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這 22 本書值得一讀再讀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讀書的好處已經不用贅述。但是古今中外的書浩如煙海,而你的時間有限,應該讀哪些呢?看看別人的推薦很有幫助,甚至多看不同的人的推薦更有幫助。因為看書不在多,在精。如果一本書被很多睿智的人推薦過,那它就一定是好書。所以不要奇怪,這里推薦的很多書你也許已經聽說過了。但也沒關系,哪怕看過,不妨趁機再看一遍,也許就會有新的收獲。文章來自編譯。
你不該把讀書當作一項運動。
炫耀自己一年讀了 100 本書,那個數字說明不了什么。
但如果說你學到的東西讓你獲得一個關鍵洞察,改變了你對世界的看法,或者讓你在業務或專業上表現更好,那就意味著一切。
我讀書是因為有很多東西想了解。一旦養成閱讀的習慣,你就會意識到,你想學的東西是學不完的,你想看的東西是看不完的。
至少對我來說,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吸收作者的能量,并利用這種能量,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我是在人生不如意的時候邂逅了閱讀的。直接或間接地,書籍幫助我擺脫了抑郁與懶惰,給了我追逐夢想的信心,并幫助我通過自己的工作接觸到更多的人。
在我讀過的書當中,以下這些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或令我受益最多。如果你有什么好推薦,請在評論區留言,因為任何值得買的書我都愿意買。
《反脆弱》,尼古拉斯·納西姆·塔勒布(Nicholas Nassim Taleb)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要用受益于這一本質的方式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想讓不完美的世界去適應你千篇一律的想法。
最喜歡的話:
“控制思想過程的荒謬:你越是投入更多的精力試圖控制你的想法,你的想法越能控制你。”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靠學習走上人生巔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天賦不如別人,但可以靠成為學習機器來彌補你。向不同學科學習,避免“領域依賴”,不要看不透不同學科之間其實是相互糾纏的,比方說性關系與經濟學。
最喜歡的話:
“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地,你會有所進步,但這種進步不一定很快。但你這樣能夠為快速進步打好基礎……每天慢慢向前挪一點。到最后——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大多數人得到了他們應得的東西。”
《從零到一》,彼得·泰爾(Peter Thiel)& Blake Masters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有獨立思考的勇氣,有制定長期計劃并照做的膽識。
最喜歡的話:
“高等教育是一場困局,在高中時對未來有宏偉規劃的學生,最后卻陷入了與智力程度不相上下的同儕在傳統職場上的競爭,如企業管理咨詢和投資銀行業務。為了獲得把自己轉變成一個墨守成規之人的特權,學生(或者家長)要支付數十萬美元,并且學費仍在飆升,漲幅持續超過通貨膨脹。為什么我們要對自己做這種事呢?”
《藝術的戰爭》(The War of Art),Stephen Pressfield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戰勝阻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工作。你的每天都做工作才能“變成職業”。當你的心態改變時,你就完成了從業余到職業的轉變——此外再無其他因素能決定這種轉變。
最喜歡的話:
“我們來到這個人世的任務,不是要把自己塑造成那個想象中的理想典范,而是要找到那個本來的我,并成為那個人。”
《富爸爸窮爸爸》,羅伯特·清崎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它能給你不斷帶來收入。任何其它東西都是開支或負債。
最喜歡的話:
“如果你是那種沒有勇氣的人,生活每次推動你,你都會選擇放棄。如果你是這種人,你的一生會過得穩穩當當,不做錯事、假想著有事情發生時自救,然后慢慢變老,在無聊中死去。”
《沉思錄》,馬庫斯·奧勒留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要活在現實里。別再對世界以及其他人的現狀感到生氣——你沒法改變這些東西。你只能改變自己的看法。
最喜歡的話:
“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某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見的一切都是某個視角,不是真相。”
《歷史的教訓》(The Lessons of History),威爾·杜蘭特 和阿里爾·杜蘭特(Will & Ariel Durant)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歷史會重演。以史為鑒,可以看見未來,因為天底下無新鮮事,總會一遍又一遍重演同樣的周期循環。
最喜歡的話:
“歷史表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但治錢者治一切。”
《終結者,阿諾德·斯瓦辛格自傳》(Total Recall),阿諾德·施瓦辛格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人生的每一次追求都像舉重。重復。重復。重復。你練得越多,做得就越好,不管是技能還是創業,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最喜歡的話:
“如果你打算跟別人一樣的話,活在這個地球上還有什么意義?”
