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 「邁步機器人」獲威高集團數千萬元戰略投資,共同布局骨科機器人領域
36氪獲悉,深圳市邁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步機器人”)獲得由山東威高集團旗下尚元基金數千萬元獨家戰略投資。以此為契機,邁步機器人將依托威高集團的產業資源和銷售體系,進一步拓展醫療康復機器人的市場。
此外,邁步機器人將與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高骨科”,SH688161)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進軍骨科相關疾病的診療康復智能化設備,包括骨科智能化治療器械、骨科康復機器人、骨科康復評估系統等。
邁步機器人成立于2016年,一直在圍繞其核心技術--基于柔性驅動器的機器人交互技術從事康復機器人的研發,已圍繞腦卒中、脊髓損傷、帕金森等病癥研發出了多款外骨骼機器人,且產品均已獲得二類醫療器械認證;威高骨科創立于2005年,主要產品包括骨科植入醫療器械以及骨科手術器械工具,產品線完備,在骨科植入醫療器械領,為國內骨科廠商市場份額第一。截至目前,威高骨科各類產品組合已在全國范圍內超過1,500家醫院廣泛應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療。
據邁步機器人陳功介紹,新公司主要是基于雙方業務延展訴求順勢成立。對威高骨科而言,骨科高值耗材逐步納入集采給行業帶來沖擊,骨科企業急需尋求新的增長空間;對邁步機器人來說,康復是個巨大的藍海市場,過去一直聚焦在神經康復領域,現在也想延展到第二大的骨科康復領域。
陳功表示,合資公司的定位是要打造智能型骨科手術及康復產品與服務體系,實現從骨科手術的術前規劃、術中診療、術后評估,以及早期院內的骨科康復、院外的康復和日常居家輔助全閉環,全面提升骨科診療康復器械的智能化水平,“覆蓋患者從發病到治療再到康復,圍繞院內、社區、居家多個場景的各種設備,實現診療康復一體化”。
企業供圖
從市場需求來看,由于老齡化加劇以及城鄉居民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國骨科市場需求旺盛,診療人數逐年增加。結合骨科疾病病人的年齡結構來看,骨科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45歲以上的人群中,尤其是關節、脊椎、椎間盤和骨結構疾病的患者75%以上為45歲及以上人群。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患病人數也將增加。
有數據顯示,2012-2019年,我國骨科醫院診療人數呈波動上升趨勢,2019年診療人數為1669.44萬人,較2018年增長6.39%;根據中國骨科醫院診療單人費用和中國骨科醫院總收入,結合中國骨科醫院診療人數增長趨勢,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得到,2020年中國骨科醫院診療人數約為1702.83萬人。
骨科需求顯著增加的背后帶來的卻是骨科醫院數量的小幅上升,行業供給增長乏力。另外,骨科診療的全流程尚未打通,術前、術中、術后康復等環節存在割裂現象,缺失對于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系統化服務,如何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閉環式服務已然成為了骨科發展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另外,目前我國的骨科治療和骨科康復的發展很不平衡,骨科治療技術日新月異,特別是手術的發展與國外水平相當,但病人的療效和國外有很大差距,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骨科康復做得不夠好,較臨床骨科的發展相對滯后;再結合國內現有康復機構數量較少且規模較小、康復師供給不足(占比1.7人/10萬人)的現狀來看,在骨科康復領域,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懸殊。
如何提高骨科康復整體服務能力成為行業共同思考的議題。陳功認為,對患者術后進行專業系統的運動康復十分必要,其中智能輔助設備能起到重要作用,與傳統人工輔助進行康復訓練相比,它具有智能化程度高、精準性高、一致性強等特點,更有助于用戶的功能性康復。
也因此,接下來合資公司將會基于骨科診療及術后康復的需求,重點研發針對骨科關節開發智能型數字化康復設備,打造基于設備及大數據平臺的智能骨科術后康復監測與評價體系,基于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智能康復干預方案生成,日常運動管理方案、慢病管理,打造智能型骨科手術及康復產品的全流程服務體系。
從長遠來看,有政策利好和人口老齡化的推動下,未來康復產業將進入高速增長近端,甚至達到千億規模,尤其國家也在推進康復網絡下沉“養醫結合”,康復服務也會從傳統的“三癱一截”向更廣泛的慢性病患者和活動功能受限的老年人拓展,相關產業商業前景可觀。
不過,擺在從業者面前的還有一系列難題,譬如支付問題,即如何讓更多醫保和商保資金投入進來、實現分級診療(醫院、社區、居家多方參與)、改善老百姓和醫院的理念等等。
對此,陳功持樂觀態度,“長遠來看問題都不大。”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部分省份將外骨骼機器人設定為單獨收費項目,康復機器人等醫療器械被列入“禁止進口”名單,以及“長護險”的逐步落實等,康復器械迎來了支付端的長期利好,行業形勢客觀。
標簽: