綠色消費,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鄉村振興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活動時間為2022年3月—2022年12月,將按照部門指導、市場主導、試點先行原則,選擇5個左右試點地區開展活動。
三星SDI開始建立行業首條全固態電池試點生產線
據報道,韓國電池制造商三星SDI已經開始建立業界第一條全固態電池試點生產線。三星近日宣布,在其位于水原京畿道Yeongtong-gu的研究所所在地,全固態電池試驗線破土動工,占地面積約為6500平方米,公司將其命名為“S-Line”。三星SDI表示,通過試生產,希望獲得“市場領先的固態電池研究成果和生產技術”,不過如生產能力等詳細信息尚未提及。(TechWeb)
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成為我國首個“零碳”物流園區
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日前獲得由北京綠色交易所和華測認證(CTI)頒發的碳中和認證雙證書。
碳排放配額近8個月累計成交1.89億噸,交易履約呈現先緩后急現象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全國碳市場累計運行近8個月。截至3月1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1.89億噸,累計成交額81.80億元。對此,天風期貨研究員孫皓認為,“目前,全國碳市場僅有電力企業參與,但單日成交量已較高且交易價格相對穩定,可見企業參與活躍程度大幅提高,定價體系也相對成熟。”當然,市場活力離不開政策發力。業內相關人士透露,對于企業較關心的碳交易配套的財稅政策,相關監管部門正在推進中。 (證券日報)
2月中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31.8GWh,同比增長236.2%
36氪獲悉,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消息,2022年2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31.8GWh,同比增長236.2%,環比增長0.0%。其中三元電池產量11.6GWh,占總產量36.6%,同比增長127.2%,環比增長0.0%;磷酸鐵鋰電池產量20.1GWh,占總產量63.1%,同比增長364.1%,環比增長0.0%。
中汽協: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3.4萬輛,同比增長184.3%
36氪獲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36.8萬輛和33.4萬輛,環比下滑18.6%和22.6%,同比增長197.5%和184.3%。
銀河證券:雙碳背景下稀土需求向好,新能源車、工業電機等需求大幅增長
銀河證券稱,我國稀土開采、冶煉產能占據全球主導地位,全球范圍內短期供給增量主要來自國內總量控制指標的增長。需求端,碳中和背景下稀土材料前景向好,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是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核心材料:我們測算新能源汽車是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增量最大的下游,2025年鐠釹需求有望達2.46-4.10萬噸;稀土永磁工業電機對應2025年鐠釹需求有望達1.5萬噸;風電永磁電機2025年鐠釹需求有望倍增至1.2萬噸左右。(第一財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