《文明及其不滿》,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個人自由與社會目標是相互對立的。
最喜歡的話:
“文明人用他的某些幸福機會換取了部分‘安全感’。”
《我不說話就是死了》(When I Stop Talking, You’ll Know I’m Dead),杰瑞·溫特勞布(Jerry Weintraub)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你需要自以為是,甚至需要一點妄想,才能取得非凡的成果。
最喜歡的話:
“當別人對我說不時,我會裝作沒聽見。”
《影響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Dr. Robert Cialdini)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我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自己的偏見。知道這一點不僅可以幫助你更有說服力,還可以幫助你了解周圍的世界。
最喜歡的話:
“可能會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在人們的決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際上,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價值東西的想法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更大。”
《瘋傳》(Contagious),喬納·伯杰(Jonah Berger)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人們會分享讓自己看起來不錯的東西。社交貨幣驅動口碑。
最喜歡的話:
“當我們關心時,就會分享。”
《人性的弱點》,戴爾·卡耐基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因為你覺得這會讓你看起來很聰明,所以去糾正別人,但其實反而會讓你看起來很傲慢,讓別人感覺不好。如果你真聰明的話,就不必炫耀你有多聰明。
最喜歡的話:
“沒有人能夠贏得任何辯論,不可能贏的。你吵輸了,就是輸了,吵贏了還是輸了。”
為什么?假設你贏了對方,把對方的意見批得體無完膚,確鑿地證明他不可理喻,那又怎么樣呢?你感覺很舒服,但對方呢?你讓他感覺卑微,你傷了他的驕傲,他會對你的勝利懷恨在心。如果他不想相信,即使理性上說通了,他也不會相信。
《困難就是出路》(The Obstacle is the Way),Ryan Holiday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在壓力下保持冷靜的能力值得培養,這也許是可擁有的最重要技能。
最喜歡的話:
“氣餒沒關系。但退出不行。”
《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彼得·德魯克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在你能夠管理好自己之前,你沒法管理其他人或項目。自我意識和內在游戲(inner game)是成功的真正關鍵。
最喜歡的話:
“成功的事業不能靠‘規劃’取得成功。當一個人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工作方法和價值觀,并做好隨時抓住機會的準備時,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The One Thing),加里·凱勒(Gary Keller) & 杰伊·帕帕桑(Jay Papasan)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在一件事上表現出色,要比做好幾件事但做得不好/平庸要好。你不該把能夠一心多用(多任務處理)當作榮譽徽章,因為這是注意力不集中,輸出質量低下的標志。
最喜歡的話:
“博學的人會花時間學習,技藝精湛的人會花時間錘煉技術,成功的人會花時間做事,富有的人會花時間賺錢。”
《哈佛幸福課》(Stumbling on Happiness),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個人的品味、目標和選擇未來是會變的。想準確預測這些是徒勞的。相反,要努力從你現在所做的事情里面尋找意義,并與你想成為的人交談,問他們感覺如何。
最喜歡的話:
“事實上,思索未來是一件愉悅無比的事情,所以,許多時候我們情愿不斷想象它而不愿意真正實現它。”
《象與騎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喬納坦·海特(Jonathan Haidt)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慶祝中間過程取得的進步,把焦點放在不斷增加的幸福感上,而不是盯住最終結果。
最喜歡的話:
“朝目標前進與達成目標,前者比后者更能帶給我們快樂。正如莎士比亞所言:‘做中樂,樂無窮。’”
《野蠻進化》(Relentless),蒂姆·格羅弗(Tim Grover)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要想把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你得在別人不愿做的時候你去做——不管是訓練、學習還是任何事情。
最喜歡的話:
“空談無益,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
《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The Everything Store),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
最重要的經驗教訓:你的想象力(或缺乏想象力)決定了你的未來——除此無他。要想成功,你得打開自己腦子里的那道可能性的大門。
最喜歡的話:
“有幾件事杰夫做得比我以前的老板都要好。他相信真理。許多人嘴上都講真理,但是他們決策卻不會圍繞著真理去做。其次就是他不按常規去思考問題。他只受物理定律的約束。那些定律他無法改變。但其他的一切,他認為都有討論的余地。”
譯者:boxi。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