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測“鐵粉”新規,抖音粉絲更值錢了?
抖音的推送算法,出現了新的變化。
近日,有用戶發現抖音開始內測“鐵粉”功能,平臺在細則中強調“會增加視頻在鐵粉中的曝光量”。
這被業內視作抖音對流量推送機制的一次調整,算法邏輯可能會從“標簽”推送向“粉絲”推送轉變,粉絲流量占比得到增加。
簡單理解就是,鐵粉越多,視頻的初始流量就越穩定。與此同時,如無法得到鐵粉對于單條內容的認可,那視頻也很難有機會進入下一個流量池,得到更多曝光。
粉絲的價值被放大,對于創作者而言,也將面臨算法變化后的短暫“陣痛”。據了解,面對規則調整,有從業者開始調整賬號運營策略,也有人因為暫時未適應鐵粉規則而出現斷崖式掉粉。
“鐵粉”這一新功能會對視頻流量帶來什么變化?抖音創作者又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我們和從業者聊了聊,試圖對“鐵粉”功能做一次全面解讀。
“鐵粉”功能如何改變抖音推薦機制?
鐵粉,抖音定義其為賬號的“核心粉絲”,具體解釋是“對作品長期喜愛,其完播、互動數據遠高于平均水平”。
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這個“遠高于平均水平”究竟該如何界定,平臺目前還沒有給出具體的數據標準。
在此之前,抖音粉絲一直被業內調侃“不值錢”,因為粉絲對于內容流量的影響力甚弱。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些百萬粉的賬號,粉絲對視頻流量的貢獻只占10%。
“根據我們的經驗,之前視頻發出去后粉絲和其他觀眾能看到的概率差不多,主要還是靠內容標簽來分發”,一位短視頻運營這樣表示。
具體的算法機制是個黑匣子,業內人士通常將抖音的推薦算法理解為“標簽”推送,給內容和用戶都貼上標簽,然后進行匹配和推送,再根據完播率、轉評贊等,決定是否將內容推到更大的流量池。
“鐵粉”功能上線后,抖音明確“會增加視頻在鐵粉中的曝光量”,這意味著粉絲或許就是視頻內容的第一批受眾。
圖片來自網絡
“抖音不會完全顛覆之前的算法,但應該會增加基礎流量池的粉絲占比,之前是10%,調整后比例可能會超過50%或者更高”,某業內人士表示。
也就是說,粉絲對內容的轉贊評和完播率數據,將對視頻能否進入下一個流量池產生重要影響。要想作品有更多流量,首先要讓這些“鐵粉”們認可。
為了能讓視頻獲得穩定曝光,創作者必須提高鐵粉的數量和比例,將更多普通粉絲轉化成自己的“鐵粉”。
也因此,這個功能在抖音后臺被稱為“粉絲成長”。
一時無法適應這個規則的賬號,內容沖擊爆款的隨機性可能會隨之下降,也面臨不小的流量危機。有業內人士反饋,近期部分賬號流量出現斷崖式下滑,或許就與“鐵粉”規則有關。
鐵粉付費率是其他人6倍以上,抖音正在加碼私域
調整規則算法,或許是因為抖音想最大化粉絲價值。
據QuestMobile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啟示錄》,目前中國網民總規模達11.67億,用戶規模增速穩中放緩,趨于穩定。
中文互聯網進入存量時代,流量紅利見頂,如何最大化利用當下流量的商業價值,成為不少內容平臺的重中之重。
2021年11月18日,在字節跳動的商業化產品部全員大會上,國內廣告收入停止增長的消息傳出。抖音的6億日活數字,也已經很久沒有更新過了。
作為一個商業組織,算法也是為了服務于商業,提升商業收入,“鐵粉”是突破口之一。
2021年末,在今日頭條的生機大會上,頭條方面表示正在重新評估粉絲的價值,有長期閱讀粘性的鐵粉每次打開頭條基本都能看到創作者的內容,互動情況也會影響后續分發。
而在抖音這邊,在對“核心粉絲”的內測細則中透露了一個數據:
鐵粉在整體粉絲中的占比很低,但抖音中一半以上的付費行為是由鐵粉貢獻的,其付費率是其它人的6倍以上。
行業研究者小俞表示,這一算法調整或許與GPM有關(即視頻每千次播放產生的GMV)。他認為抖音將增長重點放在電商,在興趣電商基礎上提升轉化率。
“按照原來的邏輯,假如視頻有500播放量但一大半都是第一次看的人,觀眾大概率不會買單,轉化率是不高的,而推薦給熟人會帶來更多的信任轉化。”
從去年開始,抖音就通過《2021抖音私域經營白皮書》來表明其對布局私域的興趣和傾向,“私域建設”還作為抖音電商的年度10大關鍵詞被提出。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抖音企業號商業內容日均觀看量高達200億,企業號用戶累計創建粉絲群數量超290萬,累積粉絲互動量超過1.3億次。
這是第一步,而“鐵粉”規則是抖音私域流量的進一步布局,從企業號到全平臺。
一個理想的狀態是,在這一新規的驅使下,為了保證內容流量,創作者不斷將普通觀眾轉化為自己的鐵粉,隨之帶來更多的付費行為,創作者的收入也隨之增高。
抖音短劇創作者林杉團隊認為,這一推薦機制能讓粉絲及時看到最新作品,也能快速了解粉絲對內容的滿意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不過,盡管被內測到“鐵粉”功能,目前,林杉還沒看到這一功能對賬號的內容創作和流量產生的具體影響。
或將利好中腰部賬號?創作者應該如何去應對
算法的改變直接影響了創作者的運營思路。
盡管都說“內容為王”,但很多創作者也認為,爆款的出現更像是“玄學”,有時爆款創作者自己也說不清是什么原因。
這一次,抖音讓爆款“有跡可循”了一點:增加鐵粉數量,做粉絲愛看的內容,流量可能更好。
平臺也給出了提升鐵粉的幾種方式:在評論區和粉絲互動;提高視頻發布頻率;創作日常內容;定期與粉絲直播互動等等。
有博主表示,如“鐵粉”規則全面上線,確定能幫助獲取流量的因素,除了優質內容外,主要靠達人和粉絲之間的聯系。
對中腰部以及尾部賬號而言,或許也是一個新的機會。通過提高粉絲粘性和鐵粉比例,有可能和頭部賬號一樣進入更大的流量池,也有概率改變內容紅但賬號卻不紅的情況。
但林杉也指出,這種流量機制有可能“不利于賬號的轉型和方向的改變”。
創作者需要更多去考慮現有粉絲愛看什么,對內容進行“大刀闊斧”調整轉型的情況應該不再多見了;也要思考如何克服粉絲的審美疲勞,變與不變需要踩在一個平衡點上。
畢竟,要提升老粉的完播率、點贊轉發等數據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群已經對達人十分熟悉的觀眾也需要被新鮮的內容刺激。
鐵粉數量變化
與此同時,在私域流量被重視的同時,賬號獲取公域流量的面就會縮窄。一位熟悉抖音運營規則的行業人士指出,之前常見的添加賬號標簽,或直接在有粉絲基礎的賬號上重新運營新賬號的操作,將變得更困難。
不過,正如上文所說,抖音也不會完全顛覆一個被市場驗證有效的算法機制,即使從標簽推薦向粉絲推薦轉變,也不意味著“標簽”會被淘汰。
上述業內人士還認為,“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效果,鐵粉目前也只是內測,是否能覆蓋整個生態還未可知”。在他看來,抖音一定會在算法機制良性運行的基礎上,再提高轉化效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新榜”(ID:newrankcn),作者:松露,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